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耀邦

胡耀邦同志视察赤峰侧闻

发布时间:2023-08-28 17:32 作者:张子军 浏览:321次

1982年,我在原赤峰市(现红山区)委做秘书工作,得知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胡耀邦同志要来我盟(昭乌达盟,现赤峰市。下同)视察。

耀邦同志是国人非常敬仰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1978年,由他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吹响了思想大解放的号角,此文发表后引发了全国性大讨论,之后他又组织、领导了平反冤假错案和落实干部政策工作,大批受到迫害的老同志重新走上了领导岗位,大批蒙受冤屈和迫害的干部、知识分子和普通群众得到平反昭雪,深得民心。

耀邦同志来我盟视察,是全自治区,更是全盟的一件大事。记得从知道胡耀邦要来的那一刻起,我和我的同事们每天都在关注留意报纸广播和文件简报中有关耀邦同志的信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时耀邦同志在我盟视察的每一站、每一个地方都让我们为之神往,每一个见到他的人都让我们心生羡慕。

一晃整整40年过去了,前不久,原赤峰市乌兰牧骑队员王丽君向我展示了一张她们演出时和耀邦同志合影的照片,勾起了我的历史回忆。下面应邀把耀邦同志视察赤峰期间,我当时间接所了解到的一些情况,特别是一些鲜为人知的花絮回忆简述于下,以飨读者。

耀邦同志是1982722日上午,由中办主任胡启立和水电部副部长李鹏等陪同下来我盟视察的。在盟宾馆,耀邦同志在听取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周惠和盟委书记白俊卿汇报后高兴的说:“‘金朝阳,银赤峰,承德是个大窟窿’,我40年代就知道这话,你们这里是不坏的。你们能不能用土办法搞点小型奶粉厂?能否找出一条农畜产品小型粗加工的路子来?是不是可以搞点太阳能、风力发电,搞点沼气?”一连串极接地气的建议与设想,让参加汇报的同志都深切感受到了耀邦同志对我盟寄予的无限期望。

晚饭后,耀邦同志在自治区和盟、市党政负责同志陪同下,在盟宾馆二楼宴会厅兴致勃勃地观看了盟文工团和市乌兰牧骑队员联合演出的文艺节目。演出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结束后,耀邦同志亲切接见了大家并进行座谈。耀邦同志首先唠起了家常,对演员刚才的精彩演出表示赞誉和肯定。然后指出:“既然我们是个多民族国家,就应该很好的发展多民族音乐舞蹈!”座谈结束后,耀邦同志和全体演职人员合影留念。

23日上午,耀邦同志乘直升飞机来到了巴林右旗白音塔拉草原。盟长才吉尔乎向耀邦同志介绍了情况,耀邦同志与巴林右旗党政负责同志一一握手,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接过牧民敬献的哈达和牛奶,并与牧民合影留念。

当走到蒙古包前时,耀邦同志突然停住了脚步,回头问旗长王凤岐:“我是第一次进蒙古包做客,是不是应该把鞋子脱在外面?”王凤岐说:“不用,这里的蒙古族都是穿鞋进蒙古包的。”耀邦同志点了点头,走进蒙古包。他一边喝着奶茶一边高兴地与牧民们唠起了本地民俗风情。

下午,耀邦同志来到平庄矿务局元宝山露天煤矿。走在高低不平的山坡上,询问煤矿现状、煤的质量、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打算。路不好走,有人劝他少走路。他感慨地说:“过去我们打阎锡山,用了3个兵团,11万人,还有一个炮兵纵队。彭德怀同志亲自到前沿看地形,我们现在搞经济建设,司令员不上前线不行!”

在煤矿,他席地而坐,与干部职工坦诚交谈。中共中央主席和基层干部群众的谈话,以一种完全平等的方式进行,给人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接着,耀邦同志来到元宝山电厂,视察了从法国引进的30万千瓦机组生产情况和正在扩建的60万千瓦机组施工现场。当听到电厂职工与外国同类型企业相比职工人数较多时,他说:“我们国家人口多,人减下来没事也不行。我赞成你们把多余的人抽出来学习文化技术,把奖金作为奖学金的作法。工矿企业改革非走这条路不可!”他强调:“我们进行智力投资,培养大学生是对的,但一定不要忽视在职一亿多人的提高问题,否则就要犯错误!”

