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与毛泽覃相遇相知
在顾作霖的主持和关注下,终于查清胡耀邦根本不是“AB团”分子。原来,由于湘赣省认为胡耀邦的一个老乡是“AB团”,他和这位老乡平时工作接触较多,便“顺藤摸瓜”,把胡耀邦也打成所谓的“AB团”分子。根据这些情况,顾作霖代表少共苏区中央局党组织对胡耀邦作出了“无问题”的正确结论。
处分撤销后,胡耀邦重新回到少共中央局。1933年8月,被调任中央苏区反帝拥苏总同盟青年部长。当时,总同盟由蔡孝乾任主任,张华任组织部长,张爱萍任宣传部长。苏区中央局对总同盟工作极为重视,秘书长毛泽覃常来总同盟了解情况,从而与胡耀邦相遇相知,建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然而,这时王明把持的临时中央,继反“AB团”后,又开始了所谓反对“罗明路线”的斗争。他们将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等一批坚持正确路线的同志打成“罗明路线在江西的执行者”,横加批判斗争,并将毛泽覃监视起来。常和毛泽覃在一起的胡耀邦,也被诬为追随者和执行者受到株连。政治上的一再受挫,对一个十七八岁青年的打击是极为沉重的。夜深人静时,他常独自流泪。但他没有气馁,在批判会上,总是说明事实。后来,组织上又一次对他的问题作出了正确的结论。
由于胡耀邦表现优秀,1933年9月,18岁的他被光荣地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34年年初,继张爱萍之后,他担任了共青团苏区中央局秘书长。从此,在更广阔的天地从事革命活动。
1934年10月,胡耀邦随中央红军第二纵队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被派往军委第二纵队的中央工作团,任纵队党总支书记,并负责从事中央工作团青年团的思想政治工作。像所有战士一样,胡耀邦带上了新发的战斗装备,胸前挂着四颗手榴弹,肩扛一支上刺刀的步枪,背上一只帆布背包和十斤粮食。
长征开始三天后,他便染上痢疾,差不多将近一个月才恢复健康。1935年1月,为充实和加强一线部队的领导力量,胡耀邦由中央工作团转入部队,被分配到红三军团,在著名战将彭雪枫任团长的第十三团任党总支部书记,兼做民运和青年工作。
2月10日,已进抵云南威信地区的第十三团,接到军团首长彭德怀“千里回师,再渡赤水,攻占娄山关,重创遵义城”的命令。25日,红十三团以急行军速度赶至娄山关下,向敌守军王家烈部发起猛攻。这天,胡耀邦跑到前沿阵地做宣传鼓动工作,并直接参加战斗。经过五次冲击,红十三团占领了娄山关。随后,胡耀邦立即带领宣传队赶到遵义城郊,以便迎接攻城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