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鉴

赵树凯:农林部宣传华国锋

发布时间:2024-03-22 14:04 作者:赵树凯 浏览:283次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不论国家农委三年,还是中央书记处农研室七年,九号院都以研究政策、起草文件为主业。虽然人不足百,却堪称“秀才”云集,“笔杆子”林立。1979年初,从农林部政研室集体调入十一人,此为“秀才”群体之核心团队,后来有三人跻身部级,其他位列司局。农研室成立时,内设部门有六,称为“组”(相当于司局级),四位组长出自其中。在早期文件起草和后来连续五个中央1号文件草中,一组(综合组)和二组(体制组)有扛鼎之功,组长也出自其中。

1982年初,第一个中央1号文件发布不久,华国锋迁入九号院居住。此时,华国锋从最高领导降落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九号院里,秀才们一派忙碌,华国锋俨然闲人。同处一个院落,华国锋每天从自家小院出来散步,与人们时时相遇,说擦肩而过难免夸张,说近在咫尺确属实情。华国锋并不认识这些秀才,但是秀才们相当熟悉华国锋。从1971年初调到中央分管农业,到1976年初成为国务院代总理,华国锋都是他们的直接服务对象。秀才们曾经不舍昼夜、冥思苦想,为他写讲话,或根据他的指示写文件、报告。写作中,他们对华国锋指示太多“捉摸”,太多“领会”。现在,华国锋就在院中,抬头不见低头见,人们颇多兴奋,颇多感慨。于是,茶余饭后,重要谈资常常由此而生,当年奉命宣传华国锋的一段经历成为重要话题。

一、从“揭批”到“歌颂”

在九号院人看来,华国锋蓦然崛起并不难理解,但从大加歌颂的英明领袖到成为内部批评对象,过程却有些神秘。

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被抓捕,农林部政研室工作重心随即发生变动。11月1日,副部长郝中士召集政研室全体会,宣布成立农林部大批判组,由八人组成。会议传达了10月28日中央领导指示:“揭批四人帮,要把大批判文章写好”,“四人帮阴谋篡党夺权,篡改毛主席指示,反对毛主席方针路线,破坏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彻底揭发批判,以肃清流毒”。农林部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相当于现在部党组)要求近期写出一批有分量的批判文章。根据中央领导指示,部里要制定大批判计划,1月底前报送中央宣传口三人领导小组和中央办公厅;文章写好后,直接送人民日报、红旗杂志、新华社、广播电台等媒体。会议还专门通报了各中央媒体新的主要负责人,以便直接联系。大批判组由副部长郝中士分管。

写作组成立后,立即投入文章准备,但两周后又得新指令,写作重点转移。11月19日,部领导召集写作组开会,提出宣传工作重点首先是宣传华国锋主席,写作组要拿出主要力量,写出宣传华主席的系列文章。揭发批判“四人帮”的文章,还要继续准备。接下来,郝中士带领写作组,结合华国锋几年来分管农业,讨论如何撰写宣传文章。郝中士在农林部还分管种子局,他说到:1972年2月到1975年12月间,华国锋对种子工作有五次批示,重视杂交水稻,提出“推广不要一刀切,态度要积极”。于是,“大批判组”变成“大歌颂组”,重新分工,分头准备。

农林部领导仍然不满,认为进度太慢。在新部署十天后,1976年12月1日,部长沙风、常务副部长杨立功召集写作组会议,指导督促写作。沙风指出:“华主席来自湖南,湖南已经写了不少宣传华主席的文章。华主席到中央后比较长时间是管农业,农林部与华主席接触多,有很多好的事例,应该把文章写好。”对写作组来说,因为揭批四人帮文章启动早,已完成一篇,随后,根据新部署也准备了一篇宣传华主席的文章。写作组建议,第一篇文章比较成熟,准备先发表。但沙风部长提出,要把宣传华主席的文章放在前面。沙风强调:“农林部不写,不好说!”

