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之傅:改革是治疗集体“忐忑”症的唯一抉择
4月18日,凤凰网两篇颇有思想见解和深度的文章引起了笔者浓厚的兴趣。一为前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周瑞金先生撰写的“胡耀邦是中国改革的总工程师”,一为某作者推出的“梁晓声:中国人不分贫富官民集体陷入‘忐忑’”。品评咀嚼两文,顿觉其不仅均闪烁着思想的光辉,且俱符合当下中国实际,实为颇值一睹的好文章。
两文前后对照联系,可以发现,如果说“忐忑”是当下国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特征的话,那么,若要消除国这种不健康的病症,进行深化改革大概就是唯一的抉择。
倘若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那么,将胡耀邦称之为改革的总工程师,绝对既客观又形象。正如周文所述,胡耀邦无论是“冒着风险发动真理标准讨论”,还是“组织领导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平反冤案”,或是“冲破层层阻力,打开改革开放局面”,抑或是“从不自居为神”“没有领袖习见的威重、神秘和永远正确”,均从不同的方面展示出了这位改革的总工程师独具一格的风采。
在他任总书记的那些年,可谓是中国的理论界、思想界最为活跃的一个时间段,许多曾为中国改革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的新思想新观念多诞生于那个时期。“曾任《中国青年报》总编辑、中宣部新闻局局长的钟沛璋认为:1977年~1987年的10年是中华民族中兴、最生机勃勃、最有希望的时期,也是耀邦生命中最辉煌的时期”。
在梁晓声新作《《忐忑的中国人》一书中,作者通过详实的论据和颇具说服力的论证,“对中国社会各阶层及当代社会的根本问题进行思考”,准确地把捏住了国人当下具有共性的普遍心态。其诚如文后的某些网民评论所说:“强烈认同,中国集体陷入忐忑”;“ 没错!平头百姓为生活忐忑、做生意的为应酬众多的上级主管部门忐忑、大学生为找工作而忐忑、结婚的为高房价忐忑、做公务员的为升官忐忑、做官的怕贪污事发而忐忑、老人为养老问题而忐忑、小孩为众多的做业和拼爹而忐忑。除了精神病人发病时不忐忑”。“ 问题的实质还在于富的为富不仁,贫的穷凶极恶,都是极度的贪欲造成。要知,每个人或家人的物质所需无非一点衣食住用而已,吃不过三餐,睡不过五尺,除此精神的富足和仁爱之心才应是人们努力的方向。可是,从上到下、从贫到富误入歧途的国人,能不集体陷入“忐忑”吗”?
和某些爆炸性及各类豁人耳目新闻相比,这篇文章按点击量虽称不上是什么热文,其后的评论也不过百多条,然而,无数事实却早已证明,文章的优劣绝不能能以流量作评。因为倘如此,许多颇有思考价值的佳作就有可能被忽略。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华夏所展示的是一幅奔向明天的宏伟蓝图和行走线路,而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所做的的则是如何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将希望变为现实的一个又一个具体行动。而消除当下国人普遍存在的“忐忑”症,无疑唯有总工程师方能手到病除。
“忐忑”是一种有损身心健康的病态,唯有消除了这种“病症”,中国梦才有望真正得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