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开放

马克思、恩格斯所言的“消灭私有制

发布时间:2016-07-25 22:06 作者:闵远 浏览:254次

一些人对《共产党宣言》的“消灭私有制”存在很多误解,这已经是共识,《人民日报》、《学习时报》等党报党刊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反复讨论过,不信者可以动手查阅。

关于《共产党宣言》对于“消灭私有制”翻译是否恰当,除了对原文德语Aufhebung一词在语义词源考证外。认真通读《共产党宣言》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著作,亦可以看到他们对私有制的辩证态度。

《共产党宣言》在第二章明确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进一步把两种私有制进行明确定义:“政治经济学在原则上把两种极不相同的私有制混同起来了。其中一种是以生产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另一种是以剥削别人的劳动为基础。”。因此,《共产党宣言》继续说:“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然而,后来在实践中,消灭了一切形式的个人有所有制,这是恰恰是马克思所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

关于扬弃私有制的必要性,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给予了非常明确的答案:“一个除自己的劳动力以外没有任何其他财产的人,在任何社会的和文化的状态中,都不得不为另一些已经成了劳动的物质条件的所有者的人做奴隶。他只有得到他们的允许才能劳动,因而只有得到他们的允许才能生存。”这就是说:一个人没有了私有财产,也就不可能自主支配自己的劳动,只能成为被他人奴役的对象,从而失去其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马克思的分析多么精辟!

《共产党宣言》还提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经济制度的设想:

“最先进的国家几乎都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

1、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

2、征收高额累进税。

3、废除继承权。

4、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

5、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

6、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的手里。

7、按照总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

8、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

9、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

10、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等等。 

试问读者,除了第1条和第4条之外,分明只有改造和利用资产阶级私有制。

即使是对于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产权制度的进步,马克思、恩格斯都有反思。其中恩格斯在1895年的反思最为彻底,他坦承地说:“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这个经济革命自1848年起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在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以及最近在俄国初次真正确立了大工业,并且把德国变成了一个真正第一流的工业国,——这一切都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发生的……这就彻底证明了,在1848年要以一次简单的突然袭击来达到社会改造,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革命导师反思自己结论的勇气,值得人们学习。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