沙风部长对写作指导得很具体,强调要收集事例、开展访谈、认真阅读华国锋的报告批示,文章体裁可以是报道式的。沙风还提出了文章内容线索:“华主席一到中央就主持林业工作会议,会上发表了指示,分管农业后,参加了农业科学技术会议、棉花油料糖料会议、知识青年会议、农业政策座谈会等”。沙风要求:“写作组不仅自己要写,还要组织有关部门去写,如让参加林业工作会议的人写。不仅要写一篇综合性的,还要分开题目,写多篇。两种都可以是集中报道,也可以组织感受深刻的同志分头写”。沙风还具体部署了写作组可以访谈哪些人,收集哪些材料。

沙风在会上要求:“北京市已经写了一篇,湖南也写了,农林部要抓紧,《红旗》杂志的文章要尽快交上去”。他强调:“华主席给我们深刻、强烈的印象是,坚决贯彻毛主席的思想和政策”,“要宣传华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品质、革命作风。”还强调,宣传文章的重点是:“华主席分管农业的时候,坚决贯彻毛主席革命路线。华主席到中央后开始就是管农业,主要精力抓农业,对农业有很大贡献。华主席的特点是,坚决执行毛主席路线,同各种左右倾思想做尖锐斗争,有优良的工作作风”。

二、“宣传”新要求

1977年1月10日,在部长沙风亲自部署后一个月,农林部核心小组又召开会议,专门研究文章写作。会议议定,在纪念人民公社20年会议后,要集中力量揭批“四人帮”和宣传华主席。2月3日,沙风召集写作组开会,指出:“宣传华主席是毛主席的指示。文章要抓紧写,要追求刊登和发表数量。”

沙风批评了写作组:“现在写的这些文章,是流水账,比较零碎,主题不突出。文章主题要集中,首先要准备好资料,特别是学习华主席各种指示、批示,分析每次会议上的斗争。文章中,‘四人帮’的话要摘几句,上个纲,他们歪曲马列主义,带个帽子。要有事实的根据、理论的根据。毛主席指示要宣传华主席,说华主席有中央和地方工作经验,管中央农业管的好。这几年农业形势好,与华主席的领导分不开。农林部不写文章,行吗?”

沙风强调:“不能光看登了多少篇,还要看文章的分量,要有大文章。当前首先写这篇大文章,其他稿子中断,后边再交。这是个很严肃的任务。大批判组的同志集中起来准备稿子,材料、论点都要很准”。最后,沙风提出时间要求:“我过几天要下去蹲点,在我下点前,最好弄出第一篇初稿。”沙风还特意交代:文章中要写,华主席关于农林工作一年开了多少次会,讲了多少次话,有多少批示。

听取了沙风指示后,写作组开会认真讨论,开始了新一轮紧张工作。第一阶段,找农林部各位副部长座谈,听他们讲述工作中有关华国锋的事迹;第二阶段,找农林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座谈,听取华主席在各个领域的工作事迹。先后给写作组讲述华国锋事迹的部门有: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农机局、棉花局、种子局、社队企业局、农垦局等。此后,写作组投入写作。

从写作组会议资料来看,参与座谈的各类负责人,关于华国锋分管农林部时期工作,介绍得很是详细丰富。但写作组苦恼的是,这些介绍都是通常工作,事情相当具体,难以提升概括。

写作组收集到的华国锋重要事迹有:1972年全国科技座谈会,华国锋从筹备到结束都亲自主持,提出:“科技要靠专家,还要靠搞群众运动,要把生产、科研、教育结合起来”;1973年全国粮食生产会议,文件初稿“关于学大寨劳动管理的表述不得要领”,华国锋亲自修改;1974年天津发生污水毒死麦苗事件,华国锋很重视,批示要求限期解决,另外,还对甘肃十几个干旱县问题做出指示;1974年全国棉花会议,华国锋在总结讲话中提出:“贡献粮食光荣,贡献棉花也光荣”;1974年春天筹备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华国锋曾有多次批示,特别是在起草文件过程做出多次指示:“文件要写成抓阶级斗争的文件;要研究什么东西冲击党的基本路线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解决了没有;抓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关键在省委”;1975年农田基本建设会议,华国锋在讲话中做出指示,从那以后全国农业农田建设显著加快。面对这些素材,写作组为加工提炼而煞费苦心,感到要提升到沙风要求的高度,难度很大。

