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魏加宁:中长期经济风险评估

发布时间:2025-09-24 15:16 作者:魏加宁 浏览:37次

现有关于经济风险评估的研究,大多是关于单个或几个重点风险的独立评估,缺乏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例如,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针对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变化,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曾组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等单位,对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风险以及相关对策进行了研究,但只是分头研究了亚洲制造、美国消费和其他国家资源供给之间的三角循环对中国经济增长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未来经济增长波动、潜在金融风险、物价水平波动、产业结构调整、地方政府债务等方面的风险。这是一个多个部门参与的横向研究工程,各研究报告虽然对各领域风险进行了较为专业的研究,但没有考虑各领域风险之间的相关影响,缺乏系统性。

中国社科院的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对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减速风险进行了持续研究,基于经济增长模型,从供给侧研究了城市化率、经济结构调整、人口结构变化、收入分配格局重塑、过度无效投资、杠杆率持续拉升等对中国2016年之后经济增长减速的影响,认为现行制度结构对技术创新的阻碍和导致的人力资本配置不合理,使得生产效率无法持续提高,以缓冲和弥补上述因素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负面冲击。这是一个纵向的研究工程,聚焦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变化,但偏重于供给侧分析,没有考虑需求侧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政府债务、金融风险等风险因素变化对总需求和未来经济增速的影响,以及相互之间的负反馈效应。尽管存在一些经济风险综合评估方面的研究,但大都没有考虑各类风险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影响,综合评估的综合性不足。

近年来,IMF每年发布的中国第四条款磋商报告都会利用风险评估矩阵评价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风险来源、可能性、影响以及政策应对等。采用风险评估矩阵进行综合风险评价是一个可行的方向,但IMF建立的风险评估矩阵只考虑了单向风险影响机制,忽视了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双向反馈,并且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因此也无法对中国经济的总体风险状况做出一个全面的量化评估。

综合考虑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影响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等,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九大类:外部风险、人口老龄化风险、粮食风险、产能过剩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财政风险、金融风险、通货紧缩和经济增速快速下滑风险。其中,产业领域的风险(粮食、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风险)属于中观层面风险,财政金融风险属于宏观层面风险,而外部风险、人口老龄化风险属于外生风险,各类风险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这些风险通过各种风险传导路径,最终都会反映在整体宏观经济运行上,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物价走势。

若将各领域风险分割来看,仅仅考虑各自爆发的概率和影响,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可能性不大。但是,经济中各领域风险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各领域风险的独立分析并没有揭示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全貌。为提高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和可信度,本文建立一个系统性的风险评估矩阵,综合考虑各类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传递路径。

由此判断,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总体风险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从风险影响力看,外部风险、粮食风险的影响力风险较小;房地产泡沫破裂和产能过剩风险爆发的概率都较高,且对其他风险的影响较大;人口老龄化风险、财政风险、金融风险、通货紧缩风险和经济减速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从风险被影响看,财政风险、金融风险、通货紧缩风险、经济失速风险较容易受到其他风险的影响和传染;房地产泡沫破裂风险、产能过剩风险和外部风险受其他风险影响和传染的大小处于中等水平;人口老龄化风险和粮食风险均不太容易受到其他风险爆发的影响和传染。从风险传染路径看,房地产泡沫风险、产能过剩风险、财政风险、金融风险、通货紧缩风险和经济失速风险相互之间的传染性较大。根据风险传染的机理,房地产泡沫破裂一方面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速,另一方面还会通过加剧产能过剩、放大财政风险、引发金融风险、强化通货紧缩等,进一步对经济增速产生间接影响。考虑到房地产泡沫破裂和产能过剩风险爆发的可能性最高,由此初步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传染机制和路径为:房地产泡沫破裂、产能过剩风险财政风险、金融风险通货紧缩风险、经济失速风险。

评估结果表明,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但面临较大的结构性风险,房地产泡沫破裂和产能过剩风险较大,且存在较大的传染性,房地产泡沫破裂、产能过剩风险财政风险、金融风险通货紧缩风险、经济失速风险的传导路径需要高度关注。需要指出的是,各类经济风险之间具有极大的关联性和传染性,十三五时期的风险防控与化解需要多措并举,提高综合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一是就经济发展规划而言,要注重风险导向,规划编制之前应先做好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合理制定各领域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二是为提高风险评估的可信度和提高风险防控的有效性,应尽快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下设立一个专业的风险评估机构,跟踪分析经济金融风险演变,前瞻性地组织开展专业的、动态的风险评估,为风险防控及时提出政策建议。

三是考虑到各类经济风险极具复杂性和关联性,风险防控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最大程度地发挥政策合力和改革合力。

四是,没有数据,风险评估就是纸上谈兵,应加大各领域统计信息的披露和共享,推动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要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正确认识和区分三类风险:不改革的风险、改革要冒的风险以及改革方法不当的风险,十三五时期面临的主要经济风险根本上需要推进改革来化解。当前值得注意和警惕的一种倾向是,一些人往往高估了改革带来的风险,而低估了不改革的风险。

原文发表于2015年。

来源:金融监管研究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