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邦百年:3个故事里的父亲与胡耀邦
回忆两次看望耀邦伯伯的情况
白鸽
作为过去曾在同一条胡同住过的晚辈,"文革"后,我有幸两次去看望耀邦伯伯,面对面跟他聊过。躺在病榻上的父亲也给我讲述的几个直接或间接跟耀邦伯伯有关的三个故事。
—|故事一|—
我们是一群被植入邪恶芯片的机器人
作为过去曾在同一条胡同住过的晚辈,"文革"后,我有幸两次去看望耀邦伯伯,面对面跟他聊过。躺在病榻上的父亲也给我讲述的几个直接或间接跟耀邦伯伯有关的三个故事。
2012年去医院照料年迈多病的父亲,父亲先是提起了文化大革命初的一段往事。那是1966年夏,我十四岁。一天,他和耀邦伯伯被一帮红卫兵揪到中国青年杂志社批斗。
"那帮小流氓"(家父是这样称呼那帮红卫兵的)对耀邦伯伯出手真狠,带着铜扣的军用皮带抡起来就打,打得十分凶猛。陪斗陪打的父亲此时心中焦急如焚,感到怕是要出人命了。
正在万般无奈之际,他突然瞥见了扒着窗口向里张望着的我。立时向我使了眼色。于是我飞身跑向中国青年社办公楼。后来来了一帮青年杂志社的叔叔阿姨,以单位也要批斗为借口,将耀邦伯伯和家父解救了下来。
"那次要不是你通风报信,耀邦真要被活活打死了。"躺在病榻上的父亲叹道。
此事我还依稀记得,但显然家父记忆有误。我对自己当时是否有如此的勇气去通风报信颇感怀疑。
一九六六年八月一日,毛泽东写信给清华附中红卫兵,热烈支持他们的"革命造反"行动。
八月十三日,李富春代表中共中央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群众大会上宣布了中央改组团中央书记处的决定。
八月十三日后,一些红卫兵和中学生占领了团中央机关办公大楼,团中央机关工作陷于瘫痪。
八月十八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首次接见红卫兵。
"八一八"之后,大量外地学生涌入北京。
那时本地学生和外地学生去的最多的地方就要数离天安门不远的团中央大院,门牌是正义路三号。以前这条街叫御河桥。抗战期间这里成了日本宪兵司令部。
大院分里外两院。里院主要是生活区,多是灰色的日式两层楼房。外院则是49年后新建的楼房。一座较为气派的三层大礼堂和同样十分气派的七层办公楼遥相呼应,分别坐落在前院的东西两侧。
中间坐北朝南还有一座在北京少有的西式两层楼房——工字楼,原是前苏联专家办公居住的地方。实际上前院的建筑都是靠前苏联帮助修建的。
文革初期,胡耀邦和他的助手们每天都要被拉出来示众,接受"革命小将"的批斗。示众批斗的地点或是在团中央办公大楼二楼的一个阳台上,或是在大礼堂。
那时我家住在北京三里屯南26楼。南26楼后边的一栋楼是中国青年杂志社的办公楼。两座楼之间的空地上,靠近26楼后边东侧有一处平房。这是中国青年杂志社的小食堂,就在我家所住三单元5号的后阳台的下方。
文革之前,家父作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负责宣传等工作。中国青年杂志社也在他的管辖之内。
那天不知从哪儿得到的消息,耀邦伯伯和父亲被北京某所中学的红卫兵拉到了青年杂志社,就在小食堂被批斗。我先是在家里的后阳台观察,后来又奔到小食堂前门,门上方有一块小窗户。
我只记得当时我踮着脚尖、扒着窗口向里张望的情景。我真切地看到了食堂买饭的窗口前低头弯腰站着父亲,而且父亲正被一个红卫兵扇嘴巴。耀邦伯伯好像是在卖饭的窗口里边挨打。后来的情况已记不大清了。
我之所以不敢相信爸爸所言是我的通风报信才救了他们,是因为有一件事我是记得真真切切、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件事似乎跟通风报信救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当天晚上母亲回到家中,一脸的疲惫与忧虑。我不知是中了哪门子邪,不知是为了安慰母亲还是安慰自己,竟带着兴奋的语调张口说道:
"爸爸今天挨打了!"就像是在报喜。
无疑,在那个红色恐怖的年代,许多人的头脑里早就中了邪。我之所以觉得父亲挨打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是认为这是在经风雨见世面,是在接受战斗的洗礼,是在经受党和群众的考验,甚至期盼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如此弱智,会逆"造反"潮流而动,去通风报信救人?更何况批斗胡耀邦这样的大事,中国青年杂志社的人不会不知道。他们当中肯定会有人主动出手相救。
问题并不在于是谁救了耀邦伯伯和父亲。问题在于出手真狠的打人者年龄比我大不了几岁,作为他们的同辈,我并不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一种邪恶!
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在当时,我跟他们一样,在心灵中根本就没有"善"、"恶"的标准!那时候,我们不过是一群被植入邪恶芯片的机器人,一代几近被抽干了人的灵魂的躯壳。
俗话说邪不压正。而我们这一代却是在正不压邪的社会生态环境中长大的。"人之初,性本善",很不幸,在阶级斗争的疾风暴雨中,"之初的性善"很快被"之后的性恶"所取代,而且更加不幸的,是在恶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另一方面,被打的耀邦伯伯和父亲内心的痛苦肯定要远远大于皮肉的痛苦。因为之前他们的工作就是面对全国的青少年儿童。而打他们的正是已经茁壮成长起来的青少年。
—|故事二|—
“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第一个故事跟父亲讲述的第二个故事连在一起。
"学习雷锋好榜样"是自1963年开始对我们这一代人影响致为深远的一场运动。文革前,团中央每年都要向全国青少年推荐一两个学习的榜样。五十年代初,父亲在东北团委工作,到了团中央以后,仍然关注东北的典型雷锋。
62年底,在讨论63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学习榜样时,家父向书记处提交了学习雷锋的建议。当时军队的某部门得知消息后,还来做父亲的工作,说雷锋的事迹太平凡、太普通了,部队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榜样、标兵,个个身手不凡,功夫了得。
家父则坚持学雷锋。爸爸的理由很简单,正因为雷锋做的好人好事极其平凡普通,人人都学得了,做得到。后经书记处讨论,耀邦伯伯拍板,确定63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学习的榜样是雷锋。
"打人"和"学雷锋"是分开讲的两个故事。听完之后,却让我感到了父亲内心深处的东西。
算一算,63年学雷锋到66年文革开始,仅仅三年之后,戴起红袖标,抡起武装带,高举着《毛主席语录》刮起了红色恐怖之风、并誓言要横扫了一切"牛鬼蛇神"的正是那些学习雷锋好榜样的青少年们。而首当其冲被横扫的,正是期盼、教育青少年要做好人好事的耀邦伯伯和父亲一辈。
曾被大力宣传的雷锋的四句名言中,最后一句"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成了青少年的座右铭,纷纷学习、效法、实践。
—|故事三|—
死于大饥荒的那个女孩
父亲在同一个时间段讲述的第三个故事似乎又跟第二个故事有着内在的联系。
60年父亲受命赴安徽调查大饥荒的情况,亲眼目睹了饿殍满野的人间惨剧。出身农民的父亲看到自己所为之奋斗的解放全人类的伟大革命造成的竟是如此结果,痛苦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