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平:38年前春节,胡耀邦云贵桂深山行(之二)
胡耀邦1986年春节期间考察云贵桂之行,堪称共和国历史上的空前之举。一位70余岁的党的领导人,为了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为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中日夜兼程一周多,与少数民族老人盘腿而坐、促膝谈心,和大山中女娃互相祝福长寿和健康成长,向山区建设者传递关怀,给山城师生送去鼓舞,和各地领导切磋发展之道。一位心中装着民众的人,人们也将永远怀念他!
2月7日
上午,胡耀邦一行驱车前往云南曲靖罗平县。师宗县是滇东少数民族聚居的一个小县。耀邦同志特意中途停车,视察师宗县工作。
三中全会以来到1985年,短短7年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已经翻了一番。师宗如今已有7万余人,人均15亩地,1985年人均收入虽然还很低,也近400元左右。南盘江水力资源丰裕,流经师宗县,县里在南盘江上修筑了三级水电站。电力带动了经济振兴。过去这里“只重土不重山”,生产发展很慢。现在从浙江温州引进甜柑桔,开始在山上栽培推广。
耀邦同志勉励师宗县的干部:你们这里有煤,铁矿品位不错,电也用不完。可以发挥煤的优势、劳动力的优势,一面种田栽果树,一面釆煤炼焦炼铁。如果不懂炼铁技术,可以到山西请几个老师傅来。
中午时分,细雨霏霏中,耀邦同志一行到达罗平。罗平县领导和水电站工地技术人员向耀邦同志汇报工作。他们说,建设水电站, 有一部分土地将被水库淹没, 一部分农民要搬家。他们计划用兴办开发事业的办法, 安置移民。比如, 改造草甸子,种植苹果树和其他果树。同时, 适应水电站建没的需要, 发展一些乡镇办的建筑材料企业。
耀邦同志赞许罗平县开发型安置移民的设想。他说, 应该把安置移民的专款使用好,借此兴办一些乡镇企业、加工工业。省里和地区都要帮助县里, 要走群众路线, 同当地干部、群众商量, 创造出一套成功的开发型的移民经验, 我国迄今还没有这样的成功经验。
下午2时,耀邦同志来到云贵交界的罗平县长底乡,向这里的几百名苗、彝、布依、汉族群众拜早年。几个民族的代表按照民族习俗,向胡耀邦总书记敬献大碗米酒、糍杷和荸荠,耀邦同志把几个少数民族儿童抱在怀里,给他们吃从北京远道带来的糖果。在乡政府院内,耀邦同志和村民们跳起欢乐的民族大团结舞。
7日傍晚,耀邦同志风尘仆仆赶到黔西南州首府兴义市,入住在州府低矮破旧的招待所。
温家宝在《再回兴义忆耀邦》一文中回忆:时已立春,兴义早晚的天气仍然阴冷潮湿。由于没有暖气,房间里冷冰冰的。我们临时找来3个小暖风机放在耀邦同志的房间,室温也只有摄氏12度左右。经过几天马不停蹄地奔波调研,耀邦同志显得有些疲惫。我劝他晚上好好休息一下,但他仍坚持当晚和黔西南州各族干部群众代表见面。
晚饭前,耀邦同志把我叫去:“家宝,给你一个任务,等一会带上几个同志到城外的村子里走走,做些调查研究。记住,不要和地方打招呼。”
温家宝回忆:到中央办公厅工作之前,他就听说耀邦同志下乡时,经常临时改变行程,与群众直接交流,了解基层真实情况。用耀邦同志常说的话就是,“看看你们没有准备的地方”。所以,当耀邦同志给温家宝布置这个任务时,温家宝心里明白:他是想尽可能地多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
天黑后,温家宝带着中办的几位同志离开招待所向郊外走去。当时,兴义城区只有一条叫盘江路的大路。路旁的房子比较低矮,路灯昏暗,街道冷清。他们沿着盘江路向东走了10多分钟就到了郊外。这里到处是农田,四周一片漆黑,分不清东南西北。不远处有几处灯光,他们深一脚浅一脚摸了过去。进村后,他们访问了几户农家。黑灯瞎火的夜晚,纯朴的村民们见到几个外地人感到有些意外,当知道他们来意后,热情地招呼他们。
晚上,耀邦同志出席黔西南州委春节联欢会并讲话。耀邦同志说:以前没有到过你们这个州。不来则已,一来就和同志们共度1986年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下午,你们州委的同志同我谈了你们这个州三十几年来的情况,着重讲了1985年所取得的成就,我听了非常高兴。我代表党中央,祝贺你们在去年一年取得的成就。
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平常说少数民族是6000万,其实是不止的。全国一共是56个民族,自治州是31个。我们的国家30多年来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个成就更大。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大团结。因此,当欢度新春佳节的时候,我希望全国各族人民加强团结,特别希望你们这个自治州的布依族、苗族,还有其他民族的人民加强团结,希望你们走在我们国家民族团结的前列!
