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庆全:胡耀邦说,文艺界要变“管教所”为“服务站
1978年12月25日,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的第三天,胡耀邦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兼中宣部部长。
胡后来说,中宣部长这个职务,他是没有办法才接手的:第一,他时任组织部长,原来的宣传部长文化思想界不满意,新人选一时不好找。第二,1949年以来,文艺被视为阶级斗争的“晴雨表”,历次运动文艺界首当其冲,要说拨乱反正,文艺界的需要最迫切,不能再耽搁了。第三,他名声在外。他在中央党校副校长任上,发动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理论上清算教条;在中组部部长任上,他又以“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的勇气平反冤假错案,在实践上清算教条,文艺界热切盼望他来。
变“管教所”为“服务站”
1978年12月30日,胡耀邦上任,就把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带来了。上任伊始,他提出:对待党中央提出的拨乱反正的方针,有三种态度,一是等着干;二是推着干;三是抢着干。我们宣传部门的同志要抢着干。这是我们的工作风格,要敢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宣传部门要做好工作,一定要做“双百”方针的促进派。过去,我们在这方面是不成功的,“文革”前就是当把关审查委员会。文艺界的领导不要抓着只言片语,动不动就把人家的文学艺术作品砍掉、否定,要看人家创作总的倾向是好的,还是总的是坏的。
1979年1月2日,刚刚恢复工作的文联举行迎新茶话会。这是首都文艺界十多年来未有过的盛会。他正式与文艺界三百多名人士见面。他先请当时任副部长兼文化部长的黄镇宣布:文化部和文学艺术界在前17年工作中,根本不存在“文艺黑线专政”,也没有形成一条什么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第一次公开、彻底否定了“文艺黑线”论。
随后,他向作家、艺术家发出热情的呼唤:“我们伟大祖国奔向四个现代化的时代列车,现在已经开动了!党的三中全会公报,就是这列列车启动的汽笛声。”“在这个列车启动的关键时刻,请同志们尽情地大胆地唱出奔向四个现代化的最强劲的进行曲,请同志们用你们手里的琴弦拨出时代的最强音!”
他说,文艺界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要从“管教所”变成“服务站”:
这个“服务站”大概有这几个部门:一个是文艺“问讯处”——指出文艺的方针、路线,给文艺创作以指南;一个是“资料室”——为文艺创作提供过去和现在的资料;一个是“休息室”——歌手口渴了,有一杯凉白开喝;第四,还有个“医疗室”。假使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发生了“感冒”,嗓子哑了,总要搞些清凉剂;第五,还得有个“修理室”。歌手的乐器坏了,总得需要修理修理。这后面两个就是同志们讲的文艺评论和批评。这两个我们不懂,请一些专家和人民群众来做,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来帮助我们的百花开得更鲜艳。
胡的讲话受到文艺界人士热烈的欢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即席赋诗,叙述了自己欢愉的心情。他说,党的宣传部要做我们的“服务站”了,我诗兴大发,诌了四句打油诗:“春天又来到,鲜花需水浇。既要施肥料,也要施农药。”可是,过去“四人帮”是怎么干的呢?是:“掘之以锹,沸水大浇,枝叶尽凋,最后全烧!”
要当“开明婆婆”
1月3日,胡耀邦与中宣部全体工作人员见面。在谈到近期宣传工作要解决的一些具体问题时,把文艺问题列为第10、11个问题。
他要求宣传部门要作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促进派。他说:宣传部门管得很多,当婆婆,要当开明的,开明的就是当“双百”的促进派,不当促退派。什么片子、歌曲、小说,文责自负,反党必究。什么是反党?这也不由一个人说了算,要大家讨论。哪有那么多反党的?不成熟的、粗制滥造的,可能有。要百花盛开、文艺民主、理论民主,要警惕,不要让“四人帮”的文化、思想专制主义、理论恶霸作风影响我们。
作品要“经受人民的审查”
1月中旬,全国诗歌创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主持座谈会的著名诗人张光年,希望胡耀邦来讲一次话。他当即表示,只要安排得过来,当然义不容辞;只不过自己要作点调查研究才能发言啊!
诗歌创作座谈会开始后,张光年即将会议简报一期一期地送给他,并把与会人员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告诉他。他细致地看了简报和大家提出的问题,于1月19日到会讲话。
他一开头就说:“你们这一行我不懂。某种历史的偶然原因,把我推上了宣传工作的前台。搞宣传,总得大喊大叫。你们要我到会讲几句话,我有义务来。看了你们的六份简报,看了同志们向我提出的那些问题,想了一想,今天打算就这么几个问题和同志们交换意见,不叫指示。我们党的三中全会上规定,各级领导同志的个人意见不能叫指示,哪来那么多指示?叫个人意见,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讲得对的就采纳,讲得不对的就‘靠边站’。”
他这番简朴的开场白,和大家的距离拉近了。
在讲话中,胡耀邦对大家关心的诗歌和文艺创作中的几个重大问题作了阐述。谈到诗歌创作的形式,他说:“哪种形式好?我看还是万紫千红吧。”“我们的文学,是精神食粮,要允许人家偏爱。偏爱是可以的,偏废是不行的。这是百花齐放的重要问题。”
谈到许多人关心的作品“审查”问题,他说:“审查就是鉴别嘛。世界上一切事物逃不脱审查,逃不脱鉴别。但是我们决不能再继续江青、康生那种用对待敌人的办法来对待自己的同志,动不动就‘枪毙’、‘砍掉’。我们主张今后的审查就是内行加群众,搞评议。你是外行,不懂就别作声嘛!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经过评议,把意见提出来,作家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多搞评议,多搞评奖,百花奖。用评议、评奖的办法,用专家加群众路线的办法来区分作品的优劣,上品、中品、下品。”他说:文学艺术作品,人民自有公论。好东西打不倒,不以少数人意志为转移,不以自己的主观臆断为转移,而是以千百万人民的爱憎为转移。要把“经受人民的审查”这个观念,撒播在文艺工作者心中。
在此前后,文艺创作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无论是诗歌、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美术、摄影等等,都有许许多多作品涌现出来,文艺界开始进入百花齐放的一段历史时期。
来源:徐庆全与八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