24日下午,耀邦同志一行坐的大轿子车,经过长时间山路颠簸,停在了赤峰县(现红山区)打粮沟门公社门前。下车后,他一眼看到迎上来的公社主任孙国荣上衣口袋别着三支钢笔,便幽默地说:“一支笔是小学生,两支笔是中学生,你别了三支笔,一定是大学生喽!”大家都开心的笑了,拘谨的现场顿时变得活跃起来。耀邦同志一行视察了公社奶山羊乳粉厂,表扬他们办得好,指出:“这样的小厂投资不多,见效快,可以逐步在广大农村牧区中推广!”

耀邦同志在我盟停留了四天,但给全盟人民留下的记忆是极其深刻和长远的。

当时原赤峰市委、市政府在一个大院办公,地点在哈达街赤峰蒙中斜对面,市委办公楼在后面,政府办公楼在前面。期间,我去前楼拿文件,正赶上刘文祥市长从盟里回来,他笑着与我打了下招呼,很高兴的样子。我和政府几个秘书见刘市长心情不错,便围上前去,打听耀邦同志视察的情况。

刘市长兴致勃勃,难掩内心的激动,向我们讲了他去土城子机场迎接耀邦同志的事。他说:“你们绝对想不到,耀邦同志是坐我们的车从机场到盟宾馆的。做为市长,我坐着咱们车队队长魏殿军的沈阳金杯面包车,随同盟委、盟公署领导的车一起去机场迎接耀邦同志一行。

飞机一落地,大家认为第一个出来的肯定是耀邦同志,于是盟里的车和领导们就上去了。出乎意料的是,先出来的都是他的随行人员。出来一批,接走一批,出来一批,接走一批,一直等到最后,只剩下咱们市政府的这台低档面包车了。

我们的本意是最后拉工作人员,接待办也是这么和我们说的。但此时所有的车都走了,耀邦同志还没有出舱,我隐隐约约感到我们的面包车可能要派上大用场,便和老魏说,你这个破面包可能要拉主席了,车不好,你的技术可要过硬啊,老魏紧张的点了点头。

说时迟,那时快,果然耀邦同志和胡启立、李鹏等几个领导出现在飞机口。他们下了飞机,和我握了握手就直接上了我们的车,我是既高兴,又惶恐呀!高兴的是能和中共中央主席同车且挨得这么近,惶恐的是咱们这台车确实不太好。但耀邦同志以及胡启立、李鹏等同志一点不在乎,上车后首先向老魏问候:‘师傅辛苦了!’‘不辛苦,不辛苦,首长辛苦!’说到这,刘市长幽默的说:“我没想到老魏还很会说话。不用教,说的特别自然,没丢咱们赤峰市的脸!”大家都开心的笑了。

刘市长继续说:一路上他们相互间唠着嗑,开着玩笑,谈笑风生。快到市区时,耀邦同志看了看手表,问胡启立现在几点了,胡启立说您有手表还问我干嘛。胡耀邦同志说我这块电子表可能电量不足,不走点了。胡启立看了看他的手表,说您这表可能坏了,扔了算了。耀邦同志认真的说,“哪能说扔就扔呢,修修一样能走点嘛!”说到这里,刘市长因为耀邦同志坐到了他的破面包车里的自豪兴奋劲突然消失了,继而感慨说道:“作为这么大国家的中共中央主席,到咱这里视察,坐的是低档拿不出手的面包车,戴的是一块普通电子表,电子表竟然还是一块走点不准的坏表,坏了还舍不得丢掉,真是让人感到心里不是滋味,五味杂陈啊!”听到这里,大家都沉默了。

耀邦同志一行视察后回京的那天,天气非常好。作为县级一个普通秘书,当时不可能亲自参加接待他的活动,但他那特有的、一贯平易近人接地气的工作作风和艰苦朴素精神,却一直萦绕在心中,仿佛就像和他见了无数次面似的。

作者简介:张子军,网名元亨利贞。1954年出生于赤峰,先后工作于赤峰市建委,红山区委、区政府,市委办公厅,2012年在赤峰市教育局退休。现兼任赤峰对调协会主席和赤峰市武术协会主席。

来源:指上琴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