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30、中央党校又一春

发布时间:2017-05-02 14:54 作者: 浏览:70次

  胡耀邦向学员们说:在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发表点不同意见,动辄得咎,抓辫子、批棍子、戴帽子、装袋子是司空见惯的事,那时有不少干部把进党校学习视为畏途。这种状况如不根本改变,什么开动脑筋想问题,活跃研讨空气,发扬独立思考精神,都无从谈起。

由于过去历次运动把人都整怕了,所以宣布“四不主义”,就有人说,谁知道你是不是又在搞“阳谋”、“钓鱼”?还有人说,即使胡耀邦同志真心实意实行“四不主义”,但将来说不定谁再搞一个什么政治运动不听你胡耀邦的。虽然现在不装袋子,但可以装脑子,那时候强迫大家回忆材料,互相揭发检举,我们还不是照旧挨整。这些顾虑是在胡耀邦主持中央党校的实际工作中得到真正解除的。经过实践检验,“四不主义”不久就取信于人了。

为了完整地学好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党的方针、政策,学校设立了哲学教研室、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党史党建教研室和语文教研室(后来又陆续增设了几个教研室)。胡耀邦一进校就狠抓教师队伍的建设,注意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要求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精神实质、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到自己血肉里去。要求他们解放思想,有理论勇气,敢于拨乱反正。他还从各省、市、自治区及大专院校调入了一批教员,充实中央党校教学骨干。

胡耀邦分别到各个教研室跟教师们座谈,给他们指出讲课要着重讲什么问题,怎样讲才有吸引力。如要求哲学课一定要针对过去一段时间唯心主义盛行,形而上学猖獗,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讲好,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讲好。要求党史、党建课一定要实事求是,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原理来分清是非,总结党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正确地阐述党的历史和党建学说,等等。

为了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胡耀邦除亲自听一些课、参加一些学员的小组学习讨论会外,还多次利用晚上时间,找学员开座谈会,了解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及时解决,学员有意见就当面或写信告诉他。如有一次关于辩证法问题的讲课,教师没有讲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有个学员听了不满意,就写信给胡耀邦提意见。胡耀邦立即批复,认为这个学员的意见很对,并转告教研室。这样的问题应该讲,不该遗漏,每门课结束后,胡耀邦要求教研室作出总结,从理论高度不断探索干部教育、党校教育的规律。

除教学工作外,胡耀邦晚间不回家,邀请学员到他校内住所开座谈会,调查研究工农业生产以及各方面工作的情况和问题,征求学员对各方面工作的意见,然后报告中央,供中央参考。有位学员鉴于胡耀邦对党的工作的真诚态度,临结业离校前主动要求胡耀邦听取他对党的工作的意见,胡耀邦因为忙,便约定在这位学员离京前,去他城里的家中谈话。

这一时期,在胡耀邦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学员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非常高涨,每天入夜,每个学员楼总是灯火通明,差不多都要到12点左右才熄灯休息。学校担心的不是学员学习纪律松弛,而是学员过于劳累,所以经常提醒大家要劳逸结合,注意身体健康。那时全校真正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是中央党校历史上又一个春天。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