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七赴山东调研
胡耀邦七赴山东调研
胡耀邦一赴山东调研
时间 1981年4月26日-5月4日
地点 山东青岛,日照,临沂地区蒙阴县,泰安县,济南
陪同人
4月26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青岛视察工作,行程虽然极为紧张,但因为关心已经立项的石臼港,他抽出宝贵的时间,乘船从青岛赶到日照,站在石臼海岸边的礁石上眺望港口选址,对有关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
4月27日至29日,胡耀邦视察泰安县。27日下午由临沂地区蒙阴县来到泰安视察。
4月28日上午,听取了地委书记高逢五关于泰安农业生产情况的汇报,胡耀邦作了重要指示,对泰安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对泰安的卫生整治,他提出了每人每月拿出一个劳动日,搞义务劳动和一年一人拿一块钱作为公共卫生费的建议。泰安地委的同志得知耀邦是第一次到泰安,便请他游泰山。耀邦欣然接受邀请,并高兴地说,我早就想体验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要登,咱们就要上到山顶。当时泰山还没有索道,要到山顶,只能用双脚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一位中央领导人到过绝顶。
他对泰山的主要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山林绿化,服务网点,以及道路、卫生等进行了视察,
4月28日下午,耀邦一行人参观了岱庙等名胜景点,乘车来到泰山中天门,由此步行登山,直上南天门玉皇顶。耀邦同志一路察看了泰山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山林绿化、服务网点、道路建设、卫生环境,并详细询问了泰山的有关情况,并对泰山文物古迹管理、卫生等提出了批评,指示:“泰山一定要统一管理,分散经营。你们制定个泰山管理守则,主要是保护文物古迹,美化好泰山,搞好卫生。”又指出:“要把泰山建成第一流的旅游点。”29日,胡耀邦离开泰安。
5月3日胡耀邦在济南部队干部大会上讲话,号召中国人民解放军要成为保卫伟大祖国的钢铁长城,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光荣标兵。
胡耀邦同志说,人民解放军要成为保卫伟大祖国的钢铁长城,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光荣标兵,这是我赠给解放军指战员的两句话。他说,第一句话讲的是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保卫者,这是军队光荣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二句话是讲军队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应起的作用。我认为军队在这点上能够起很大的作用,也应该起很大的作用。我们的军队过去在改造社会的风气方面是有很大功劳的,这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学雷锋,树新风,就是继承和发扬我军的这个光荣传统。现在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指出的“四有”、“三讲”、“两不怕”,要求广大指战员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讲军容、讲礼貌、讲纪律,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军人,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这就是对军队建设精神文明的要求。这些要求很好,很适合时代的需要。
胡耀邦同志强调人民解放军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中,要起榜样的作用。他说,军队指战员必须具有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和革命的原则、纪律。要象雷锋那样,热情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好事,模范地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游览地区,要和群众一起搞好“五讲”、“四美”。
胡耀邦同志指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可以带来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又可以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我送军队这两句话,就是希望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胡耀邦二赴山东调研
