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开放

徐庆全:话说李素文

发布时间:2023-09-06 13:55 作者:徐庆全 浏览:867次

2022年4月4日,李素文去世,享年89岁。

我是从“辽沈在线”网看到这个消息的,还比较迟。查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大报的网页,似乎没有消息;再查阅《人民日报》电子版,李素文的消息停留在1977年5月24日,此后即大媒体消失。

5月24日这一天,“首都举行盛大文艺演出大会,隆重纪念毛主席《讲话》发表三十五周年”,李素文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身份出席。她的历史也由此定格。

这么关心李素文,是她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引人注目。1975年,我在一个偏僻的山村供销社的宣传招贴上看到了她,说这位当了劳动模范的人大副委员长,还时不时地回沈阳到她工作的商店去干一干她的老本行——卖菜,服务民众。这种印象如此深刻,以至于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每当我遇到国营饮食饭馆、国营商场、国营理发馆等种种“国”字头服务行业的庸庸散漫,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李素文的那幅招贴画。

李素文是河北乐亭县的一个农民,1954年嫁给在沈阳工作的邻村人。历经两年的分居生活,1956年得以调到沈阳,她成为南塔商店下属的小东门杂品门市部的一名售货员。在当年,这里是五三公社所在地,似乎应该是一个城乡结合部。

应当说,在当年城乡二元制管理体制下,对于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农村妹来说,李素文能够“鲤鱼跳龙门”,到大城市沈阳工作,实属不易。

自1953年统购统销制度确立后,农民基本上失去了迁徙的自由,被死死地捆绑在乡村中,土地上;迁延至1956年农村合作化完成,又建立了“社级、队级、小队级”的“三级干部”的政权管理体系,每个农民,不再是一个个体,而成为政权管理体系下的群体。在这种体制下,农村妹即使嫁人,也很难离开故土。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都经历过,农村妹嫁到城里的,两地分居是常态化。从这个背景看,不得不说,李素文是比较幸运的一个。

想来,李素文应该是满足、知足。不论在小东门杂品门市部,还是在南塔商店第二门市部、和平副食商店,工作上特别勤奋努力。她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后,这一系列事迹被报道出来,加之以革命价值观的渲染,她成为全国商业系统学习的典型人物。

关于李素文的事迹,长期追踪李素文的《中国妇女报》记者王灵书这样写道:“李素文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不管分内分外,只要群众有困难,就尽力帮。还对烈属、五保户和双职工特殊照顾,在周围的顾客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时,她的服务代号1033,很多顾客写信和大字报表扬她。称她服务周到耐心,热情负责。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从千里之外给她带来了一本《生意经》,有的教师主动帮助她学文化,有的医生关心地提醒她注意身体健康;有一位老教授,是建筑材料专科学校的,给李素文送来了一副裱好的对联,上联是:巧理千家务,下联是:温暖万人心,横批是:红色管家。这道出了广大顾客的心声。”此后,荣誉纷至沓来,1958年,李素文成为沈阳市劳动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1959年,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我记得,在李素文的年代,甚至一直迁延到今天也偶尔可以看到,商店的墙上往往都贴着“服务公约(准则)”之类的对服务员的约束条款。按照这样的“公约”或“准则”,说到底,李素文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了自己的工作义务和职责而已。

1990年代,北京有一位和李素文名字差一个字的公交乘务员李素丽,也和李素文一样,成为这一行业的服务标兵,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的事迹被概括为“一心为乘客,服务最光荣”的行业精神。李素丽也让我想到了李素文。商店售货员李素文,“服务周到耐心,热情负责”,不就是她的基本工作职责吗?公交乘务员李素丽,“一心为乘客”,不也是她的基本工作职责吗?怎么一个人尽了她的基本工作职责,就要这样被通国皆知地表扬呢?

这种表扬背后,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绝大多数服务行业的服务员并没有尽到应有的工作职责,才需要前赴后继地树立一个个劳动模范来标兵示范。

如今,商业服务系统的市场化,包括网购的社会化,已经没有人再提到商业服务的工作职责问题,更不会再出现诸如李素文这样的全国劳动模范了。北京公交系统大概还算是国字头的企业,但服务市场化也同样如此,恐怕也不再会出现李素丽这样的劳动模范了。

我这样说,心中丝毫没有否定全国劳模的想法,只是想一个问题,李素文成为服务行业的全国劳动模范的历史社会背景是什么?

这要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说起。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6月发布的《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开始,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1956年1月10日,北京首先宣布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全国接踵而为,到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私营变国营,服务行业的服务准则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私营企业服务准则是“笑迎八方客,招待十方友”,或者“笑迎八方客,喜纳八方财”,一句话,“顾客是上帝”。这不适合新的革命要求了,成为旧中国的腐朽没落生活方式了;革命讲究平等,不仅男女平等,更重要的是地位平等、社会平等,与诸如此类平等原则相悖的私营企业的殷勤服务方式,自然应该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同时,国营和私营不同,国营是职工“铁饭碗”,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区别不大。这样问题就来了:如何既不像私营企业服务如伺候太太小姐那样“笑迎”卑躬曲膝,又尊重平等原则对顾客充满革命的阶级情谊呢?