写作组在召集座谈中,也收获了一些概括性评价。有的部领导说:“华主席办每件事,都认真学习毛主席指示,按毛主席指示办,敢于认定哪些事是对的,哪些事是错的”;“华主席在林业会上强调路线斗争,突出抓路线斗争,扭转了广东省委的思想”;“华主席很有领袖才能,华主席指示全面。做指示告诉我们,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不模棱两可”;“对条条框框,华主席说不能管得太死,也不能撒手不管”;“华主席熟悉农村,深刻了解农村阶级斗争情况”;“华主席坚决执行毛主席路线,同各种左右倾思想做尖锐斗争,对农业有很大贡献”。这些评价似乎过于抽象,写作组感到难以发挥。

但是,文章总是要写出来。在写作提纲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要点:“华主席关心农业生产、关心群众生活、关心干部、作风一丝不苟”。随后,写作组写出了《紧跟华主席,实现农业现代化》等文章。

三、“歌颂”的淡化

从1976年11月到1977年上半年,宣传华国锋是农林部政研室重头工作。1977年下半年,高层风向发生变化,宣传华国锋被降温。进入七八月份,毛泽东去世周年将至,歌颂毛泽东成为写作组的工作重心。写作组被要求,结合农业部实际工作,抓紧赶写“全面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文章。“全面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之说,是1977年4月邓小平在给华国锋的信中首次提出,这封信被华国锋批转全党。7月,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正式复出,担任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和军委副主席。政研室内部议论,宣传华国锋降温,也许与邓小平复出有关系。

随着人民日报农村部、新华社内参部负责人造访农林部,提出文章新要求,宣传华国锋就不再是重点工作。

8月12日,人民日报农村部李克林、宋征到访农林部政研室。写作组被告知:已经提交的那篇歌颂华主席的文章不发了,现在需要的稿件是:“完整准确地宣传毛主席思想”。根据人民日报安排,农林部负责写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的思想,国家计委负责写毛泽东关于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水电部负责写毛泽东关于黄淮海治理的指示。对文章的要求是:“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写,结合工作实际,并批判四人帮”。

8月21日,新华社内参部陈文宪、张超造访农林部政研室,也是谈关于宣传毛泽东的文章,说:中央要求重点部门写文章,“宣传毛主席对本部门的关怀和一系列指示”,重点是“准确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给新华社的文章,可以写那些未公开的批示、指示,也可以写那些未公开的视察活动。于是,宣传华国锋的写作任务被搁置。

从发表情况看,部长沙风要求的宣传文章并没有发表出来。在1977年上半年,农林部大批判组分别在《红旗》杂志第1期、《光明日报》1月20日和《人民日报》3月4日各发表一篇文章,都以批判“四人帮”破坏农业学大寨、学习毛泽东思想著作为主题。下半年,分别是6月21日和10月20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两篇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文章,一篇题目是“发扬合作化革命精神,加速普及学大寨县”,另一篇题目是“毛主席给我们指明了农业发展的道路”。而沙风最重视的宣传华国锋文章未曾发表。

按照中央机关的行为逻辑想象,农林部宣传华国锋的安排,既有中央高层一般要求,也体现农林部长个人想法。宣传华国锋,是叶剑英、汪东兴等中央领导人刻意安排,中央有专门部署。中央机关各部门都面临宣传华国锋的要求。但具体到每个部门如何落实,部门主要负责人有很大自主空间。就农林部来说,一方面有农林部的特殊情况,即文革后期农林部在华国锋直接分管之下,对华国锋相对比较了解,用沙风的话说“农林部不写不好说”;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沙风个人有想法。沙风是军人,作为军代表主持农林部工作,后来担任部长。现在,高层领导发生了更替,他也许想向华国锋有所特殊表示。

来源:农政书院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