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鉴

钱江:劫难阴影中的编委会议;陈伯达向中央提出将吴冷西撤职——人民日报劫难(10)

发布时间:2023-11-14 15:21 作者:钱江 浏览:144次

上文叙述陈伯达来到人民日报,自诩搞了“小小的政变”;实际上已停止职务的吴冷西仍试图守住阵地,进行了试探。但是反击力度微弱,马上就搁浅了。

1.总编辑被夺权,任期将尽的编委会还在运作

1966年6月3日下午,人民日报举行编委扩大会议,吴冷西没有参加,由此判断是“中央工作组”列席了会议,成为“扩大”的那个部分。陈伯达也没有参加编委会,他已经是人民日报的“太上皇”,不用参加这样的工作会议了。他甫一“夺权”就明确:将人民日报编委会置于“工作组”领导之下。

会议开始,由副总编辑胡绩伟宣布编委成员新分工:他本人负责夜班、审定版面,副总编辑王揖仍负责理论学术,陈浚管评论,安岗负责记者采访(随后因鲁瑛的到来,此项事务实际上由他负责),李庄分管经济报道,编委潘非主管国际新闻,编委萧航协助王揖处理学术问题。

胡绩伟说,这几天,编委会工作的重点在于怎样改变报纸面貌,不能依赖工作组。他通报说,昨天开了党委会,随后请示工作组。工作组的意见是赶快成立“领导小组”,成员不一定是总编辑、副总编辑,要赶紧提出名单,由工作组批准。

这个“领导小组”和原编委会是什么关系?

胡绩伟说,下一步的“运动”怎么进行,工作组会进行研究。报社现领导也要提出意见,由工作组批准。这意味着,只要新的“领导小组”出现,人民日报编委会分管“运动”的使命行将结束。

胡绩伟话语落下,编委成员纷纷发言,议题集中于怎样看待人民日报的近期工作,怎样看待总编辑吴冷西的“错误”性质?

2.胡绩伟的“保吴冷西”发言

发言者不约而同地指出,一切情况表明,吴冷西已经犯下严重错误,他与彭真的关系非常密切,报社要赶紧肃清吴冷西的影响。有的成员指出,现在胡绩伟、陈浚、王泽民还想保护吴冷西,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你们要清醒认识!

会议延续时间很长,讨论甚多,胡绩伟最后发言说:“同志们说我要‘保吴冷西’,我的真实意思其实是要帮助他改正错误,戴罪立功,回到正确路线上来。我主张斗争他,革他的命,绝对不是想保护他的错误,让他蒙混过关。我在全体大会上讲过,时代车轮在前进,他如果不革命,就会被抛弃。(我)又说过他不改,人民日报照样会前进,中央会派其他人主持人民日报。”

胡绩伟越是为自己表白,越是表明事到如今,他还是主张保护吴冷西。他说:“我(从四清工作队)回来,处于困难状态,许多情况不了解。中央还打算让吴冷西当总编辑。我既然认为他不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帮分子,因此我强调根据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号召同志们揭发、批评他,……在这种认识支配下,我作为副总编辑,怎么会号召打倒总编辑呢?”

这番话,表明了他对吴冷西的态度,也注定了胡绩伟马上会被赶下台,遭受轮番批斗的屈辱日子。

胡绩伟宣布会议结束时说,现在大家对编委会、对党委会很不信任,“应该尽快成立领导小组,产生新领导。实际上我领导不了了”。

对于自己,胡继伟说:“我现在处于困境,只好每天拼命工作12小时。误会让别人误会好了。”(1966年6月3日人民日报编委会扩大会议记录中胡绩伟的发言记录,参见姚炜提供的材料,见1966年6月6日党委办公室编辑的《大字报选》第4页)

晚年的胡绩伟曾向笔者说起,那时自己就是这样想的,吴冷西倒了,自己也跑不了。

1986年5月,在福州举行的邓拓逝世20周年纪念会,胡绩伟和邓拓夫人丁一岚。

3.陈伯达一天放出两篇社论,在随后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向刘少奇提出,撤销吴冷西的人民日报总编辑职务

编委会之所以还在运行,是因为“夺权”后头一周,中央工作组人数寥寥,即便加上王力、关锋,还有赶来“帮忙”的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唐平铸、胡痴,远不能承担起人民日报的大量日常事务,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头天晚间上版,次日见报的头版社论和头版重要新闻上,大量日常工作仍由原编委成员负责运行。

6月3日晚间,陈伯达看到了刚刚发来的新华社新闻稿《北京新市委决定改组北京大学党委》:

中共新改组的北京市委决定:(一)派以张承先为首的工作组到北京大学对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进行领导;(二)撤销中共北大党委书记陆平、副书记彭珮云的一切职务,并对北京大学党委进行改组;(三)在北京大学党委改组期间,由工作组代行党委的职权。

这一电讯稿由周恩来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决定起草,毛泽东看后表示同意。其最后一句,是说北大党委改组期间,工作组代行党委职权。那么人民日报呢?看来也是这样办的。《刘少奇年谱(下卷)第640页》

陈伯达把这条消息放在次日(6月4日)《人民日报》1版上方。消息下方是社论《毛泽东思想的新胜利》,表明支持北大工作组,支持改组北京大学主要校领导。从行文内容看,似为快手写出来的急就章。

版面下方则是陈伯达预先主持起草的社论《撕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遮羞布》。

同一天的版面上出现两篇社论,毕竟是不多见的。

1966年6月4日的《人民日报》1版,上方是改组北京市委的新华社消息和相应社论,版面下方是陈伯达主持起草的社论《撕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遮羞布》

6月4日,刘少奇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文化大革命”的问题。政治局候补委员陈伯达在会上提出,撤销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的职务。

刘少奇当即表示,不同意。一句话将陈伯达顶了回去。邓小平发言支持了刘少奇。(《刘少奇年谱(下卷)》第641页)

同日,人民日报编委会、党委举行联席会议,商议成立“报社文化革命领导小组”。在会议提交各支部讨论的“参考名单”中,有胡绩伟、王泽民的名字。

(未完待续)

来源:钱江说当代史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1031182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