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视察黄梅纪实
轮船一抵岸,湖北省、地、县领导迎了上来,欢迎胡耀邦总书记视察湖北黄梅。省委关广富书记向耀邦同志一一作了介绍。这时,下着绵绵冬雨,人们的热情淹没了风寒。耀邦同志与县委书记石蔡树、县长郑贤文亲切握手,快步走下趸船。江边道路泥泞,工人们事先铺了黄沙,垫上草包。总书记健步走着,问石蔡树:“这个地方为什么叫小池口?”石忙答道:“黄梅古代大雷池的水,从这个口子入江,故此地命名为小池口”。耀邦同志点头微笑。这时,在这附近和准备过江的人们纷纷赶来,自动列队,热烈鼓掌欢迎胡总书记。耀邦同志兴致勃勃,向群众挥手致意,问大家好,洋溢着领袖与人民的鱼水深情。在一路欢腾如潮的气氛中,耀邦同志登上了面包车,沿着黄小公路向北驶去。一路上,掠过了黄梅广阔的平原,走过了起伏的丘陵……穿越了黄梅的半个县域。从耀邦同志和蔼的笑脸上,看出了他对这片红色土地的喜爱。
汽车行至浓荫森森的东山下,顺道上了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五祖寺。下车后,耀邦同志踏着石级,看佛殿,问禅源,对党的宗教政策十分关注。走到通天路,石蔡树同志对他说,“这台阶有269级,传说,再建一级,就可一步登天了。”这时,雨越下越大,耀邦同志诙谐地说,“今日就不通天了”。他望了望雨雾濛濛的上边,转头就下到方丈室。同寺僧见面,互致寒暄后,看了“五祖寺玉印”、“六祖坠腰石”等文物和《五祖盛景全图》及两侧的对联:“福地名山,无点善心何必到;禅关圣境,有份诚意可来朝”。从方丈室出来,耀邦同志顶着风雨,边走边风趣地说:“福地名山,风雨绵绵还必到;禅关圣境,鼓足干劲可来朝”。大家听了,感到十分有情趣。
下东山后,驱车直达县招待所。耀邦同志在关广富、钱运录、杨祖炎、胡永继等同志陪同下,走进了二栋楼上会议室,听取黄梅县的工作汇报。黄梅参加汇报的有县委书记和副书记石蔡树、黄春发,县长和副县长郑贤文、陈圣斌。耀邦同志看见桌上的录音机,说,“撤下吧,我们自由座谈。”他茗了茗桌上摆放的挪步园山茶,看了看汇报人名单,平易近人地一个个询问,当问到陈圣斌时,“啊,大学生,来黄梅多久了?”陈马上答道,“我是河南安阳人,来黄梅快二十年了!”耀邦同志连说,“好,好!”接着,他拿起桌上放的汇报提纲,问石蔡树同志,“是你念,还是我念?”石说,“提纲不念了,我实话实说。”石蔡树同志递过放大镜,请耀邦同志看黄梅地图。他眼力好,不用放大镜,看清了黄梅的区划位置,说,“你们南边是九江,东边邻宿松,北边接蕲春。全县有多少人口?”石接着说,“有七十七万人。我县北靠大别山,南临长江,东有龙感(湖),西有太白(湖),中间是百里平川……”耀邦同志连说,“好地方,好地方!”
当石蔡树同志汇报到今年工农业总产值可达到四个亿,比1978年增长86%,规划1986年翻一番时,耀邦同志说,“到本世纪末实现总产值翻两番,是中华民族又一次腾飞。对内要大胆地改革搞活,对外要大胆地开放引进……”他说着,站了起来向着关广富同志,“你们湖北不是有二十个翻番县吗?黄梅算第几批?是银牌,还是铜牌?”石蔡树同志满有信心地说:“我们规划目标是1986年翻番,奋斗目标是明年翻番,留了一点余地。”耀邦同志笑容满面地说,“你们留了余地,好!重要的是在翻番措施上下功夫。”
当汇报到乡镇企业吴河乡今年产值过千万,全县已经翻两番时,耀邦同志问:“办什么企业?”石答:“纺织、加工、建材、运输等等,有联合办工厂、家庭办工厂,千家万户搞企业”。耀邦同志听了很高兴,说,“乡镇企业是朝阳产业。要放手让农民发展乡镇企业,放手让农民到城镇来办第三产业,实行集体个人一齐上。他们资金来源广,门路多,没有什么‘大锅饭’,管理好、效益高。这是翻番的硬措施。”
这时,我县农村种粮专业户严均先、工艺专业户卢登桥、养殖专业户张令松进入会议室。石蔡树同志作了介绍。耀邦同志与他们亲切握手,并一个个像聊家常似地询问、交谈,十分关心种粮专业户的机械耕作,工艺专业户的原材料供给,养殖专业户的技术应用等等。要求党政领导为他们雪里送炭、锦上添花。专业户代表看到耀邦同志如此平易、亲和、关心,大胆提出:“总书记,我们是农民,愿望同您合影!”耀邦同志爽快答道:“可以!可以!”三位农民欣喜欲狂地与耀邦同志坐在同一张沙发上,拍下了领袖与农民的合照。座谈会上掌声一片,激情一片!
