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耀邦

朱玉振:于细微处见风范——追忆胡耀邦同志视察宿迁

发布时间:2025-09-28 15:13 作者:朱玉振 浏览:39次

胡耀邦同志一直是我们心中十分敬重的领袖人物,他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为改革开放的实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呕心沥血、奋斗不息,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因工作关系,我曾见过耀邦同志,并且非常荣幸地向他汇报工作、陪同他一起视察。尽管时间不是很长,但他的光辉形象,却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回想起来,犹如发生在昨天。

满怀激情静静等待

19841030日,我时任宿迁县县长,这一天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非常平常的日子,但对我而言却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它令我终生不能忘却。那天我既兴奋、激动,又有点忐忑不安,因为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要来宿迁视察了。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第一次莅临宿迁。作为苏北革命老区,由于底子薄、基础差等历史原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县委、县政府虽采取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措施,但与中央的期望相比仍有一定的距离。另外,安全保卫工作能否做到万无一失,不出纰漏,是视察的重要一环。之前,在中央和省警卫部门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做了大量工作,能想到的安全问题基本上都想到了,可是仍然担心有些细节没有考虑到。我和县委书记王元龙同志在宿迁第一招待所的院子里来回走动,根本无法坐下来(上边要求不要迎接)。后来警卫人员提醒说,车队马上到了,不要走动了,你们站在那儿不能动,否则总书记的车就不好停了,总书记的车会直接开到你们身边。下午515分,总书记一行30多人,在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淮阴市委书记李绶章等陪同下,经淮安、洪泽、盱眙、泗洪,终于抵达宿迁。总书记的手和我的手终于紧紧握在了一起。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了”

耀邦同志当时已年届70岁,一下车就要求听取宿迁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汇报,根本不顾旅途劳累,我只好半扶着他走上一招二楼会议室。当时我们宿迁的条件非常有限,会议桌子上铺的就是普通的台布,每个座位前摆一个茶杯,没有现在的一次性纸杯。一招的服务人员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宾馆服务培训,更没有经过大场合的锻炼,仅在临时做些交代,但听说这次服务对象是中共中央总书记时,大家都显得特别紧张。一位女服务员在总书记刚坐定开始敬茶时,手就开始发颤,倒给总书记的一杯茶水没有放稳就倒了,茶水浸湿了台布,并径直向总书记座前淌去。我和王元龙同志座位最靠近总书记,连忙起身帮忙,服务员就更加手忙脚乱。这时会议室里所有的人都愣了,大家谁都没有讲话,空气好像凝固了一般。总书记见此窘境,马上风趣地说:哎呀!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了。大家这才舒了一口气,笑了起来,气氛迅速缓和。

机构改革,要把机关人员转入企业

在一招二楼会议室,县委书记王元龙同志向总书记详细汇报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工农业生产发展情况、近年来的改革情况以及今后发展方向。当汇报到经济体制改革受到机构制约,需继续松绑放权时,胡耀邦指出:要把县级机关700多人改留300多人。他还说:中央107个部、局,一个部长连司、局长都认识不清,(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要下决心,明年解决好。要关停并转。要一转二学三退。明年军队里有几十万(干部)转业,怎么办?小平说先学两年再说,学也是为了转,某些人学也是为了转,学了再退。省委书记韩培信插话说:宿迁有工业基础,要对拳头产品进行改造,如玻璃、轻纺食品等工业,要成为这一片的中心。耀邦同志就问了一个全国玻璃年产多少标箱的问题。当时省、市、县三级都没有回答上来,是坐在会场西南角的一个随行人员回答出来的。总书记听到后说:全国年产4100万标箱玻璃,缺口很大。

体谅下情,洗漱只用了几瓶热水

虽说胡耀邦同志住的是我们宿迁县第一招待所,但当时的条件实在很有限。吃饭还能安排上点档次,但住宿条件就差多了。总书记一行30多人,一路风尘仆仆,访贫问苦,听汇报,看典型,根本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让他老人家洗个热水澡、睡上一个舒服觉,这是地方党政领导责无旁贷的事情,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我们宿迁一招当时是几间客房合用一个洗漱间,虽然总书记住的房间有浴缸,但没通热水管道,洗澡必须由服务员用桶往上提热水。当时我们安排专人提水,耀邦同志马上予以制止,不让提,他说不能搞特殊化,工作人员忙了一天也该好好地休息,过去打仗,我们吃的苦多了,给他打几瓶热水来就行了。当晚总书记只用了几瓶热水,简单地盥洗了一下就休息了。

