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耀邦

胡耀邦三赴浙江调研

发布时间:2014-06-11 21:51 作者: 浏览:113次

胡耀邦一赴浙江调研
时间 1981年4月12--27日
地点   德清县 宁波北仑港 舟山
陪同人  王芳  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

胡耀邦在浙江视察,听取了省委领导的工作汇报,对浙江的旅游事业、西湖建设、海运、北仑港码头建设、城镇建设、人民生活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作了重要指示。

4月16日,胡耀邦到德清县莫干山视察,胡耀邦语重心长地说:“莫干山自然资源很丰富,一定要好好开发利用,不仅要靠山吃山,还要靠山吃水。” 在华厅会见了部分山上休养的老干部,以及山上旅游的群众。并到莫干山竹工厂和千秋公社星火大队社员家了解生产、生活情况。
4月23日  胡耀邦来宁波考察,次日考察北仑港后赴舟山。
4月25日,胡耀邦视察舟山。
4月27日,胡耀邦视察舟山海军护卫舰第六支队。



胡耀邦二赴浙江调研
时间 1985年4月24--27日
地点  杭州
陪同人 胡启立  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4月24日下午,胡耀邦圆满地结束了对澳大利亚、新西兰、西萨摩亚、斐济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五个南太平洋国家的友好访问。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莫尔斯比港乘专机回国,于午夜十一时三十五分抵达杭州。
 
胡耀邦在杭州期间曾听取中共浙江省委的工作汇报,对浙江省的工作表示满意。他说,这几年浙江的工作是搞得好的,是走在前头的。他还视察了钱塘江大桥的交通情况和望湖宾馆,并为西湖宾馆题了词:“精神风貌与西湖风光比美,思想建设与四化建设齐飞”。
4月27日上午 胡耀邦乘专机从杭州回到北京。

 
胡耀邦三赴浙江调研
时间 1985年12月18--31日
地点  浙江宁波市奉化、象山,台州市椒江区大陈岛
陪同人 温家宝  时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 
       曾建徽  时任新华社副社长
       王  芳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 
       康海群  时任警卫局处长
葛洪升  时任宁波市委书记

1985年12月28日下午至29日上午9时,胡耀邦到奉化视察。其间,胡耀邦去溪口参观了蒋氏故居--丰镐房。对奉化县落实台属政策工作表示满意,希望各地继续认真贯彻中央有关台属的政策,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做出贡献。

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是海峡两岸人心所向
胡耀邦同志在奉化着重了解了去台人员家属政策落实情况

新年前夕,胡耀邦同志来到浙江东部濒临东海的奉化县视察工作。奉化是去台湾人员较多的一个县。胡耀邦在这里着重了解了落实去台人员家属政策的情况。
1985年12月28日,胡耀邦同志乘飞机从北京到达宁波市,随即驱车南行前往奉化县城,途中视察了溪口镇。镇上的居民纷纷涌向街头向他招手、鼓掌,表示热烈欢迎。
胡耀邦在镇上同当地的负责干部座谈时,关切地询问了台属的情况:他们有多少人?对他们是否都落实了政策?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如何?
奉化县委的同志告诉他,这个县共有二千多人在解放前夕跟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其中仅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故乡溪口镇就有二百三十多人。在这个县的去台人员中有不少人现仍在台湾身居要职。近几年来,县里切实贯彻执行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全县台属中需要落实政策的问题,包括平反冤假错案和其他历史遗留问题等,都已解决。去台人员留下的房屋基本完好,政府已明确宣布这些房屋的产权归原主所有。台属对落实政策的情况是满意的。这些年来,台属在政治上得到了党和人民的信任,有十八人当选为县以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十四人被推选为县以上各级政协委员,四十七人被吸收为中共党员,四十名青年加入了共青团。溪口镇的同志汇报说,由于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台属同这里所有的人一样,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85年全镇人均收入达五百元左右,比前一年增加约20%。溪口镇过去基本上没有工业,现在已有了三十七家工厂,全镇已普及小学和初中教育。镇上已盖起许多新的建筑,现在仍在加紧建设。近年来,到这里参观的台港澳同胞和外国客人络绎不绝,仅1985年就有七百多人。
听了这些情况汇报,胡耀邦同志对奉化县落实台属政策的工作表示满意。他指出,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是海峡两岸人心所向。他希望各地继续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有关台属的政策,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做出贡献。(《人民日报》1986年1月3日)


