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开放

张国焘的错误

发布时间:2009-02-01 20:42 作者:李镜 浏览:195次

1935年8月底以前,右路军全部走出草地,到达草地北端的班佑、巴西地区。

而此时,于学忠部尚远在陕甘交界的徽县、两当地区。甘肃南部的文县、武都、西固、岷州等广大地区,敌人兵力空虚。

红军此去甘南一路无险。

然而就在此时,聚集在草地北端的右路军却意外地停了下来。

麻烦依然来自红军总政委张国焘。张国焘不愿向右路军靠拢,北出甘南。

包座大捷后,毛泽东、徐向前、陈昌浩又于9月1日致电张国焘,通报了敌情和包座战斗的情况,再次要求左路军迅速东进,向右路军靠拢(后称此电为致朱、张第三电)。

但张国焘沉湎在他的南下西进计划里,依然故我。

毛泽东找到徐向前、陈昌浩,希望他们给张国焘做点工作,催他带左路军上来。徐向前提出建议:“如果他们过草地有困难,我们可以派出一个团,带上马匹、牦牛、粮食,去接应他们。”毛泽东感到很好,说:“这个办法好,一发电报催,二派部队接,就这么办。”徐向前即令四军三十一团准备粮食、马匹,待命前去接应。

中央三番五次电催,徐向前、陈昌浩苦口婆心劝说,张国焘只得命董振堂率红五军为左路军前卫,向草地前进,终开向东迈出了极其艰难的一步。

但张国焘很快就变了卦。

9月9日上午,张国焘给陈昌浩来了份密电。当时陈昌浩正在主持前敌总指挥部的一个政治工作会议,译电员见他正在讲话,就把电报交给了参谋长叶剑英。叶剑英见是给陈昌浩的,没有看电文内容,就随手递了过去。正在讲话的陈昌浩说了一声:“等一会儿再说。”把电报又推给了叶剑英。叶剑英匆匆看了一眼,就愣住了。电报的大意是命陈昌浩率右路军立即南下,并有“彻底开展党内斗争”这样的字眼儿。叶剑英立刻感到了形势的严峻,以上厕所为名,离开了会场,悄悄赶到了一二百米外毛泽东的住处,把这份电报交给了毛泽东。当时彭德怀恰巧也在场。毛泽东看完电报,眉头不由皱了起来,匆匆在一个香烟盒上抄下了电文,然后把电报又交给了叶剑英。考虑到叶剑英处境危险,毛泽东要他立即赶回去开会。并告诉他,要沉着冷静,谨慎从事,不要跟任何人说起这份电报的事。

叶剑英回到指挥部的时候,陈昌浩的讲话还没有结束。会后,叶剑英装着若无其事地把电报交给了他。

陈昌浩得到了张国焘的密电,更加颐指气使起来,立刻找到毛泽东,说:“张总政委来电要南进。”

毛泽东将计就计,说:“既然要南进嘛,中央书记处就要开个会,周恩来、王稼祥同志病重,都住在三军团部动不了,我和洛甫、博古去三军团司令部,和周、王开个会吧。”

陈昌浩一点也没有怀疑,点点头说:“可以。”

毛泽东、张闻天、博古随即赶到了三军团驻地巴西,连夜召开了政治局紧急会议。毛泽东等一致认为,再继续说服等待张国焘率部北上,不仅没有可能,而且会招致严重后果。决定迅速脱离险区,率领红一、三军立即北上。并通知已到俄界的林彪、聂荣臻,行动方针有变,要一军在原地等待。

这次匆匆开始、匆匆结束的会议就是著名的“巴西会议”。巴西会议又一次将红军从危机中解救了出来。

中央率一、三军单独北上的工作在秘密地进行着。

洛甫找到组织部长李维汉,告知他张国焘有电报令右路军南下,企图分裂和危害党中央。要他负责把中央机关、政府机关、总政治部等单位在次日凌晨带到巴西,会同党中央一路北上。洛甫还再三叮嘱李维汉一定要对上述决定保守秘密。

李维汉接受指示后,立即分别通知了中央机关的凯丰、政府机关的林伯渠以及总政治部的杨尚昆,叫他们明天凌晨就走,对下面只说外出打粮,叫各单位负责人准备好。

9月10日凌晨,李维汉站在路口上指挥各机关行动。

毛泽东迈着很大的步子,走在黑压压队伍的后尾——这是杨勇的第十团。彭德怀走在他的旁边,陪着他。在这样的夜里,彭德怀再一次表现了他的质朴与忠诚。

彭德怀在黑暗中问:“如果他们扣留我们怎么办?”

毛泽东在黑暗中答:“那就只好跟他们走吧!他们总会要觉悟的。”

9月10日凌晨3时,红军大学接到了毛泽东、周恩来亲笔署名的命令,要求他们立即北上。由干部团组成的特科团得令后马上集合,出发前,团长韦国清、政委宋任穷简单地向学员们讲了当前的情况:现在有两条路,一条是向甘肃、陕西北上,一条是回过头去向南,再一次过草地,大家看怎么办?北上是中央的方针,南下不是中央的方针。愿意北上的跟我们走,不愿北上的可以留下。

“我们要北上,不要南下!”学员们异口同声地说。

于是,特科团出发了。接着整个红军大学也出发了。

在红军大学担任教员的原军事顾问李德与特科团政委宋任穷并排走在黑夜里。这位在遵义会议上受到严厉批判的日耳曼人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十分不满,用生硬的中国话对宋任穷说:“我同你们中央一直有分歧,但在张国焘分裂的问题上,我拥护你们的中央。”

部队正匆匆地向北走着,几名传令兵策马而来,传达陈昌浩的命令:部队原地停下,不准继续前进!传令兵向红军大学宣布了陈昌浩的命令后,又跑到已经走到前面半山坡上的中央纵队跟前把陈昌浩的命令重复了一遍。于是,毛泽东、张闻天、博古等中央领导就在半山坡上停了下来。

见毛泽东停下了,红军大学特科团便自动围了过去。

这时,红军大学教育长李特带着人从后面追了上来。他一直走到毛泽东跟前,问道:“现在总政治委员张国焘同志来了命令,要南下,你们怎么还要北上?”

气氛紧张起来。

担任警卫任务的红十团的干部、战士自觉地站在了几位中央负责人周围。

高鼻大眼的李德注视着李特,手心里捏出了汗。

毛泽东站在高坡上,一只手习惯地插着腰,用平静的声音说:“这件事可以商量,大家分析一下形势,看是北上好,还是南下好。现在只有北上一条路可以走,因为南边集中了国民党的主要兵力,而陕西、甘肃的兵力比较薄弱,这是一。第二,北上抗日,我们可以树起抗日的旗帜。南下是没有出路的!”毛泽东停顿了一下,又说:“彭德怀率领的三军团就走在后面,他是坚决反对南下的。他听说有人策动南下,火气大得很!”

李特眨着眼睛,没有说话。

毛泽东眯着眼睛,看了看远处,恳切地对李特说:“请你向张国焘同志转告我的意见,我相信,只有北上才是真正的出路,才是惟一正确的。我相信,不出一年你们一定会北上。你们南下,我们欢送,我们前面走,给你们开路,欢迎你们回来。”

最后一句话,毛泽东一连重复了三遍。

这是伟人的预言。

一年后,毛泽东的预言被证实。南下碰壁的张国焘带着历尽磨难的红四方面军,重新踏上了北上的道路。

(来源:《党史信息报》镜周刊第646期2004年11月10日)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