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开放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发布时间:2010-09-13 20:33 作者:苏维民 浏览:115次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一书是杨尚昆生前应中央党史研究室之邀而写的回忆记录,类似口述历史。时间起止为1949年至改革开放之初。内容广泛,涉及杨尚昆在中办20年、抗美援朝战争、高饶事件、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形成、庐山会议、三年困难时期与精减城市人口、所谓秘密录音四清运动、被免去中办主任、改革开放之初在广东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内情,极具史料价值。

杨尚昆说,写回忆录绝不可望风捕影,要靠文献。但杨尚昆的日记在文革一开始被人抄家烧掉了

1993年,杨尚昆同志从国家主席的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很多老同志建议他写回忆录。后经他认真考虑,接受这些意见并亲自给中央写报告,经中央批准,成立了杨尚昆回忆录整理组。关于写回忆录,在本书中杨尚昆同志说,写回忆录是一件政治性很强的工作,要严肃对待。回忆录也算是一种史书,从个人的经历反映了那个时期的历史大背景。因此材料必须翔实可靠,绝不可望风捕影,尽讲些花花絮絮的东西,哗众取宠;更不可借写回忆录夸耀自己。对于自己应该一分为二,是即是,非即非,要实事求是地总结一生的正反两方面经验,给后人以启迪。他还说,他自己保存下来的日记,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就被人抄家烧掉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给他平反的时候,原来专案组的人说这些东西都烧掉了,但是究竟烧掉没烧掉,谁都拿不出一个凭据来。所以,杨尚昆认为,写回忆录最可靠的还是历史文献,比如那件事发生在哪年、哪月、哪一天,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仅仅靠个人的回忆是说不清楚的。

中直机关整风反右存在错斗、错划现象,伤害了一批同志

杨尚昆同志自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后一直到1965文革前,在中办任主任20年,自1950年组建中直机关委员会兼任中直机关党委书记,在中直机关党委书记任上长达12年之久。在书中,他对这期间的一些事情有详细叙述。其中就谈到了中直机关的黑旗事件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整风反右运动中,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围绕该室负责人应否划为右派分子问题发生争论,毛泽东认为中直机关党委在领导秘书室的运动中犯了扶右反左、插黑旗的路线错误,称之为黑旗事件。中直机关党委第一书记杨尚昆,书记曾三、刘华峰都受到了批评或处分。谈及这一事件,杨尚昆认为:在反右斗争开始后,我作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直党委书记,也曾应邀到一些单位作过几场报告,阐述党的政策,当然也讲了一些过头的话。后来,全国约有50多万人被划为右派,即使按当时《划分右派分子的标准》,也有许多是错划的。中直机关在右派定案工作中还是比较谨慎的,同三反运动中打虎一样,中直机关强调实事求是,不事先规定指标,至于具体到人,哪个人该划不该划,中直机关党委以当时高级党校上报的、经中央书记处批准划为右派的一个同志的材料为标杆,对各单位上报的材料逐一反复认真讨论,最后定案。中直机关划定的右派比例,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但是在当时的大气候下,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错斗、错划现象,伤害了一批同志。如果评价我这个中直党委书记的工作,也是四平八稳的话,那么,到了1958年,在秘书室整风反右运动中,我被指责为扶右反左、插黑旗,就茫茫然了。事后,我辞职未成,但已开始物色适合担任中直党委书记的人选,准备换届交班。

杨尚昆说他一生做了两件违心的事。对在庐山会议上违心地批判彭德怀,一直心怀内疚

1959年夏的庐山会议,在党的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9612月,19973月、5月,杨尚昆三次同我们谈庐山会议前后情况。众所周知,庐山会议本来是要纠,后来因为毛泽东严厉批判彭德怀的《意见书》,急剧转向了反右倾。他说,彭德怀的《意见书》是导火索,看来事情带有偶然性,其实不然。据他分析,即使没有彭的《意见书》,庐山会议纠的初衷也很难实现。书中,他详细讲述了庐山会议的一些细节。如721,张闻天在小组会上作了长达3小时的系统发言。在这以前,胡乔木听说张闻天准备发言,特意给张打电话,要他注意形势,少讲缺点。但是张闻天还是按照他准备的发言提纲讲了。按照惯例,与会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都摘要刊登会议《简报》。那天,刊登张闻天发言要点的《简报》刚刚准备付印,他就打电话来要求撤回。我就去请示刘少奇。刘少奇说:人家自己的东西,要求退回去,就退给他吧。这说明张闻天在思想上也有顾虑。他在会上评说大跃进的缺点是冒了很大风险的。他要求退还他的发言稿,对我来说也很为难,如果我不请示刘少奇就退给他,就会有人说我同教条主义者又弄到一块去了。