    1985年12月29日,风和日丽,温暖如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一行,轻车简从,在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王芳陪同下,与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温家宝、新华社副社长曾建徽、警卫局处长康海群等赴大陈岛视察,途经象山。于当天上午8时37分从104国道进入象山境内,9时25分到达东谷湖下车,步行进入招待所。
胡耀邦一到,早已等在那里的县委书记黄兴国、县长张启楣迎了上去,向胡耀邦总书记问好,其他同志站在接待室门口欢迎。
胡耀邦身体很好,步履轻健,一面招手向大家致意,一面和黄兴国随意交谈,问:“为什么叫象山呀?这个招待所是什么时候造的?”黄兴国一一作了回答。
接待室设在东招2号楼会议室,胡耀邦一进入室内就瞧见两副醒目的楹联,饶有兴趣地朗读起来:“山水何方好,烟霞此处多”;“海到尽头天为路,山登绝顶我为峰”。
读罢,便招呼大家坐下。胡耀邦和王芳坐在一方,黄兴国坐在旁边,其他县委、县政府领导和部分随行人员坐在两边和对面。茶几上没有摆水果、糖果和香烟。招待员先递上一把热毛巾,让胡耀邦揩揩手,然后泡上一杯象山产的茉莉花茶。
胡耀邦举止随和,情态从容,刚坐定就向大家提问:“象山有什么名人?”
县委领导回答:“左联作家殷夫是象山人。”
“噢!是同柔石在一起的左联诗人。
问:“他家里还有什么人?”
答:“大哥徐培根。”
胡耀邦又问了象山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多少?气温最热几度、最冷几度,下不下雪、年降雨量多少等气候情况。县委领导都一一作了回答。
接着,胡耀邦又问:“象山有多少面积?”
答:“总面积1175平方公里,海洋面积不在内,耕地面积人均8分。”
王芳说:“浙江海域面积比陆地多。”
胡耀邦算了算说:“有山有海有地有田人均六七亩还不止。”
关于象山工农业生产和海涂开发利用问题,胡耀邦问:“你们今年的工农业产值多少,比去年增长多少?”
答:“去年4.9亿元,比前年增长39.7%。今年可达5.5亿元,比去年又增长13%。”
王芳说:“象山这几年发展较快。”
胡耀邦问:“明年计划增长多少?”
答:“增长15%,达到8.6亿元。”
王芳说:“我们全省计划增长10%。下面积极性高,可能要超过。”
胡耀邦指出“只要四个不突破:不突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突破消费基金额度、不突破信贷计划、不突破外汇使用指标。注意两个效益:一个经济效益,一个社会效益就行。”接着又问:“你们有些什么工业?”
答:“主要是轻纺、机械、食品、建材。”
王芳问:“海涂面积多少,对虾养殖几亩?”
答:“海涂养殖面积3.4万亩,对虾养殖2900亩。”在回答海涂上还可种柑桔时,招待员献上抱子桔和椪柑。
胡耀邦问:“是不是黄岩蜜桔,酸不酸?”
王芳尝了口抱子桔,说:“有些酸。”
胡耀邦说:“我怕酸。”
县委领导解释说:“椪柑没有酸,过去朱德同志亦吃过。”这时,随行医师过来剥了一只,吃了一口说不酸,胡耀邦总算吃了一瓣象山产的椪柑。
此后,胡耀邦询问了接待台湾渔民和对台工作问题。问:“台湾渔民来象山的目的是什么?”
答:“主要是避风、医病、修船、也有补给,做生意的。”
问:“做什么生意?”
答:“买鲜鱼、茅台酒、绍兴黄酒、香烟、云南白药等。”
王芳说:“药材方面有枸杞、白术等。”
胡耀邦说:“多搞一点,如浙江丝绸、檀香扇,宜兴茶壶,青田石刻等,都好带嘛!”
胡耀邦又问:“你们象山去台湾有多少人,回来几个?”
答:“去台湾1200户,2700余人,回来定居7人,探亲5人。回来的人,我们都叫他带信回去。”胡耀邦说:“对,你们叫回来的人捎信,带点礼物回去。1个人送10元钱的礼物,也只有27000元钱嘛,算得了什么。”
胡耀邦对运输和搞活流通问题很重视,最后他问:“你们的船只有多少吨位?”
答:“有10828吨,可北达大连,南到广州,中抵武汉。”
胡耀邦说:“既可到广东,也可到广西,既能到武汉,也能到重庆,还可到长沙、衡阳,把多余的物资运出去,把缺少的东西运进来,还可以旅游。这是土办法旅游,既做生意,又逛码头。”他的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胡耀邦还问:“你们外销有什么东西?”
答:“有纺织品、水产品”。当谈到水产品时胡耀邦说:“水产品要注意保鲜”。
答:“我们已有冷库50多个。今年我们有300吨梭子蟹出口日本。”胡耀邦说:“将来还可运到新加坡、马来西亚,不要专门外销,还可销到内地去。”
10时,交谈结束,胡耀邦与王芳一起在二号楼门口和县委、县政府领导人一起合影留念。
10时05分,胡耀邦总书记一行离开东谷湖招待所,登车上路,经沙石公路直达石浦。当车经过石浦渔港路时,胡耀邦看到许多梭子蟹从网上解下来,还活蹦乱跳的景象,非常高兴,说:“这才称得上海鲜。”车子一直开到葛屿山海军码头,登上海军护卫舰离开象山,乘风破浪,前往大陈岛。
1986年元旦,新华社发表了“胡耀邦同志途经奉化、象山赴大陈岛视察,与响应团中央号召第一批下大陈岛开垦的知识青年欢度元旦”的消息后,本来保密的消息,立即传扬开来,许多人翘首企盼倾听这一喜讯。
1986年1月2日,县委召开县级机关全体干部、区镇乡党、政、群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干部大会,到会1200余人。会上,县委书记黄兴国作了关于胡耀邦同志途经象山概况及谈话内容的报告。他说:“胡耀邦同志的车子到象山,从下车至上车只有40分钟时间,同我们谈话整整占去了半个小时,说明他求真务实,工作抓得很紧。他的谈话内容广泛,寓意深刻,为我们今后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思想,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体现了他对建设新象山的殷切期望,使我们受到了极大的思想教育、鼓舞和鞭策,增长了责任感和紧迫感。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在政治上、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贯彻胡耀邦同志的重要指示为强劲的动力,激励斗志,坚定信心,把我县两个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最后,黄兴国说:“胡耀邦同志到象山停留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是全县49万人民的一件大喜事,给我县的历史增添了极其光辉的一页,将永远载入象山的史册!”