时间 1981年10月日
地点 山东菏泽地区
陪同人
胡耀邦三赴山东调研
时间 1982年10月20日-24日
地点 山东济宁、 菏泽地区鄄城县、菏泽县,东明县黄寨险工、滩区,菏泽市曹州牡丹园,单县
陪同人
胡耀邦视察济宁、 菏泽地区,走访鄄城、菏泽两县4个大队和10户社员家庭,并就农业生产的方针、生产责任制的完善、社员收益分配和农业翻番等问题发表了意见。
10月23日,胡耀邦视察了东明县黄寨险工、滩区和菏泽市曹州牡丹园,对黄河滩区的建设与曹州牡丹的发展作出了指示。指示“要建设以牡丹为主的花园,让群众四季有花看”胡耀邦在视察牡丹园时,提议规划重建,并将其定名为“曹州牡丹园”,随后拨专款用于牡丹的开发和保护,实现了菏泽旅游业发展的第一次质的飞越。曾任省政协菏泽地区工委副主任的黄爱菊曾经参与了对胡耀邦同志的接待工作,她在《胡耀邦视察菏泽纪实》中写道:“当我说是菏泽人时,他说: ‘菏泽牡丹闻名全国,你怎么不爱牡丹偏爱菊呢!’他说完笑了,我们也都随之笑了。”
10月23日,胡耀邦视察中原油田
10月24日,胡耀邦到单县视察工作。
胡耀邦视察菏泽纪实
作者:黄爱菊
到菏泽冷藏厂去迎接胡耀邦一行的有当时的中共菏泽地委书记于波海,地委副书记邵信斋、董玉仁、张守福,地委常委秘书长于子文。我当时任地委副书记,自始至终参加了接待活动。
晚上 7 点 40 分至 10 点,胡耀邦和其他领导同志在列车上听取了我们的汇报。
耀邦首先和我们一一握手,然后问了我们每个人的籍贯、年龄。当邵信斋说“我是郓城人”时,胡耀邦同志说:“宋江的老家。”当我说是菏泽人时,他说:“你是否是黄巢的后代 ? 菏泽牡丹闻名,你怎么不爱牡丹偏爱菊呢 ? ”他说完笑了,我们也都随之笑了。大家初见总书记那种拘谨的心情随之消失。
他先开口说:“我没来过菏泽,打算八五年前跑遍全国所有的县。我到这儿来第二个原因是你们工作不错,棉花大丰收。”
于波海说:“总书记亲自来菏泽视察,对我们落实十二大提出的各项任务是个很大的促进。”
于波海开始汇报三中全会以来菏泽的变化和当年工农业生产的情况。胡耀邦用铅笔在小本子上快速记录,十分认真。
他说:“你们今年工农业总产值预计 22 亿元,大体人均 300 元,还是很低的;大牲畜 54 万头也不算多,应该搞到 100 万头才行。”
当汇报到电力供应不足时,耀邦说:“今天上午我就同白如冰同志谈了山东的能源动力问题,你们要把投资投到这上面来。你只讲到工业用电和农业用电这一部分,我的想法还更大,还要解决生活用电。”
当汇报到农村建房情况,卢良恕提出“农村建房注意少占地”时,耀邦说:“一户一亩地,全国 1 亿 5 千万户,就是占 1 亿 5 千万亩。当然要注意节约土地,还是要搞得集中些,盖两层楼、三层楼,有个院子就是了,要说服群众住楼。”
当汇报到实行责任制,当时土地分得零星一点,需作些调整时,耀邦说:“调整土地,你一个县先搞一个点。调整一下是需要的,大体 3 年、 5 年调整一次。一个是人口变化,一个是有的人搞专业户,不要责任田了,总是要做点小调整。我看少则 3 年,多则 5 年调整一次,调整范围大体 500^10 写的幅度。承包制责任田根本不变, 3 年 5 年做次小调整,这样社员就不恐慌了,也没有什么恐慌的。协商嘛 ! 不要干部包力、,县里搞个试点,请支部书记参加。”
当汇报到肥料问题时,耀邦说:“小平同志预见到这个问题。我们的复合肥料,过去农民拿到市场上去卖,现在农民抢着买不到,所以计划想办法搞外资,因为复合肥料我们搞不了。现在全国土壤缺磷。云南、贵州、湖北都有磷矿。我们的计划工作,经济工作,不搞调查研究,没有感性知识不行。今后投资要投到这方面来,一个小型机械、一个农药、一个复合肥料。”
“这几年,棉花、花生、油菜增产饼肥多了,因为大牲畜一下子上不来。” ( 卢良恕插话:“大量的饼肥直接下地是很大的浪费。有些社员不懂得科学道理,说芝麻少榨点油,留着多下地,其实土壤不吸收油,所以饼肥多用来喂牲口,再用牲口粪下地。” )
当汇报到单县城关西郊大队社员任仲宽种一亩西红柿,一年两收,亩产 20000 斤,收入 280 。元时,耀邦说:“这个人就叫专家了,是名副其实的西红柿专家,西红柿大王。如果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确实是个新闻呀 ! 这叫做实践出经验。”
当汇报到工农业总产值 198 。年 23 亿元,今后 20 年翻两番达到 92 亿元是完全可能时,耀邦说:“人家翻两番,你们得翻三番。”
当汇报到粮食产量在今年 36 亿斤的基础上, 1985 年达到 50 亿斤, 199 。年达到 65 亿斤时,耀邦说:“你们翻这么多 ? 不过,粮食价格低、收入少。”
当汇报到大豆亩产一百五六十斤,收购价格每斤 3 角 5 分到 4 角,过去收购 1 斤大豆顶 2 斤粮食征购,现在 1 斤顶 1 斤,准备少种大豆,改种玉米时,耀邦说:“你们没有发展大豆加工。搞豆制品,价值就高了。大豆是非常重要的作物,蛋白质高,你将来发展食品工业就得有大豆。种大豆还可以养地。”
