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耀邦

胡凯:胡耀邦和他的老师喻科盈

发布时间:2013-12-18 22:57 作者:胡凯 浏览:75次

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前理化室副主任喻科盈,是中共中央前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中学时的老师。80年代他们师生间的一段交往,至今仍被传为佳话。

 

从中共中央办公厅发来的信

1981124,素有“江南一枝花”美誉的安徽省马鞍山市已经披上了冬装。这天上午,冶金工业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大院内,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正在散步。忽然,收发员匆匆走来,递上了一个大信封说:“喻老,这里有您一封从中共中央办公厅寄来的‘机要通信’,请您签收。”喻老一惊,急忙签过字打开大信封,从里面抽出来一个小信封,原来是胡耀邦同志寄来的信。小信封的正面毛笔写着的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喻科盈先生  胡耀邦”。喻老心情非常激动,取出信件,戴上眼镜阅读起来。

科盈教师:

得悉玉体扰壮,健饭如常,儿女都已走土上作岗位,为国家人民尽力,不胜欣慰。

我没有忘记你,一没有忘记小学和初中时期其它几位老师,因为这些老师那种正直、廉洁和诲人不倦的精神,曾经给了我以巨大的感染力量。

很高兴能在北京见到你。不过此地气候现已严寒,于年事过高之人,诸多不适。希望你明年夏秋季节来。

近日事务较多,迟了几天才作复、尚祈见谅。

近安

胡耀邦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廿九日

“他这么忙,还给我这个退了休的老人回信,真了不得呀了”“时间已经过去了50多个春秋,他还惦记着我,真是一位念念不忘故旧的人!

喻老看完信,少年胡耀邦的身影立刻浮现在他的眼前。当时,胡耀邦个子较矮,坐在前排,很机灵聪慧,也很活跃。上课喜欢举手发言,成绩非常冒尖,是学校有名的高材生。喻科盈教了他不到两年,后来调到别校去了。

 

“重点审查”倒使他与总书记取得了联系

喻科盈生于19084月,湖南浏阳人,和胡耀邦是同乡,北京大学化学系肄业。19292月至19307月在浏阳县立初级中学任理化教师。胡耀邦就是他在该校任教时的学生。1930年至1953年,他曾在湖南多所公立、私立中学或师范学校任教。1951年至1964年,又先后在醴陵瓷业公司(兼职)、湖南省工业厅、湘潭锰矿等单位工作。19643月调到刚成立的冶金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任理化室副主任,1979年退休。

他为人正直,治学严谨。他在从教的20多年里,讲课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加上他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瘦长脸上轮廓分明,严肃中透出慈祥和蔼的神情。因此,凡是听过他讲课的学生,都对他印象很深。

60年代中期,胡耀邦曾打听过喻老,但始终没有音信。十年动乱期间,这位早已从教育战线转入冶金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工作的老知识分子,曾被挂牌游街,成为重点审查对象。由于有人多次跑到他老家浏阳等地调查他的政治历史情况,这就使乡亲们知道了他的确切工作单位及家庭住址。粉碎“四人帮”以后,当胡耀邦再次打听喻老时,家乡的人民政府便将喻老的工作单位和住址告诉了胡耀邦。喻老知道胡耀邦寻师之事后感慨万千,于1981年秋给胡耀邦去了一封信。没想到胡耀邦很快给喻老写了回信,邀请他次年夏秋在北京相见。

 

四条镇纸石和两枚印章

喻老接到胡耀邦的回信后,全家人有说不尽的喜悦,全院的知识分子也为他高兴。他们奔走相告,争相传阅着来信,盼望着这对师生相会的日子早些到来。

拿什么东西作为见面礼物呢?许多天来,喻老一直考虑着这个问题。他深知总书记的为人,如果给他带一些安徽特产或什么厚礼,他是不会收的。但是,阔别半个多世纪了,见面时总该带一点有纪念意义的礼物吧。喻老左思右想,终于决定送四条镇纸石和两枚印章作为见面礼。喻老利用理化室用过的从地层深处取出的岩芯,花了许多天时间,亲自动手将它磨制成了四条精美的镇纸石。然后又请人用岩芯雕刻了两枚印章,一枚刻着“建设四化”,一枚雕着“振兴中华”。老师对学生的情意,全部嵌在了这八个字之中了。最后,喻老又将镇纸石和印章逐个用有机玻璃盒子精心地包装好,感到心里踏实了许多。

 