 

胡耀邦总书记专程前往大陈岛看望老垦荒队员和岛上军民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浙江东部地区视察工作期间,于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和三十日专程前往波涛滚滚的东海上的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大陈岛,看望 1956年从大陆来到这里的老垦荒队员和岛上的军民,再次对他们扎根海岛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了充分肯定。祝愿他们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愚公精神,把“东海明珠”大陈岛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胡耀邦同志视察了宁波市所属的奉化、象山两县之后,于十二月二十九日上午从象山县的石浦港登上一艘海军护卫舰,乘风破浪南行九十公里到达下大陈岛。上岛之后,他沿着岛上崎岖不平的山坡沙石路,来到专门为老垦荒队员建筑的南田新村,登门访问了四户人家,同老垦荒队员并肩坐在一起叙家常。新村的街头挤满了欢乐的人群,胡耀邦同志站在他们中间同他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工作情况和家庭情况,有多少劳力,收入多少,有什么困难和意见。他对路遇的驻岛部队同志表示了慰问并询问了部队的情况。
胡耀邦同志到达大陈的当晚就专门请大陈镇镇委代他给每一位老垦荒队员发请帖,邀请他们第二天早上到岛上新落成的青少年宫来聚会。
三十日早晨,笼罩在大陈岛上的晨雾刚刚散开,山顶上的青少年宫里就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胡耀邦同志一走进会场,就问镇委的同志:“大家都到齐了吗?”镇委的同志告诉他,除了九个不在家的,其余八十位都到了。耀邦同志用深情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全场,接着问:“一九五六年到现在快三十年了,当年最小的现在多大啦?最大的现在多少岁?”有人回答:最小的四十六岁,最大的已五十七岁了。胡耀邦同志幽默地说:“那就不是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而是年老的朋友来相会啰!”话音未落,全场迸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我们同总书记相会了!”
大陈镇委书记向胡耀邦同志介绍了大陈军民同守共建、艰苦创业的情况:五十年代是开拓垦荒、同建家园,靠国家补贴过日子;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靠海洋捕捞、养海带,但人均年收入只有二百元左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迈出了新步伐,捕捞和养殖都开辟了新资源,兴办了一批水产品加工厂;一九八四年全岛渔工业总产值六百六十万元,比一九八○年翻了一番,全岛五千多居民人均收入为七百一十六元,比一九八○年增加两倍半。一九八五年总产值预计可达八百四十五万元,人均收入八百二十元,比上年可增加一百零四元。
听到这里,胡耀邦同志笑着说,收入增加一百零四元,这是镇委书记说的,不知道大家是否承认。老垦荒队员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承认。有人还大声说不止这么多。
这时,胡耀邦同志满怀激情地说:大陈的昌盛,第一是解放军的功劳,第二就是你们老垦荒队员的功劳。所以,今天不是你们欢迎我,而是我们三家——中央、省、椒江市——联合起来欢迎你们呵!
老垦荒队员们听到总书记对自己三十年辛勤劳动的高度评价,一个个眼睛都润湿了。耀邦同志的谆谆教诲,使老垦荒队员增强了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