合影两张,留作纪念

当天晚饭后,我们向中办主任王兆国同志提出县领导班子以及工作人员想和总书记照相的要求,并征求了他的意见。第二天早饭后,安排拍照。当总书记和我们县四套班子领导照过相之后,我看总书记的情绪非常好,赶紧把工作人员的心声向他表达:总书记,工作人员也特别想和您照张照片!耀邦同志马上说:好啊,好!叫他们来。没想到总书记这么爽快地就答应了,照相时工作人员都显得很激动。随着闪光灯的闪动,两张饱含深情的历史画面定格下来,并永远铭记在大家的心间。照完相后,总书记问:你们招待所的人(住宿人)怎么这么少啊?我和王元龙同志含糊回答说:这地方是会议招待所,这两天我们没有安排什么大会,所以人就少了。耀邦同志认真地说:不要因为我,影响了招待所的正常业务。

百姓自发夹道欢送,不准使用开道车

出于安全考虑,胡耀邦总书记来宿迁的信息一直没有对外透露,但宿迁当时的城区面积很小,只有1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住得也相当集中,所以有任何风吹草动大家都能感觉得到。总书记到了宿迁的消息是不胫而走,大家是奔走相告。1031日早上740分,当总书记乘坐的汽车开出招待所时,数千名群众自发地排列在大门及幸福路两侧,形成夹道,自动热烈鼓掌,向总书记表达宿迁人的崇敬之情,而且没有出现任何拥挤现象。胡耀邦总书记在车(面包车)内也高兴地站了起来,向大家频频挥手致意。

因为事先安排了要参观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项王故里, 所以我和王元龙同志就先安排了开道车准备为总书记开道,但耀邦同志坚决不同意,不准许有开道车开道,不准许扰民。

“对项羽嘛,搞点纪念性建筑是可以的”

耀邦同志一行到达项王故里,先在项王故里鸟瞰图前停下来,听取了工作人员的简要介绍。当听说项王故里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现在正在重建英风阁时,耀邦同志问:什么?工作人员回答说是英雄的,大风的,楼阁的,也就是歌颂项王事迹的地方。当介绍到项王故里在文革中被破坏差不多了,现在只剩下项王手植槐树,这时不知是谁问了一句,什么?工作人员回答说是项羽栽的槐树。胡耀邦看看庭院内那株古老而苍劲的槐树哈哈一笑说:那不见得是项羽栽的嘛!工作人员马上说:对,是传说,现在是第三代再生。总书记室内室外看了之后说:对项羽嘛,搞点纪念性建筑是可以的。随行的摄影师不停地拍照。这时我对耀邦同志说:总书记,您以前来过宿迁,那是带28个省的团委书记来的。耀邦同志好像一时没有回忆起来:以前来过?我记不起了,是什么时候?工作人员回答说是1958 年,那时总书记还代表团中央送给王集公社万林大队(今宿城区王官集镇万林村——编者注)一面奖旗。县委王元龙书记插话说:万林大队现在每亩产粮1500斤。工作人员补充说他们大队林木果树还有四五千亩。耀邦同志接着说:绿化是徐州搞得好吧?一位省里领导同志说:总书记,宿迁的绿化搞得也很好,中央林业部表扬过他们。耀邦同志听了好像比较满意,只说了一个噢!字,语音很长。

耀邦同志在参观项王故里的同时,还专门派中办主任王兆国、新华通讯社社长穆青和公安部政治部主任胡之光等同志去南菜市了解宿迁物价和老百姓消费情况。同时还询问了舍己救人的少年英雄韩余娟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奠基人——朱瑞将军等有关名人情况。总书记对宿迁的关爱如春雨润物,点点滴滴都饱含无限深情。

早上8点钟左右,徐州市委书记孙家正同志来接总书记去徐州视察。临上车前,耀邦同志与我和王元龙同志分别握手告别。我们凝望着总书记的车队慢慢向远方驶去,久久不愿离去。

(选自2008年出版、王柏生主编的《宿迁的记忆》)

来源:宿迁史志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