首页

用百年视角审视中国的进步

发布时间:2014-10-23 22:56 作者:胡德平 浏览:197次

*这是胡德平201023在“搜狐2010·中国新视角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在论坛上的发言,我希望把我的真实感受放在第一位,真话不见得都是正确的话,如果有不妥、不对之处,欢迎批评。

说到新视角、百年视角,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毛泽东在195611月纪念孙中山先生的讲话。他的视角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算到1956年,整整45年,他又从1956年算到2001年,又是一个45年,共90年,也是百年视角吧!

毛泽东说:2001年,也就是进到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他的这一预言,对不对呢?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的工厂,在工业化的道路上,我国已进入中后期。我们不但要成为工业制造大国,而且还要成为工业创新大国。毛泽东的百年视角可谓气魄宏伟,让人信服。但他还有更深刻的思想,警告21世纪的中国人:要谦虚。不但现在应当这样,45年之后也应当这样,永远应当这样。中国人在国际交往方面,应当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大国沙文主义。

中国人为何要谦虚呢?他认为道理很明显: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6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此其一。其二,毛泽东还认为: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

因此,在我们同样以百年历史视角审视2049年时,我们完全有理由,以历史伟人为鉴,不管我们经济如何发展,我国都不能在国际交往上有任何大国沙文主义的表现,并应在文化、国民素质上铲除这种骄傲、自大,经不起成功、经不起胜利的心理土壤!

难道摆脱了一百多年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就不应扬眉吐气吗?就不应该频频亮剑宣扬国威吗?我认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心态首先应表现在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上、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上,要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平等观念,要有那种“人能往,我亦能往”、“人不敢往,我亦愿往”的使命感和负责精神。何况有人指出,我国的经济体只是大,而不强,就是强大了,还有文化、社会、法律、政体方面的软肋和改革任务。如果我们骄傲不谦虚了,那么新中国成立后的百年结局不会太好,中华民族还要吃亏。

说到21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自然离不开绿色经济和一系列的科技产业。这些新兴产业,我国也有条件不落人后,有在不少行业夺冠的机会,其中一个条件就是中国文化需要大大发扬。

比如,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是航天、通信、IT和新型材料等若干尖端技术综合而成的。20001031第一颗“北斗一号”导航卫星发射成功。但为何命名为“北斗”呢?

这就和中国文化有关,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如中华民族这样熟悉北斗七星。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中有话曰:“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旋、玑、玉衡是北斗七星中的三颗星星,以此代表北斗七星。这话的意思是北斗七星居于天体的北端,为众星之首,众星随北斗运转,并左右掌控着世上的春夏秋冬和天地人七件政事。请注意:司马迁的世界观和宇宙观是把春夏秋冬、气候问题看作是人与自然头等大事。天上人间的运行都是有规律,有道可循的,正可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我国“天人合一”哲学最合理的解释。如二十四节气就是根据北斗星斗柄的方位制定的,它指导了我国农业两千多年的生产,比计划经济灵。最早的罗盘就是做成北斗七星模样的勺形。道士们呼风唤雨的祭台叫七星台,阿庆嫂的茶炉叫七星灶,就是革命歌曲也唱:“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这都是北斗文化在中国现实中的表现。我国科技人员根据我国的传统文化把定向定点的导航卫星系统冠以“北斗”之名,这是中国文化的反映,这是古今文化传承的典范之例。今天大自然、气候对人类的报复日益加剧,不管哥本哈根会议如何,有我国的先贤、哲学在前,我国应对绿色经济、节能减排更加积极才好。

中国古代天文学还认为:北斗七星的东方是青龙七星,西边是白虎七星。两个星座都围绕着北斗七星运动。湖南学者周士一进而认为两个星座是做着同步异向双螺旋的运动。几千年来,由视觉观察到的天象也确实如此。这和DNA双螺旋结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能不让人惊叹。先生曾被英国李约瑟邀请到剑桥翻译过《周易参同契》,他的学术观点应予重视。

同时我们的头脑还要冷静、客观。虽然中国的古老文化记录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却不能视之为现代科学成果的原创理论。但有无哲学浇灌的营养,有无历史沉淀的沃土,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人员精神层面上呢?若说完全没有,这是虚无主义的态度;只要承认有,且不问作用多大,那么这份文化遗产,何尝不是中华民族现代化、接受科学的一种资源、一个条件呢?希望今后半个世纪有更多的人像“北斗导航系统”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那样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和条件,使我国的科技文化的进步与运用,更具人文关怀和文化魅力。

在描写矛盾运动的过程中,把对立的双方描写为一种同步异向双螺旋的向上运动,“向上”二字是我大胆加上的,意思是否定之否定的内容。这是我对矛盾运动的一种认识形态。今后几十年,中国和美国可能也是这样一种关系。不然中美两国为何既对立又统一;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既各有其鲜明特点又有其互补之处;既有斗争又总是斗而不破呢?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再让中国吞下屈辱的苦果,但也不是斗争就要一味斗到破裂才好。民营经济和国营经济,也是既对立又统一,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向前发展。民营经济要向国营经济学习,国营经济也要向民营经济学习。这样,我们的经济才是好的。我觉得国企和民企的关系也如双螺旋这种运行方式,这样认识的话,我们的思路会更清晰,政策也会更好。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这一古代东方的智慧还需要我们好好回味。如果确有道理,那么在国内,今后要集中抓好绿色经济、高新科技产业,再加一个城乡统筹建设的土地制度;在国外,对世界的和平与战争问题,对世界各国社会制度的进步与变革问题,也需要有更新的视角予以考虑运筹。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