当汇报到地委决定从 9 月开始,集中领导,集中力量,解决干部职工违纪建私房、农转非、借欠公款、利用公款吃喝浪费问题,党风有所好转时,耀邦说:“这几年党风总的是好转了。要告诉我们的干部,为什么老想着自己先富起来呢 ? 要让群众先富起来,我们的工资就会增加,我们的房子也会好一些,子女就业问题也会有办法。群众先富起来,我们总好办吧。还是要提高大家的觉悟。这个党风,你们要抓到底。”
汇报后,又安排了 23 日的视察活动:中央领导同志准备分成三组进行视察 ( 东明、菏泽、哪城 ) ,晚上 10 时,他与我们一一握手道别。总书记还是精神抖擞,神采奕奕。
在回家的车里,我们一行人激动万分,都说:“原来中央总书记没有一点架子 ! 他的精力这么充沛 ! ”
胡耀邦四赴山东调研
时间 1983年6月4日
地点 山东青岛,菏泽东明
陪同人
胡耀邦陪同金正日来青访问
6月4日下午,青岛啤酒厂锣鼓喧天,彩旗飘扬。1点40分,在全厂干部职工的欢呼声中,几辆黑色“大红旗”轿车缓缓驶进厂区。车门打开,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面带微笑向大家招手致意。那个戴着眼镜的年轻面庞是朝鲜劳动党政治局常委、书记局书记、中央军委委员金正日同志。在青岛啤酒厂厂长肖积模、党委书记庞传恕的陪同下,两位领导人手拉着手走进了厂部的接待室。
金正日书记首先代表金日成主席向青岛啤酒的干部职工问好,并赠送了一只工艺品大瓶和两箱朝鲜日参酒。
厂长肖积模感了一辈子酿酒事业,尽管就任青岛啤酒厂厂长才半年,但说起酒来,他滔滔不绝,一切都了如指掌。他向两位领导人汇报了青岛啤酒干部职工坚持“质量第一,卫生第一”的方针,在争得了国家金牌的基础上,力争再创新的辉煌。
胡耀邦总书记对厂长的汇报十分满意,他高兴得举起青岛啤酒对金正日书记说:“青岛啤酒是中国的金牌啤酒,出口到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为我们祖国争得了荣誉。你今天来到了青岛啤酒厂,应该开怀畅饮。”
金正日书记环视全场,举起酒杯:“为青岛啤酒兴旺发达,干杯!”人们共同举杯畅饮。
金正日书记接着说:“我的酒量不大,对啤酒也没有什么研究,平时也很少喝,但我喜欢青岛啤酒。香气浓郁,清醇爽口,喝了一杯就想喝第二杯。”说着他又举起了酒杯,对胡耀邦总书记说:“我代表朝鲜人民敬您一杯。愿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常青。”两位领导人碰杯后,一饮而尽。
喝着青岛啤酒,金正日书记显得很兴奋。他从随行人员手中拿出三支大人参摆在桌子上,“朝鲜的高丽人参就像青岛啤酒一样闻名于世。今天我赠送青岛啤酒厂三颗野人参,我也创纪录地喝三杯青岛啤酒。祝在座的中国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说着,他第三次举起了酒杯。
“哗”!是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两位领导人离开了接待室,在胡耀邦总书记的陪同下,金正日书记到车间参观,所见所闻,令他十分高兴。那三颗大人参摆了好久都没人敢动,听说那东西营养价值极高,多吃一点儿鼻子就会出血。
孟昭锐回忆到菏泽:食宿都在专列上
车一入河南,胡耀邦就与河南的领导同志交谈起来。胡耀邦风趣地说:“河南,河南,过了河真难!”大部分同志对此不是很明白。胡耀邦稍微停顿一下接着说:“你们这里的公路现在是洋灰的,恐怕下了雨之后就变成水泥的了吧?”说到这里,河南的领导同志有所领悟,忙说:“我们的路没有山东的好,山东的公路在全国都是数得着的。”又走了一段路后,胡耀邦说:“我看你们这路可能是百公里万吨(墩)级的。”他见大家不明白就补充说:“百公里万吨(墩)级就是每走一百公里就要墩一万次。”一句话就把大家逗乐了。
胡耀邦五赴山东调研
时间 1983年10月21-27日
地点 山东青岛,胶县,黄岛 德州
陪同人
孟昭锐回忆过济南:避免麻烦不停车
之后,胡耀邦一行分乘四辆吉普车,驶向河北,先后视察了河北省的吴桥等4个县城,我也随行。所到之处主要看了看县委、县政府的办公地点。当时条件简陋,县政府有的办公室没有桌椅,用的还是土台子。视察完四个县城后,下午回到德州。胡耀邦上了专列,我们完成了任务,回到济南。
胡耀邦六赴山东调研
时间 1984年2月11-13日
地点 山东胜利油田和东营市
陪同人
胡耀邦七赴山东调研
时间 1984年10月21日--11月5日
地点 山东烟台、 青岛、 临沂,日照,
陪同人
改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进一步解放思想
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着复杂和众多的新问题;如果有阻力的话,很可能首先来自中央部门和省区、地市有关领导机关,特别是经济工作部门的一些同志;各级干部的思想需要来一个很大的解放
