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高尚全会长的十个高光时刻
四年前,2019的9月10日,是高尚全会长90寿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在北京中国职工大厦举办了高尚全学术自传研讨会。笔者有幸参与。
高尚全老师是笔者十分崇敬的思想大家,温文儒雅,平和坚定。转眼四年过去了。今天,是高尚全会长诞辰94周年,也是共和国第39个教师节。笔者撰写这篇短文,以纪念这位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做出卓越贡献的思想大家,尊敬的高尚全老师。
高尚全最早撰写的文章,应当是1956年夏天。那年天气特别热,申请空调却要7道审批。为此,高尚全给《人民日报》写了篇报告,题目就叫《企业要有一定的自主权》。报告被《人民日报》发表后,引起企业界和各有关部门的关注。后来,联合国把高尚全1956年写的《企业要有一定的自主权》这篇文章译成英文,并加上了按语:“不愧是中国前驱的经济学家”。
1979年,《经济管理》第一期创刊号上,高尚全发表了“文革”后的第一篇文章,题目是《怎样增加糖产量,使人民多吃些糖?》。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经济体制改革提上议事日程。高尚全参加了六次中央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一次是十五大报告,两次是中央关于五年计划的建议,三次是三个三中全会的决定,即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2003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前,他又两次向中央提出建议,所涉及议题几乎都是如何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
按时间顺序,笔者列出高尚全会长的十个高光时刻。
一、1984年4月27日,中央指定体改委的高尚全和杨启先等参加改革文件起草小组。
针对能否提“商品经济”,高尚全建议“希望以体改研究会的名义开一个研讨会,讨论是不是应当在文件中把商品经济提出来。”他的这一建议受到中央的重视。”高尚全提出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第一次写进了中共中央文件。邓小平对此评价很高,说这是一个“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初稿”。
二、1987年3月20日,高尚全在中央党校作了题为“探索和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报告,提出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目标模式应该是“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同年8月他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提出三点意见: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是一种手段和手法,并不是社会制度的属性;用国家经济合同逐步替代指令性计划,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展开,计划与市场结合的形式会发生变化。从实物性计划向政策性计划转变是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需要。
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高尚全就上述三点意见给中央写报告,得到中央领导的认同。
三、1988年11月9日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汇报工作。会上,高尚全建议把证券交易所建在上海,他认为,证券交易所应建在中国经济最发达、人才条件较好的地方。相对来说,上海的条件要比北京好。1990年12月19日中国第一个证券市场在上海正式开业,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大幕正式拉开。
四、1993年11月3日,高尚全参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报告的起草,提出把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定写入报告。在他看来,资本市场是客观存在的。一提“资本”,就跟资本主义联系起来了,这个做法不对。在他的提议下,报告中使用了“资本市场”的概念。
“劳动力市场”写入报告,也是高尚全功劳。高尚全列席政治局常委会,事先没有安排他发言,他鼓起勇气举手要求发言,谈了5点意见。最终,“劳动力市场”得以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五、1997年,高尚全参加十五大报告起草工作时提出,必须要把“自由”和“人权”写进去。民主、自由、人权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我们不要回避它。要老百姓继续跟着共产党走,共产党要继续执政,就必须把这个旗帜举得高高的。他的这个建议被中央认可,写进了党的十五大报告,“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
六、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前,高尚全向中央提出,在肯定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也要确立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建议“股份合作制是一种新型的集体经济,要致力于所有制结构的改革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高尚全这一建议被党的十五大报告采纳。
1999年9月,高尚全向中央提出“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府的认识”,“对于私营企业主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资本收入,我们应该在法律上加以保护“。高尚全的建议得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的重视和批示。
2000年,高尚全提出经济体制创新,发挥民营经济不断创新的原动力。并认为,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贡献率已经超过三分之二,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
七、2004年6月,在中央制定的“十一五”规划时,高尚全建议,把政府改革作为整个改革的中心环节。要解决政府“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2005年7月,他提出了政府应搞好两个服务,创新三个理念。两个服务,即政府职能应转到为市场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环境和提供服务上来,政府职能应转到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可持续的环境和提供服务上来。创新三个理念,即坚持人民群众是创造财富的主体理念,坚持非禁即入理念,坚持依法行政理念。
八、2012年5月,高尚全向中央提交了关于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建言。“党的执政基础不在于国有经济比重高低,而根本的是在于三个民:民心、民生、民意。民心是核心问题,‘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今中外都说明这个问题。为了得民心,必须把民生问题搞上去,使老百姓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为了得民心,就要尊重民意。使老百姓要有话语权,有参与权,有监督权,有尊严”。高尚全同志提出的老百姓要有话语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际是主权在民的重要内容。对一个共和制的国家来说,这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九、2013年5月,高尚全在向中央提出《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的一点建议》中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为此,他在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建议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与政治改革相关的建议。正是这些建议,使人们对高尚全开阔视野,深厚的学术底蕴和求真务实、不畏风险、对真理的探索的精神有了深刻认识。
高尚全认为,市场化“改革不仅涉及到经济领域,而且涉及到政治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改革的深度、广度、复杂性正在增加,而我们在思想上长期受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很深,往往跟不上形势发生的变化,一旦遇到问题,往往作出意识形态化的极端判断,认为现在出现的问题,是改革所导致的”。
十、2018年12月,高尚全提出的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性,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中性的观点实际是强调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普遍性原理既不姓“资”也不姓“社”,实际是中性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可以用。中性理论突破了理论上的禁区,有利于推进改革。高尚全提出的中性原则,被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所吸收。
2016年4月,高尚全会长(中)出席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举办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并作演讲。与马立诚(左)和笔者合影。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剑: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一面旗帜——高尚全学术自传研讨会的发言;爱思想网站,2019-09-22.
2、关于“改革老人”高尚全的99个碎片,新浪财经,2021-07-02;来源:财经自媒体。
来源:常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