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耀邦
三见胡耀邦
发布时间:2013-12-03 23:17
浏览:92次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在共青团嘉善县委工作时,有幸三次见到了当时的中共中央委员、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同志,虽然时隔近半个世纪之久,但还是记忆犹新。我第一次见到胡耀邦同志,是在北京中央团校学习时间,那一次是他和团中央其他几位领导同志一起,来到中央团校,看望我们从各地来团校学习的学员;第二次是胡耀邦同志经上海来杭州,那一次,团省委通知,各地(市)和部分县的团委书记参加,开座谈会,向胡耀邦同志汇报工作;第三次是一九五七年,在诸暨召开的一次全省扫盲工作会议,因那时党对扫除文盲工作十分重视,指定共青团组织要把扫除文盲、特别扫除青年文盲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所以这次会议,除了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参加外,各县团组织的负责人也要参加。我在参加全省扫盲工作会议上,有幸再次见到耀邦同志,这一次他由团省委负责同志和诸暨县委领导陪同,接见与会人员,并和大家一起合影。
第二次见到他,会议时间历时二天,我们还听了他两次报告,所以在记忆中印象较深。那是一九五六年的金秋时节,胡耀邦同志从上海来杭州,团省委通知,各地(市)的团地(市)委书记和一个县的团县委书记去杭州参加座谈会。我和当时的共青团嘉兴地委书记张勇同志(张勇同志在一九六二年前后一度曾任中共嘉善县委副书记)一起前往。我们到团省委报到后,下一天的上午八时正,耀邦同志由当时的团省委书记宋宏同志陪同来到会场,我们大家起立鼓掌。当时我们的心情很激动,也很紧张,但耀邦同志进入会场后,他一面向大家微笑招手,并打手势要大家坐下,笑着说:“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共青团干部,不要拘束,随便一点!不要弄得那么紧张,好不好?”短短的几句话,使大家的紧张心情顿时轻松了下来。
朱宏同志主持座谈会,他要我们先向胡耀邦同志汇报工作,随即耀邦同志却说:“你们随便谈吧!”经他这么一说,把原来我们向团中央领导直接汇报工作所产生的紧张心理平静了许多,胆也大多了。记得我是第三个汇报,我汇报的主要内容一是我们丁栅乡张安村团支部,在当时正在开展的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和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开展共青团工作的经验,二是我们全县开展青年突击队活动的情况。会议中间有几分钟时间的休息,在休息时,我们几个各地来的团干部们在走廊上闲谈,胡耀邦同志走了过来,还亲切地拍拍我的肩膀,问我:“多大年纪了?”我回答说:“二十四岁了。”他说:“那我比你大二十多岁了,你们还是小青年!”
第二天上午,我们仍在杭州人民大会堂小会议室听胡耀邦同志作报告,他的报告幽默动听,长达三个小时的报告,中间没有休息,大家都不觉得时间长。他报告的内容是关于共青团干部的自身建设问题。在报告中特别告诫我们:“你们二、三十岁,已是在一定领导岗位上的人,更应当戒骄戒躁,严格要求自己。”他说:“我曾发现有三种骄傲自大的人,都是眼睛搬了家的,生错了地方。一种人,眼睛生在眉毛之上,看出去总是‘自己比别人高一头’,目空一切,目中无人;一种是眼睛长在脑后,好比封神演义中的申公豹,老是朝后看,总觉得今不如昔,因此,对现实不满;第三种人眼睛搬到了鼻子下面,因此,他们只能看到自己脚板上面的一些事,目光短浅。”胡耀邦同志教育我们,作为共青团的干部,必须正确对待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看到别人的长处,向群众学习,要向前看,要目光远大。
胡耀邦同志还风趣打了一个比方,要我们共青团的干部不要做绣花枕头,不要绣花枕头稻草包,不要做泥菩萨。他说:“泥菩萨是一表堂堂,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虚设,六亲无靠,七窃不通,八面威风,九九归源,十(实)在无用”。他号召:“团的干部要成为一个踏踏实实的有用的人,能为党的事业作贡献的人。”他还讲了很多,因为时隔五十多年,有的已记不起来了。总之,他的话语重心长,对我们基层干部关怀备至,使我们深深地受益。
当天晚上,我们又听了胡耀邦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给省级机关和杭州市的干部作的一场报告。
会后,团省委就派了干部来嘉善,和我们一起进一步总结张安村团支部工作经验,还出了一本《张安村团支部工作经验》的单行本小册子,随后团省委还组织全省团县委书记会议的同志来丁栅乡张安村参观,我和张安村党、团支部的同志还向他们作了工作情况的介绍,之后,组织上又让我先后去上海、杭州,在华东团校和浙江团校介绍张安村团支部工作经验。
胡耀邦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好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和平易近人的长者风度,还是使我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