耀邦同志接见三位专业户后,又问石蔡树,“宿松县那边怎么样?”他沿途所见我县农村盖了不少新房,接着问,“宿松新房子盖的多不多?”石说,“宿松也不错,小商业搞得活,县城家家户户经营,新房子也盖了不少。”耀邦同志说:“新房子多就好,安居才能乐业!”
当石蔡树汇报到吴河乡扁担商远销土布时,耀邦同志说,“土布,就是解放前的印花布,农村流行用它做衣衫、做头巾、做围腰。云南、贵州不是产棉区,可以往那里销。你们发展了一批远销队伍,这很重要。”当汇报到我县铁矿已勘明有三千万吨储藏量,而矿区又是贫困地区,在县统一规划下,多层次有序开采时,耀邦同志说,“这个办法好,有利农民脱贫,别端着金饭碗去讨饭吃。”他反复指出,农民开矿,要有技术指导,要有安全管理。
这时,黄春发同志已铺好桌子,办好纸笔墨砚,县领导请耀邦同志为黄梅题辞,桌上放置了“烈士陵园”、“黄梅博物馆”两条,耀邦同志说,“就写烈士陵园吧!”写时,石蔡树补上说,“请总书记加黄梅二字。”耀邦同志蘸饱墨,挥毫写了“黄梅烈士陵园”六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如今,镶嵌在烈士陵园的大门上,熠熠生辉!
十一点五十分,耀邦同志步入餐厅就餐。餐桌上摆的大部分是蔬果类的素菜,只上了一瓶黄梅糯米堆花酒。耀邦同志入席后说,“不喝酒吧!”石蔡树接上说,“都是黄梅的土菜,乡村风味,清淡得很,这是烤的红薯片。”耀邦同志挑起红薯片,吃了三片,并对在席的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同志说,明年一号文件,要把家庭办工业、联户办工业和多层次有序开矿这几个问题加进去。他边吃边和大家谈话,问石蔡树,“黄梅历史上有什么名人?”石说,“历史上,有明朝万历年间的兵部尚书汪可受;有清朝嘉庆年间的探花帅承瀛,任过浙江巡抚;现代有赵辛初、赵正洪、帅荣等等;我县还是红十五军诞生地。”耀邦同志赞许地说,“你们黄梅还是革命老区啊!”
吃完午饭后,安排耀邦同志在招待所三栋二楼26号房间休息,当时正值寒冬,又没有空调,就把
县邮电局机房内的保暖器借来安在26号房间。耀邦同志只是在房间走步。石蔡树说,“总书记劳累一天,休息一会吧。” 耀邦同志指着腰间挂的“计步器”说,“它在督促我,每天要走一万步。走路也是休息啊!”他健步地在房间走过不停。
十二点五十分,耀邦同志在省、地领导陪同下,步入招待所大餐厅,接见县党政干部代表。顿时,厅内掌声雷动,经久不息,热烈欢迎。耀邦同志也频频招手,问大家好。在一片热呼呼的氛围中,同大家合影了。这时,服务人员也想同总书记合影。石蔡树同志转达了这个要求。耀邦同志对服务人员十分关心,亲和地说,“可以嘛!”大厅内又一次响起了热烈掌声,大家异常激动,蜂涌而上,围着总书记拍了一张合影。
下午一时许,耀邦同志在热烈掌声中走出大厅,登上面包车。石蔡树等同志跟上去,怀着激动振奋的心情对耀邦同志说,“祝总书记一路顺风!”他频频点头微笑,高兴地与县领导握手告别,奔上新的征程。
胡耀邦同志视察黄梅,是三十年前的往事,但他那种联系群众、尊重群众、关心群众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永远光耀在黄梅的大地上,深深铭刻在黄梅人民的心里!
(本文参考了《瞭望》周刊1985年第四期《随耀邦同志鄂赣山区纪行》和《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