再如,810,小组会上有人揭发周小舟在723毛泽东讲话的当天晚上,在黄克诚处讲过主席像斯大林晚年的话。全场大哗。后来又有人揭发李锐曾向周小舟转述田家英说过将来有一天他调离中南海时,准备向毛泽东提三条意见:()能治天下,不能治左右;()不要百年之后有人来议论;()听不得批评,别人很难进言。这又引起巨大震动。李锐当场咬定这话不是田家英说的,是他自己的想法。会议转向批判李锐,被刘少奇制止,说李锐不是中央委员,他的问题另外解决。

在书中,诸如此类的细节还有很多。杨尚昆说他一生做了两件违心的事,一件是19781128,为了尽快出来工作,违心地在留有尾巴的审查结论上签了字;另一件就是在庐山会议上违心地批判彭德怀。对后者,他一直是心怀内疚的。

所谓秘密录音事件,本来很简单,但在文革中被篡改为骇人听闻的秘密窃听,成了杨尚昆的一大罪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曾两次批评录音工作,后来被称为秘密录音问题。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四人帮一伙把所谓秘密录音问题炒得沸沸扬扬,并且把所谓秘密录音篡改为骇人听闻的秘密窃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秘密窃听一案得到彻底平反。关于这个问题,在一些老同志如王芳(时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叶子龙(时任毛泽东秘书兼中办机要室主任)的回忆录里有反映,当事人刘吉顺(时任中办机要室专职录音员)也发表文章谈自己的亲身经历。杨尚昆作为中央办公厅主任,是这一事件最主要的当事人,他是怎样评说所谓秘密录音问题的呢?20世纪90年代,杨尚昆撰写回忆录,同中办的一些老同志共忆往事时,自然而然地说起所谓秘密录音问题。在书中,他谈到,所谓秘密录音,这个问题本来很简单,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把它搞得神秘化了,说是秘密窃听,如此骇人听闻,其实只需几句话就可以讲清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秘密录音就成了我的一大罪状,这是林彪、江青一伙为了整人不择手段的例子。当然,首先是毛泽东不喜欢录音。但书中,杨尚昆同志坚持认为,录音不但不是他的罪过,相反是一大功劳。录音,就是为了保存党的历史文献嘛!遗憾的是,1961年销毁了大批录音带,由于时间紧迫,抢救下来的东西太少了,不知有多少珍贵史料化为灰烬。

办公厅主任的工作像一张麻将牌,就是听用,党需要你干什么就干什么

杨尚昆自194510月接替李富春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厅主任,在中办主任的岗位上默默耕耘20载。谈及中办的工作,杨尚昆说:打麻将不是有一张可以当做任意一种牌使用的听用?办公厅主任的工作也是听用,党需要你干什么就干什么。1965年11月10,杨尚昆突然被免去中办主任职务。杨尚昆在书中回忆说:“毛泽东找我谈话的那一天,正是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日子,文章实际上传达了毛泽东准备发动一场文化大革命的信号。也正是这一天,中央免去了我的中央办公厅主任的职务。对于被撤职的原因,杨尚昆说:毛泽东认为我是教条主义者,又和彭德怀的关系密切,如果不撤掉我的中央办公厅主任职务,我将成为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绊脚石。所以,他首先拿我开刀。被撤职后的杨尚昆,从广东到山西,自19667月开始被隔离审查,1225,被押回北京,开始被无休止地批斗,受尽折磨。就这样,杨尚昆经受了长达9年的监护审查,直到197529解除监护

19781123,中央专案审查小组向杨尚昆宣布了审查结论:杨尚昆同志在中央办公厅工作成绩是主要的,曾受林彪、四人帮的诬陷迫害。现已审查清楚,应恢复其党的组织生活,补发在审查期间停发的工资。但是,这个审查结论留了尾巴。两天以后,1125,华国锋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时说:杨尚昆同志不顾毛主席的指示和批评,在私录毛主席谈话的问题上犯有错误。经过审查,过去把他定为阴谋反党、里通外国是不对的,应予平反。中央决定,恢复杨尚昆同志的党组织生活,分配工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所谓秘密录音问题再次进行审查,直到198010月中央才正式发文为原中央办公厅和杨尚昆彻底平反。

(作者曾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办公室秘书)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