师生相会在北京

喻老临去北京前,满头白发的老伴不断地在他面前唠叨:“老头子!现在国事很多,党务也忙,你无论如何也不要过多地花费他的时间,更不能给他添麻烦。见个面,领份情意,就足足有余了。”喻老喜滋滋地说:“是啊,是啊,知足者常乐嘛!”矿院党委考虑到喻老年事已高,就委派本院会计、喻老的女儿喻向明陪他一道去北京。

198275,喻老父女乘火车离开马鞍山,6日到达北京,住在中央办公厅西海招待所。7日下午3点,喻老父女见到了胡耀邦总书记。见面之前,喻向明对父亲说,她心情很紧张,心跳得很厉害。喻老说:“见总书记怕什么.再说他又是我的学生。”其实,喻老自己的心情比女儿还激动.毕竟已经盼望了半年多,阔别了半个世纪的师生将要会面,心情怎能平静呢?可是,见了面以后,胡耀邦待人热情,说话爽直,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他们促膝畅谈,毫无拘束,喻老父女的紧张心情很快烟消云散。

“您的名字我记得很清楚!”总书记端详着老师魁悟的身体.打着手势说:“您大致的轮廓我也还记得。可是您的面部变化太大了!”

是的,你记性真好!半个多世纪了,那时我才20来岁.现在快到80岁了!”

“老师呀!小学和初中的老师,我找了好久。能找到的。只有您一位啦……”

接着,师生从过去淡到现在,从故乡浏阳谈到当今的四化建设.在谈到知识分子问题时,老师转达了马鞍山矿院知识分子向胡耀邦的亲切问候和崇高的敬意。胡耀邦说:“今后,我们国家重点是搞四化建设。知识分子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栋梁.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更好地重视和使用广大知识分子。”胡耀邦还希望老师经常反映下面的情况.并说他很喜欢到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有时,警卫战士们从家乡回来,他总要向他们问问一些情况。

胡耀邦还询问了马鞍山市情况及老师以前的工作情况。老师都一一作了回答。当喻老提到1951年在湖南醛陵瓷业公司兼职期间,经过100多天试验,在国内首先制成了瓷用金水,他拒绝了一些小资本家高价购买此项技术的要求,而将它献给了国家,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也结束了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瓷用金水的历史时,总书记赞扬老师没有私心,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当老师讲到他在“文革”中被批斗,并无辜受审时,胡耀邦说:“别提了,那都是不对的。”

胡耀邦还细心询问老师家里住房多大,家庭收入多少,退休生活怎样安排等等。喻老说:“我身体很好,喜欢钓钓鱼、下下棋,有时也为社会公益事业尽点义务。”胡耀邦听后说:“这很好,钓鱼也可以锻炼身体。”

老师也询问总书记家庭及儿女工作安排情况。胡耀邦说,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上不起学,本族人看他很聪明,就凑钱供他上学。家乡有一位小学校长也曾出8块银元资助他上学,至今难忘。总书记还说他几个孩子都已工作,但没有一个在身边。他说,孩子在身边影响不好,要靠他们自己努力。

总书记陪喻老父女走到中南海瀛台的一条石凳前,说:“咱们在这儿照张像片吧!”于是,三人在一起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在共进晚餐的时候,总书记不停地往老师及其女儿碗里夹菜,并说:“都是家常便饭,随便吃。我反对大吃大喝,那种风气很不好。”总书记喜欢喝白开水,抽烟厉害,不会喝酒,但这一天却破例地陪老师喝了几杯葡萄酒。

在胡耀邦盛情挽留下,喻科盈父女在北京住了10天,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还登上了八达岭长城。父女俩在北京的住宿费用全是胡耀邦个人拿钱支付的。

临别前,学生还为老师及其女儿分别买了一块黑呢子衣料和一块黑毛涤衣料作为纪念,并且依依不舍地说:“祝您健康长寿,下次再来!”还特地叮嘱:“请代向师母问好!”老师也难分难舍地说:“我争取80岁时再上一次长城。”

在以后的几年里,喻科盈与胡耀邦还在湖南、北京见过几次面。80年代中期,湖南省湘潭市建大桥,但资金落实困难.喻老受该市市委、市政府委托,又去了一趟北京。总书记很支持。很快帮助落实了资金。还有一次,湘潭大学领导委托喻老请胡耀邦同志题写校名,胡耀邦欣然命笔。

19894月,当喻科盈得悉胡耀邦去世的消息时,老人伤心地哭了,并一个劲地摇头说:“这不可能。”他说两个月前,在湖南湘潭还见过他。当时他精神很好,还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当消息得到证实后.喻老给北京拍发了一份电报表示哀悼,1994年,喻老因突发脑溢血病也离开厂人世。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