在经济方面,可能你们差一点,这不能完全怪你们,是各种因素决定的,历史因素决定的。你们这里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是好的,15-19℃,今天温度是12度以下,气候条件比较好,可是其他条件差些,其实也不差,许多东西埋在地下,有待开发。暂时讲来,你们在31个自治州中是比较落后的,中等水平以下。依靠你们220万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发愤图强,一年比一年好,还依靠开发建设自治州的正确部署,如何把地下的东西挖掘出来,开发出来,如何把山上,地上,脱贫致富的办法搞得更周全,更周密。希望你们争取10年15年在本世纪末赶上31个自治州的前列。不说第一名,在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走到31个自治州的前列。
晚上10点多,温家宝等人赶回招待所。温家宝回忆:我走进耀邦同志的房间,只见他坐在一把竹椅上正在等我。我向他一五一十地汇报了走访农户时了解到的有关情况。耀邦同志认真地听着,还不时问上几句。他对我说,领导干部一定要亲自下基层调查研究,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第一手材料。对担负领导工作的人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实际。多年来,耀邦同志这几句语重心长的话经常在我耳旁回响。
2月8日
据温家宝回忆:2月8日是农历大年三十。耀邦同志一大早来到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向各族教师拜年并和他们座谈。耀邦同志和老师们一一握手见面,还看望了几位老师的家。
专科学校早年叫笔山书院,国民党元老何应钦早年曾在这里读过书。耀邦同志对师生们说,随着经济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要有文化高潮的到来。希望师生们树立好的校风,好的校纪,重视学生德育、智育、体育三者的结合。
耀邦同志说,教学条件的改善要一步一步来。我们的教育经费总会一年比一年多。现在我们是两百个亿嘛。前年、去年争论得最热闹,说勒紧裤腰带,少建点工厂也要把教育经费搞上去。这个说法有点脱离我们国家的实际,经济还是第一位的。教育既是经济基础又是上层建筑,科学技术事业也既是基础又是上层建筑,不把经济搞上去,教育也搞不上去。毛主席开国那年就讲,随着经济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要有个文化高潮的到来。我们教育战线上的同志一定要看到,现在我们还有很多困难,设备不够,经费不够,房子不够。包括我们的留学生都不愿意回来,特别是到美国的留学生不愿回来。那是什么原因?并不是说这些人不爱国,绝大多数,99%以上还是爱国的。第一是我们的工资太低了,第二是回来以后有的专业实验室也没有。书记处对这个问题讨论过几次,我说,不要紧嘛,80年代回不来,90年代他就回来了。90年代我们的设备、房子、工资、教学经费总会一年比一年多嘛。这几年我们教育经费增加了,我们是下了决心的,有些地方甚至搞得多了一点。所以,要同老师们讲清楚,往前看,你现在要求太高,我总书记也没办法。(有人插话:这几年进展大,是教育界的春天)春天有一月、二月、三月之分。
谈到人浮于事时,耀邦同志说:一个是科研单位,一个是大学,一个是文艺团体,都是能干的人很少,辅助人员很多。北京什么京剧院,上海京剧院,真正名演员很少,下面一大批跑龙套的。你们各级党委三个办法:一是退休,二是再学习,主要办法是再学习,三是发展其他产业,开辟其他工作途径,还可以组织小学辅导团,辅导小学生。全国普遍现象,懂行的很少,不懂行的太多。人这么多,师资不足,人浮于事,同时存在。经济部门叫多种经营,教育部门叫一专多能。搞一批文化社会服务部,经费还是由机关出,经过两三年以后再说。搞咨询部、咨询公司也可以,社会文化科技服务社,与其叫公司不如叫服务社,不是盈利为主,是社会效益为主。党员带头报名。不是强迫。工资照给,还是学校负担。
温家宝回忆:接着、他又兴致勃勃地赶到布依族山寨乌拉村看望农民,并到布依族农民黄维刚家做客。黄维刚按照布依族接待贵客的习俗,把一个炖熟的鸡头夹放在耀邦同志的碗里。就这样,耀邦同志和黄维刚全家有说有笑地吃了顿团圆年饭。
