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 胡耀邦1961年大饥荒中经过界首自皖入豫
笔者写有《胡耀邦25天3600里路的鲁皖豫农村考察》一文,刊登于《湘潮》杂志2015年第1期。述及1961年9月,胡耀邦行程3600里路,考察了山东、安徽、河南三省部分地区,于 9月19日至21日在凤阳住了3天,在这里见到了曾在安徽团省委工作、时任凤阳县委书记的马维民。
凤阳穷困至极,县委招待所没有洗澡条件,给胡耀邦找来一个木盆。胡耀邦顾不得这些,见到马维民,就要他把《凤阳县志》找来,当夜阅读。
马维民是抗战时期投身革命的干部,1952在团省委当部长时接待了第一次到安徽的胡耀邦,以后见过多次,比较熟悉了。他对胡耀邦说,凤阳有40余万人口,“大跃进”以来不过3年,已经饿死了6万人,当前因为营养不良而出现浮肿等病态的,占农村人口的37.7%。大量人口外出讨饭求生,“不少村庄杂草丛生,没有人烟”。
胡耀邦听了,默然不语。
马维民对胡耀邦说,为了使农民度过灾荒,安徽和凤阳都在试验搞“责任田”。为了这件事,省委书记曾希圣在广州向毛泽东主席请示。主席同意“可以试试”。所以今年春天,曾希圣已经在安徽的一些地方搞起来了。
马维民对胡耀邦说,对于搞责任田,安徽的干部有不同看法,有赞成的,认为这是扭转农村困难的好办法;也有反对的,认为“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刮单干风”。但安徽省委认为:坚持“五统一”(计划、分配、大农活、抗灾、用水看水五个统一),走不到资本主义岔道上去。
这时胡耀邦说话了,他不倾向于搞“责任田”,强调避免“单干”。他说,土地是集体所有制,产品是个人所有制,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怎么能够“五个统一”呢?
这是胡耀邦此行值得关注、研究的关节点。就是说,当时当地,来到了凤阳的胡耀邦没有表态支持“分田到户”的“责任田”,反而强调了“避免单干”的思想。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胡耀邦到了凤阳,没有接着南下去省会合肥,面见他在延安时代就熟悉的老战友、现任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
这时的曾希圣,倒是在相当程度上醒悟到了自己的严重错误,那就是1958年以来,在安徽推行“大跃进”,虚报粮食增产,结果饿死以百万计的农民!由于这样的醒悟,从1961年初春,曾希圣在安徽农村推行“责任田”了。
胡耀邦入安徽到凤阳而不去合肥见曾希圣,或许是想回避与曾希圣当面讨论“责任田”。如果是这样,不能不说那是当时胡耀邦思想上的局限性或短处。
2. 后来胡耀邦道歉说,他欠了安徽农民一笔账
放在历史进程中来考察,胡耀对于农村政体和经济问题的思想是不断考量,逐渐加深认识,渐生变化的,最后渐倾向乃至坚决地支持“包产到户”。这种认识的发展过程,终于形成胡耀邦经历了“文革”后的一个思想亮点。
20年后的1982年10月,担任总书记的胡耀邦来到安徽,先到了砀山县,他对砀山县委领导说:“过去提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现在看来,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责任制。过去20年间农业走入了死胡同,摸错了门,至少是一段时间内摸错了门。”
随后,胡耀邦来到合肥,在稻香楼宾馆特地约见了原宿县地委书记孟亦奇,原阜阳地委书记任松筠,原凤阳县委书记马维民。这三个人在1961年的时候,都带领当地农民推广了“责任田”。见面谈话中,胡耀邦向他们表示道歉,对自己当年不赞成责任田的表态作了自我批评。
胡耀邦说,这次到安徽来,我还有个任务,我欠了安徽人民一笔账,我是来还债的。当年,我对安徽推行责任田,是有保留态度的,现在曾希圣同志已逝世了,我要向黄岩同志(原安徽省长)以及在座的诸位表示歉意,你们是对的!马维民同志当时向我反映了安徽三年困难时期的真实情况,对我了解安徽是有帮助的。
胡耀邦说:“对‘责任田’的认识有先有后,当时我对这个办法是不赞成的。”“曾希圣同志搞责任田,我来调查过,我持不同意见,并报告了中央。”
这是胡耀邦的一个亮点:知错而改,改则坚定。
3. 当时的胡耀邦南下止步凤阳,向西去了界首
10年前,笔者写胡耀邦这段经历的时候,在安徽的史料到凤阳就中断了,他怎么去的河南没有弄清楚,只好付诸阙如,直接写了胡耀邦由安徽进入河南后的事情。
月前,安徽界首的史志工作者柴进和笔者取得了联系,提供了经他多方考证后写成的《胡耀邦在界首》一文,附有珍贵照片一幅,弥补了我那篇文章的缺失。
看来,胡耀邦离开凤阳之后,很可能经淮南到阜阳,停留了一晚后,于9月23日——当年中秋节前一天,到了安徽与河南交界的阜阳地区界首县。
柴进的文章记述:
那天上午阜阳地委书记任松筠陪同胡耀邦来到界首县城,进入县委办公处。停留不多时,胡耀邦在任松筠、郝如意陪同下到陶庙区杨小寨视察了卫生工作。
从杨小寨回到县委,当时的县委院内是东西两座二层楼房。在西楼会议室,胡耀邦听取了共青团界首县委员会书记李全德的汇报。汇报结束后,界首县委第一书记郝如意安排工作人员搬来几条长凳,前排安坐,后排站立,与胡耀邦拍下一张合影。
1961年9月23日,胡耀邦在界首和当地领导合影,前排左1为阜阳地委副秘书长何同发,左3阜阳为地委书记任松筠、左4为胡耀邦;左6为界首县委书记郝如意;左7为界首副县长李同文。二排右1为界首团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马国典。拍摄地:界首县委员会。摄影者姓贾。
4. 胡耀邦午餐吃了杂面馍,午后游泳200米
合影结束,已是将近12点,界首县委食堂狭小昏暗潮湿,临时将会议室改作餐厅,县委领导提前安排了较好的伙食,招待胡耀邦提前过个中秋节。
得知上菜的服务员姓胡,胡耀邦笑着和她打招呼说,我也姓胡,并问她有没有杂面馍?
胡秀芳到后厨找到贾明洲师傅要杂面馍,把贾师傅惊住了。杂面馍不好下咽,厨师不知道该给还是不给,让胡秀芳请示县委领导。胡秀芳找到县委副书记田思勤,田思勤说:“让你拿你就给他拿一点。”
红芋面、高粱面掺合蒸出来的杂面馍不好吃,胡耀邦一点一点嚼着杂面馍的情形,深深留在胡秀芳记忆中。
餐后,胡耀邦在大家陪同下,沿着沙颍河河堤行走,走到河北岸界首师范学校南门处,下水游泳。
秋凉水寒,界首驳渡社派了两只划子随同保护。胡耀邦向东游了200米左右后登船上岸,乘车向西离开界首,去了河南省沈丘县。
胡耀邦在界首游泳一事,后来在界首传为他是来解决界首与沈丘两地之间水利纠纷的。实际上,他就是考察农村情况而来的。遗憾的是,胡耀邦在界首的行程中没有留下文字记录。(引自柴进的公众号《1961年9月,胡耀邦在界首》,2025年7月推出)
笔者附言:对胡耀邦的生平研究,还有许多空间留白。在他辞世之后,关切胡耀邦的人们经过不懈努力,已经填补了许多,这是一项需要持久努力的事业。
(2025年9月1日于北京)
来源:钱江说当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