话题转到教育问题,胡耀邦同志问:从七岁到十三岁的小孩是否都上了学?岛上有几所小学,几所中学?有多少老师?教育质量怎么样?在场的人答不清楚。他大声问:中学校长来了没有?来到这里不会见老师还行?你们这里这么富,不发展教育还行吗?中学校长赶来汇报说,大陈岛的学龄儿童已全部上了小学,初中学生有四百零八人,占小学毕业生人数的百分之九十点五。岛上已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成人中的文盲已基本扫除了。胡耀邦同志听后满意地笑了。
接着,胡耀邦同志说,老垦荒队员过去是有贡献的,最困难的时候你们挺过来了,现在要继续作贡献,把大陈岛建设得更好。你们老垦荒队员有些什么想法?

大家一个接着一个地发言。有的谈到大陈风光好,可以开展旅游事业,有的希望能解决远洋捕捞问题,有的希望能在岛上办比较大的工厂,有的谈到岛上交通和住房比较困难。大家都请总书记放心,一定要教育自己的子女在大陈扎根,一定把大陈建设得更好。
胡耀邦同志最后说,大陈岛要现代化,首先要解决交通问题。他请在座的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王芳同志同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办法。他继续说,大陈要富起来,必须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发展远洋捕捞和养鱼业,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水产品加工和各种为渔业生产服务的行业。他建议大陈中学增加一门水产养殖和捕捞的课程,不但要教时事,还要教生产技术,可以请船老大来上课,让孩子们从小就熟悉渔业,热爱渔业。他说,你们老垦荒队员们现在的任务主要是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要他们发扬当年你们垦荒的精神,掌握建设大陈的管理知识和技术知识,团结奋斗,为大陈的兴旺发达、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两个小时的会见结束了,老垦荒队员们有的掏出笔记本,有的拿出集邮册和影集,要求总书记签名留念。挤在最前面的是老队员周银翠。在十年动乱中,她想方设法从造反派手中夺回了胡耀邦同志当年送给垦荒队的一架望远镜和垦荒队队旗,珍藏在家里十几年。近两年来,她一家老少把收集到的一百八十多颗五颜六色的海螺壳,粘合成一个十分精致的宝塔,准备送给总书记。二十九日下午,当胡耀邦同志到她家访问时,她亲手把宝塔送给了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回赠她一本中南海挂历。这一天,她捧着这本挂历来参加集会,请胡耀邦同志在上面签名留念。她高兴地说:这是最珍贵的传家宝啊!
登陆艇拉响了汽笛,站在甲板上的胡耀邦同志同自动聚集在码头上送行的垦荒队员和岛上居民互相挥手道别。(《人民日报》1986年1月3日)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