除夕之际,在胡锦涛等同志的陪同下,耀邦同志来到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县马岭镇乌拉布依族村,耀邦同志访问了两户贫困户,细细察看他们的被褥,柜里的藏粮,灶房挂的过年肉,问寒问暖。中午便在布依族农民黄维刚家和他及其家人一道吃年饭,打糍粑,吃长寿菜。在乌拉村头寨口和一些布依族老农、妇女、青年说话接触时,耀邦同志发现村口簇拥着许多穿民族盛装的群众,他忽然问身边一位农妇,你们今天为什么穿着这么漂亮,都在这儿?那位农妇爽快地答道,昨天乡里通知我们来,说是要拍电视、照相的呀!耀邦同志听了不禁笑了起来。他点头说:她是说了真话,是事先安排的。在旁的当地干部听了也会心地笑了,连忙向群众介绍:总书记来给大家拜年了。周围群众随即围拢过来,耀邦同志便让工作人员把带来的小文具等小礼物分送给在场的老乡,高兴地说:是呀,乡里通知你们来照相,我们就照个相吧!顿时,记者照相机的快门响声和人们的欢笑声连成一片。
据随行的新华社总编冯健的日记记录:中午,耀邦同志应邀到布依族山寨乌拉村布依族农民黄维刚家里吃年饭。黄维刚家老少8口,他穿着浆洗过的青色对襟褂子,同他老伴一起喜气洋洋地忙来忙去。按照布依族接待长者和贵客的习俗,先向耀邦同志敬献用芭蕉芋粉丝炖的鸡头,然后请 耀邦同志吃“长寿菜”。这种菜是用鲜嫩的青口白菜心做的,菜丝越长越喜庆。黄家的么妹子用筷子给胡爷爷挑了一根最长最长的长寿菜,耀邦同志笑着一口气吃下了。他接着也给么妹子挑了一根,慈祥地说:“快快成长!”黄维刚的老伴端上了穗杷、烧野兔肉,对子鱼。这道对子鱼菜,是清蒸的两条各一斤来重的鲫鱼,一条是黑鲫,一条是红鲫,对着放在大瓷碗里,恰成一个大圆圈,是象征“团圆"的意思。这顿有鸡有鱼有寿菜的年饭,是祝福客人主人“吉(鸡) 庆有余(鱼)” 、“福禄长寿”。
午后,黄维刚一家和乌拉村的布依族村民们,把胡耀邦送上开往108公里之外的广西天生桥水电站工地的“面包车”。耀邦同志要赶在日落群山之前,赶到山间工地,看望建设天生桥水电站的建设者们。
温家宝回忆:随后,耀邦同志又乘汽车沿山路行驶一百多公里,赶到黔桂交界处的天生桥水电站工地,向春节期间坚持施工的建设者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当晚,耀邦同志在武警水电建设部队招待所一间简陋的平房中住下。不久,他开始发烧,体温升到38.7度。事实上,从午后开始,耀邦同志就感到身体不适。不过,他依旧情绪饱满地参加各项活动。
此时已是除夕之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在住地四周响个不停,但随行的同志们都没有心思过年。温家宝和耀邦同志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直守候着耀邦同志。
2月9日
温家宝回忆:2月9日,初一早晨,耀邦同志的体温达到39度。这里远离昆明、贵阳、南宁等大城市,附近又没有医院,大家都很着急。好在经过随行医生的治疗,耀邦同志到晚上开始退烧,大家的心才放了下来。
冯健的日记记录,大年初一早饭后,耀邦同志秘书李汉平说,耀邦同志感冒了,早晨体温升到了39度,早饭也没有吃。
耀邦同志从8日下午起就已经感到身体不适。7日晚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兴义时,天气潮湿阴冷,招待所里没有暖气。他的房间里临时找来3个小暖风机加温,室内温度也才只有摄氏12度多一点。下午,经过108公里山路的颠簸,傍晚到达水电站工地时,他快步走向建设者们,握手、拜年、慰问,谁也没有看得出他正在发着烧。离开工地,汽车盘山而下,夜宿南盘江右岸的武警部队水电建设第一总队招待所。8日夜半,他的 体温就升到了 38.7度。
据温家宝回忆:耀邦同志下榻武警水电第一总队招待所,住的是一间简陋的平房。
冯健回忆,在招待所陪同的贵州和广西的同志提议,今天是农历大年初一,应该加几个菜。耀邦同志同意给大家加几个菜,吃饺子,高高兴兴地过春节。但他说,春节一过,就要执行中办、国办的规定:四菜一汤。
2月10日
2月10日大年初二。据冯健的日记记录,天生桥水电站地处深山,重峦叠嶂,远离贵阳、 昆明、南宁等大城市,附近没有医院。耀邦同志感冒高烧,随行的陆文鑫大夫很是焦虑。经过打针、服药,从春节夜里开始退烧了。初二上午11点,耀邦同志执意不听李汉平、陆文鑫的一再劝阻,抱病离开武警招待所,乘车直驶广西百色。经过320多公里崎岖山路的颠簸,在桂西北山区的右江河谷行车近7小时, 于10日傍晚到达百色。
2024年2月13日定稿
来源:百年耀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