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耀邦

一封令胡耀邦惊讶的上书,这张纸竟改变了8000万人的命运

发布时间:2016-07-11 22:13 作者: 浏览:177次

一名女知青所呈递的上书不仅让胡耀邦感到吃惊,同时这封上书也改变了8000万人的命运。故事要从写这封信的女知青萧云说起。

萧云出生于1949年,她的父亲是一名农村学校的校长,母亲是一名教师。虽然萧云出生在一个比较好的家庭中,但是后来萧云的父亲被打成了右派分子,所以,父亲就被流放去改造了。而萧云在1965年的时候报名下放,成为了一名知青,当时的萧云只有十五岁,也是众多知青中年纪最小的一名。

1968年的时候,萧云所在的知青团队解散,她选择去了一个遥远偏僻的山村安家,并在这里认识了李凯彦,李凯彦比萧云大两岁,他对萧云很有好感,李的家人也非常喜欢萧云,于是萧云就嫁给了李凯彦,并在婚后生了一个女儿。在此期间,萧云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回城,但是每次提出请求都没有任何回音,就在她绝望的时候,意外收到了回城批准。但是回城后的生活却是非常的艰辛,萧云觉得最好的时光都是在农村度过的,因此返城之后工作和生活习惯都要重新适应。

而这样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很多返城之后的知青都有这样的困扰,所以大家聚在一起经常商讨这个问题,最后有提议让萧云来写一封上书,将知青回城的问题向上级反映一下,这些知青还是说,如果萧云不幸因此而坐牢,那么在场的这些知青会负责照顾她的孩子,于是萧云最后决定冒险写下这封上书。

上书的内容主要是描述当时知青在农村生活的艰苦,以及在返城之后,知青们的工龄没有被计算,而在调低工资的时候,也没有考虑过这些知青的处境,加上知青在回城之后面临种种不适应,导致很多知青生活困难,因此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体谅知青的处境。

萧云在写好这封上书之后,回了老家去探望父母,还为父母准备好了煤饼过冬,给女儿打了毛衣,和丈夫提出了离婚,因为担心会因此而株连到他。但是让萧云没有想到的是,这封上书在呈交上之后,并没有石沉大海,她也没有因此而受到任何责罚。

后来信件辗转送到胡耀邦的手上,胡耀邦在看到信件内容之后感同身受,并针对当时知青的实际处境做出相应的调整政策,让萧云等知青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