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红色家庭
胡耀邦的各门功课都相当优秀,不仅数理化成绩突出,常令农村孩子感到为难的英文也没有难住他,他的英文成绩总是全班第一。当时的英文老师喻科盈常在胡耀邦的英文作业上批写“VeryGood(很好)”的字样。对这位老师,胡耀邦一直是记得的。1981年,后任冶金部安徽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理化室主任的喻科盈已经退休,胡耀邦曾亲笔致信老师,邀请他到北京旅游。次年7月,喻科盈如约而往,受到了胡耀邦的接待,一起吃了晚饭。
胡耀邦的家乡,是中共活动的中心地带,他的父母双亲和哥哥姐姐都参加了革命。父亲胡祖仑是乡苏维埃政府的土地委员,母亲刘明伦当上了乡妇联主任,哥哥胡耀馥(福)是儿童团长,后任团支部书记。大姐也参加了妇联,还有许多亲属先后投身革命。
在亲人们的影响下,1929年12月,胡耀邦由时任乡少共书记的杨桂英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胡耀邦的表哥杨勇,则先一步投奔红军去了。
1930年4月,浏阳县苏维埃政府成立,经中共湘鄂特委部署,浏阳县的赤卫队武装在东乡组织暴动。5月,中央红军红六军一部和红二纵队在浏阳赤卫军配合下攻占浏阳县城。7月,红三军团攻打长沙前夕,浏阳县立初级中学停课,学生被强制疏散。受党的派遣,胡耀邦从浏阳县中学回乡,担任少年先锋队队长兼儿童团团长。从此,胡耀邦告别学校,开始了自己作为职业革命家的一生。
胡耀邦回乡之前,乡少共组织已有两名工作人员,都是胡耀邦的小学同学,如今迎回了胡耀邦,他们非常高兴,即决定创办“少共列宁学校”,开设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课程,胡耀邦担任政治和文化教员。这个学校办得新鲜,引起了乡里农民的注意,并得到浏阳少共儿童总局的表扬。
在这段日子里,手提一个石灰桶走村串乡,在墙壁上书写大幅标语,是胡耀邦经常从事的工作。待到新中国建立以后他当了团中央第一书记,还曾多次回忆起自己的这番经历。
1930年10月,胡耀邦被调到18区(文家市区)区委做宣传工作。年底,就碰上中共湘东特委派人到浏阳挑选青年干部,胡耀邦入选,前往江西。告别的那天,母亲刘明伦拖着小脚为他送行。
胡耀邦离开家乡后,一走就是32年。解放后,直到1963年,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到文家市考察,才顺路回了一次家,住了一晚,又匆匆离去。
湘东特委设在江西萍乡安源,从胡耀邦家乡到那里要经过芦溪镇。芦溪是湘赣边界的要道,敌人在那里把守很严,并贴出告示:凡出入桥头者,一律要严格搜查,可疑者一律扣押。根据这一情况,区委拟派区联队护送。但胡耀邦考虑到区联队任务很重,且人多目标大,容易引起敌人注意,便婉言谢绝了。可是,由于芦溪守卫敌人的严查,胡耀邦没有通过,只能返回家乡。
这次芦溪镇受阻,影响了胡耀邦赴特委的计划。区委得知情况后,劝胡耀邦留在区委工作。但县委指示,一定要按时安全地将胡耀邦送到特委。就在三天后的深夜,区联队突袭了芦溪桥堡,胡耀邦安全地进入芦溪,与特委赶来迎接他的交通员会合,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