应该说,在1990年代我们宣布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前,服务行业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的好。追求社会平等是好事,“铁饭碗”也没啥不好,但服务行业的特点又讲究“笑迎”,讲究“顾客是上帝”,一味地强调平等,辅之以“铁饭碗”,这个行业就逐渐形成了冷漠甚至是恶劣的服务作风。如我一样已经“老汉”年龄的人,对此都有深刻体会。李素文能够“服务周到耐心,热情负责”,就鹤立鸡群了,自然是这个时代的楷模。

用典型人物的先进优秀事例教育带动群众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典型示范,典型引路嘛。可是,典型一树,事情就复杂化了。

在李素文那个年代,全国劳动模范,也必须站在革命高地上成为“政治模范”。“政治模范”,是我造的词,包括政治荣誉和职务。李素文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1959年10月1日,国庆十周年,她参加了国庆观礼。这个月下旬,在“全国群英会”大会上,她成为财贸战线上的英雄。在后来的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中,这个小学没有毕业的模范,又成为积极分子而全国去讲用。1964年12月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她又做了《为革命卖菜》的大报告。12月26日,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李素文等全国劳动模范。

1965年3月,商业部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李素文学习毛主席著作展览》。李先念副总理剪彩,并指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复制一套回去展出。同年,李素文还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妇女“三八红旗手”称号。1966年1月,李素文被商业部授予“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称号。1965-1966年,北京和全国各地先后举办了“李素文学习毛主席著作展览”,许多报刊发表了介绍李素文事迹和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体会文章,《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李素文学习经验挂图》,在全国广泛发行、悬挂、展览。

政治荣誉和政治职位是连在一起的。1967年5月10日,沈阳第三大群众组织“辽宁无产阶级革命派联络站”(“辽革站”)成立,“拥陈(锡联)反宋(任穷)”,李素文站台。1968年,她任沈阳市革委会副主任、中共沈阳市委常委,1969年被安排为中共九届中央委员;1973年任共青团辽宁省委书记并被安排为中共十届中央委员;1975年1月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一步一个台阶,成为共和国的领导人之一。

1977年,李素文返回辽宁后曾被审查,一个罪名是反对李先念。这实在是冤枉了她。在李素文政治地位上升的时代,李先念任副总理,主管财贸商业。他非常爱惜这个商业系统的劳动模范,可以说,李素文每上升一步,都得益于李先念的提议。她对李先念充满尊重和感激。最典型的是,李素文任副委员长,就是李先念的提议。

1974年底,筹备四届人大时,李先念先提议,由李素文担任全国妇联主席,后来全国妇代会因故未开成,此议没有成文。在周总理主持的讨论四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人选时,李再次提议李素文列入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人选,纪登奎赞成并说,李素文当副委员长比他们(指“四人帮”)提的人选更可靠。周总理同意这个建议,将李素文列为副委员长人选。1976年3月经毛泽东批准,中央决定在李先念养病期间由李素文主管财贸、外经等部工作。

1977年李素文被审查时,关于反对李先念的问题,她辩解,但对李的尊重不足以抵销她在那个运动的特殊环境下的步步高升,甚至她举例说所有的报告都报请“李副总理批示”也无用。那时,尽管粉碎了“四人帮”,我们还摆脱不了什么事情都要在一定的政治高度上去认识的革命思维。后来,辽宁方面派人到中央调查过,李先念对调查的人说,不存在夺权问题。调查的人从北京回来后曾对李素文说,中央领导包括运动中曾经被批判过的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等都没人说她的坏话。她没有受任何处分地安然过关。

审查结束后,李素文被安顿到沈阳糖果厂劳动锻炼,改造思想。从中央一下子降到基层工厂,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变成了一名普通工人,政治地位没有了,但工作照样卖力干,依然得人心。

1982年五一节,总书记胡耀邦到天津视察,遇到同样是全国财贸战线劳模的张士珍。他关切地问起李素文的情况。他说:你要给李素文写信。素文过去为人民做了很多的工作,还是有成绩的。运动中犯了错误不要紧,改了就好,就怕不回头转不过弯来。工人阶级要改造社会、改造人,对犯错误的要帮助,有了进步要欢迎。

对于中央的肯定,李素文感念在心。在胡去世的前一天,她曾和张士珍相约去看他,但第二天竟然在电视上看到了他去世的消息,两人震惊、悲痛。

实实在在的劳模,不容易被历史忘记。李素文也实实在在地继续做着劳模应该做的事。作为一个普通人,李素文努力工作有成绩未必感觉吃力,可是一旦被树为典型成为政治典型就失去了自我。我想,她对晚年回归自我,一定是欣慰的。

来源:徐庆全与八十年代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