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洪洪:胡耀邦嘲笑部分\"笔杆子\":既没知识又没骨头
1974年春天,报刊上连篇累牍地发表“批林批孔批儒”的文章,对所谓“法家”的评价越来越高,闹了不少笑话。有些文章含沙射影攻击周恩来总理,使许多有政治头脑的人感到担忧。一位同志对胡耀邦讲了上述疑问与忧虑,胡耀邦心照不宣地笑了,说:“咱们只谈观点,不谈人事。”他翻开正在阅读的一本列宁著作,指着一段画红杠的地方--“我们的党由于党内出现‘左'倾反对派而遇到的严重危机,是我国革命所遇到的严重的危机之一。”
“文革”期间,胡耀邦不仅在政治上立场坚定,而且在思想理论上,他也敢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他经常对身边的同志说,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缺点,犯错多不要紧,但不能没有诚实。诚实的品格最重要,他还鼓励知识分子要实事求是、敢讲真话。胡耀邦曾经嘲笑这样一种“笔杆子”,他们好像是古代的“御用文人”:你想用什么,他能写什么,还能写得振振有词,吹得神乎其神。胡耀邦对这种“笔杆子”极为轻蔑,说这种人“既没有知识又没有骨头”!
1975年5月间,胡耀邦被指名到第四期中央读书班学习。这期读书班有40多名学员,分成几个班,都是曾经当过中共中央委员、省委书记这样级别的老干部。读书班主要是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读书班的负责人虽说是王洪文,实际上是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他们安排的,打算通过读书班学习之后,安排这批老干部走上重要的工作岗位,以与“四人帮”抗衡。
1975年7月4日,读书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结业典礼。叶剑英、邓小平、江青、王洪文来了,还没有正式开会,叶剑英就问:“怎么没有看见胡耀邦?”
胡耀邦当时坐在后排,一听这话,赶紧站了起来:“‘参座',我来了,在这里!”当年,叶剑英是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胡耀邦已经习惯叫他“参座”。
叶剑英马上就说:“谁把你安排在这么后边的?来,到前面来!”其实,叶剑英话里有话。
叶剑英和胡耀邦有着深厚的友谊。他们在长征中,在建国后常有往来。胡耀邦“赋闲”在家后,叶剑英曾几次到他家聊天、散心,有时就在他家吃饭。
那天,胡耀邦也很高兴跟邓小平见了面。 胡耀邦和邓小平早在瑞金中央苏区时就认识了,他们虽然不在一起工作,但互相是知道的。批所谓“江西的罗明路线”,邓小平受到打击。遵义会议后,邓小平调任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那时胡耀邦是一军团政治部的组织部长。胡耀邦在“抗大”学习时,邓小平在“抗大”讲过课。胡耀邦成为“抗大”政治部副主任后,邓小平的妻子卓琳便是胡耀邦重点培养发展入党的对象之一。1949年年初,胡耀邦任政治部主任的十八兵团进入四川作战之后不久,便正式编入刘伯承和邓小平领导的第二野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