八个方面是:充分认识青岛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对外对内开放的重要性;对改革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和问题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明确认识城市郊区的工作方针;允许农民进城办企业;放手发展“第三产业”;大胆起用一代新人,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对改革中可能发生的不健康东西和错误倾向要敢于批评。
胡耀邦在山东沿海地区视察工作时,勉励干部群众坚持实事求是,进一步解放思想,使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健康发展。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胡耀邦就到山东视察工作。从10月21日到27日,先后视察了烟台市、青岛市和临沂地区的十四个县(市、区)、三个村庄、八个港口,还访问了工厂和农民家庭。沿途所见,干部群众朝气蓬勃,工农业生产一派兴旺景象。胡耀邦说,山东各级党组织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坚决的,形势是好的,山东在全国是走在前列的省份之一。
胡耀邦沿途听取了地(市)、县党委的工作汇报,调查了解了干部、群众对《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反映。在会见青岛市、县党委负责同志的时候,胡耀邦讲了话,强调坚持实事求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并从八个方面说明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第一,对青岛在山东全省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是否有充分的认识?青岛是山东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中心,用发展的眼光看,也是交通的中心。青岛的工作搞好了,对全省经济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充分认识沿海开放城市的重要地位,这也是一种思想解放。
第二,对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国内省内其它地区开放的重要性,是否有充分的认识?我国主要有五大口岸,广州、上海、青岛,还有天津和大连。青岛在国际上也是有名的。你们要用多种方式,通过海上、天上、陆上,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尽快地把青岛建设成为我国连接世界五大洲的重要枢纽之一。
对国内各省和省内其它地区,更要实行开放。不仅要发展一般的贸易往来,而且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内联”。无论是哪个省的,如果要到你们这里来办厂,搞贸易、信息中心,或者开旅馆和风味餐厅,都应当欢迎。
第三,对于改革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和问题,是否有充分的精神准备?提起改革,大家都赞成,但还要从思想上真正解决问题。农村刚开始改革的时候,曾经遇到过阻力;这次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会不会有新的阻力?如果有的话,很可能首先来自中央部门和省区、地市有关领导机关,特别是经济工作部门的一些同志。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着复杂和众多的新问题。过去那一套老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工作秩序和规章制度,许多已经不适用了,要探索出一套新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不容易的,需要艰苦工作。什么叫艰苦工作?就是要发挥高度的智慧,多用脑筋,多想办法,多开门路,钻研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所以,这次改革,首先要看中央部门和省区、地市有关领导机关,特别是经济工作部门的领导干部的思想是不是真正放开了?我们的部长、司长、厅长、处长、科长在改革中碰到实际问题,会不会妥善处理?在这方面,我们各级干部的思想还需要来一个很大的解放。
第四,城市郊区的经济工作方针,放开了没有?是不是明确地认识到要为开放服务、为外贸服务、为旅游服务、为城市人民生活服务?我国北方沿海有两个大的半岛,一个胶东半岛,一个辽东半岛,是避署、游览的好地方。人民收入增加了,就要消费,他要上名山,到有海的地方去旅游,你就得准备让他们到你这个半岛上来,这反过来又将成为推动你们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郊区经济工作的方针,要随着开放政策的发展不断地加以调整。
第五,让农民进城办企业,办旅馆,搞城市建设,这个思想放开了没有?不仅是允许郊区农民进城,还要允许本省其它地区和外省的农民来沿海城市兴办各种各样的企、事业。
第六,放手发展“第三产业”,包括鼓励个体户经营“第三产业”,放开了没有?广东的经验证明,要想在较短时期内把经济搞活,打开新局面,从“第三产业”抓起是一个好办法。发展“第三产业”,投资少,见效快,很有必要。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管是第几产业,都要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同职工的收入尽可能紧密地联系起来。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就要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和正确处理积累消费关系的前提下,使本企业职工的收入有较大的提高,这就叫做水涨船高。为什么许多大城市的工业上不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捆绑企业手脚的东西太多,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没有挂钩。不挂钩,改革就不能持久。
第七,大胆起用一代新人,培养后起之秀,放开了没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是不是牢固树立起来了?邓小平同志讲得好,这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现在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多有胆识、善经营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人才,一定要重视和发挥他们的作用。
第八,对改革中可能发生的不健康的东西和错误倾向要敢于批评,这也是一种思想解放。批评要及时,要多做教育、挽救工作;对于严重违法乱纪的,要敢于处理,抓好了这一条,改革中即使有点偏差也乱不到哪里去,并且容易得到纠正。
胡耀邦说,有些外国朋友评论我们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一个大胆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决定。许多有识之士都看到中国是不会离开社会主义的。我们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的志士仁人奋斗了一百多年才认识到的一条真理。我们前些年的毛病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通过改革,不僵化了,我们的民族不就能够繁荣得更快了吗?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丢掉僵化的模式,把社会主义中国建设得更好,我们就是要做这篇文章!(《人民日报》1984年10月29日)
10月21~24日 胡耀邦在烟台市视察。
胡耀邦:“光吐不吞不行,要把石臼港建设成能吞能吐的港口”
10月26日,一直关注着日照港口建设的胡耀邦总书记第二次来到日照,这时,石臼港已基本快建成了,具备了每年出口煤炭1500万吨的能力。在规模初具的码头上听完汇报,胡耀邦总书记对日照和港口已经取得的成就备感欣慰,他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告诉陪同的负责同志:“港口光吐不吞不行,你们一定要把石臼港建成能吞能吐的现代化港口,这样才行。”有了总书记的指示,石臼港万吨级的杂货码头才得以建设,从而实现能吞能吐,为港口今后成为现代化综合性大港打下了基础。
此次来日照视察期间,胡耀邦总书记亲切接见了日照县委、县政府、县纪委、县人大、县政协的负责人和临沂地区其他各县县委书记、老红军,并为老党员、荣誉军人、涛雒养鱼专业户魏振东题词:“推翻三座大山是英雄,实现四化宏图是能手。”
10月27日,会见沂蒙山老党员,提出老根据地要下决心赶上经济发达地区。
胡耀邦会见沂蒙山区老党员时说
老根据地要下决心赶上经济发达地区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老根据地走了曲折的道路,主要是过去中央在决策上有错误,现在,中央的政策对头了,老党员老干部应该带头勤劳致富
10月27日上午,日照县风和日丽。
沂蒙山区十位白发苍苍的共产党员,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县招待所会客室。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已在这里等候他们了。
胡耀邦亲切地向这些老党员打招呼,一一询问他们的年龄、籍贯,原是哪个部队的,现在家中都有什么人?胡耀邦说:“今天请你们来,主要是想听听你们对党的工作有什么意见。”
坐在胡耀邦对面的七十三岁的老党员曾炳华说:“过去沂蒙山区很穷,现在吃得饱饱的,我们很满意。从我参加革命到现在,顶数这几年的形势好!”
曾炳华1933年在江西参加了中央红军,1942年在甲子山战斗中负了重伤,沂蒙山区的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了他。如今,曾炳华的大儿子是助理工程师,二儿子在县里当秘书,吃不愁,穿不愁,逢年过节,民政部门还给他们送茶叶,送点心。曾炳华对总书记说:“沂蒙山区的老百姓对我们这些老同志照顾得很好。我们很满意,很满意。”
原临沂地委副书记、1932年入党的老干部王任之说,我们这一茬人,从青少年时候起,就相信地主是可以打倒的,日本鬼子是可以赶走的,革命是一定会胜利的。现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我相信,通过改革,我们国家一定会更加富强起来!
胡耀邦说:“老根据地的人民英勇奋战,打出了一个新中国,为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一点,全国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可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老根据地却走了曲折的道路。为什么老根据地走的弯路比一些新解放区还多呢?一是老根据地原来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的政策不对头。老根据地大多在山区,山区的优势是林业、畜牧业和土特产。我们没有发挥老根据地的这个优势,却让他们发展自己的短处,搞什么“以粮为纲”。这是“抑人之长,强人之短”,或者叫做“舍易求难”。这责任主要不在你们,也不在地方干部;主要是过去中央在决策上有错误。如果说你们有点责任,就叫做“调查研究不够”吧。
胡耀邦说,现在,中央的政策对头了,我们老根据地要下决心赶上经济发达地区,第一步,要赶上;第二步,要超过。沂蒙山区有这么多的老党员、老干部,有这么好的人民,只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一定能够“先赶后超”。
胡耀邦询问了参加座谈会的老党员的工资、收入和生活状况。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李昌安把靠养鱼致富的魏振东介绍给总书记。魏振东今年六十二岁,1939年入党,曾任滨海军分区的侦察参谋,还担任过武工队长。抗日战争时期,他带领武工队多次闯入敌人巢穴,威震日照城。在日伪军中有过“宁打一营兵,不打魏振东”的传说。敌人曾经悬赏十万元捉拿他。解放战争中,魏振东右腿负伤,在日照县涛雒五村落了户。这个村有一条抗战时期挖的护城河,前些年,年年养鱼不见鱼。去年,这位有四十四年党龄的老同志承包了八亩水面养鱼,当年产鱼六千多斤。今年,他参加了一次水产工作会议,看到了胡耀邦同志关于加快发展水产品的指示,决心来个“翻两番”。他又承包了六十七亩水面,放养了草鱼和鲤鱼,预计今年可产鱼三万斤左右,比去年增加三倍多。
胡耀邦关切地问魏振东鱼的饲料从哪里来,鱼苗从哪里去买,魏振东一一作了回答。胡耀邦又问魏振东,今年收入能不能超过万元?魏振东笑着说:“要当两万元户了。”胡耀邦听了非常高兴。他说:“沂蒙山区的老党员、老干部应该带头勤劳致富。“勤劳”也包括动脑筋,学技术。
这时,胡耀邦即席赋出一联:
“推翻三座大山是英雄,
实现四化宏图是能手。”
胡耀邦对魏振东说:“我送你这十八个字。”说着,站起身来,同老党员一一握手,说:“大家先休息一下,等会儿还要请你们吃饭。我要给魏振东写字去了。”
会客室里随即响起了掌声和欢笑声。
新华社记者 穆青 南振中
(《人民日报》1984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