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

先知书店:武汉大学令人痛惜——让人更加怀念刘道玉、怀念改革

发布时间:2025-10-11 10:20 作者: 浏览:61次

武汉大学图书馆案,将这所百年名校推向了风口浪尖。几万名校友联名,表达了对校方的愤怒,以及对蒙冤学生的痛惜。

但其实,为武大痛惜的不仅是武大校友——所有见证过刘道玉时代的人,都曾经把武汉大学视为改革的象征、公平正义的希望。

我们怀念刘道玉,其实是怀念改革,怀念那个社会有公平、弱者有希望、强者有道德的时代。

易中天曾说:是他改变了我的命运、20年前的老校长——刘道玉先生。除了易中天,因为他,而命运被改变的,还有杨小凯、邓晓芒、赵林、邹恒甫、野夫,以及陈东升、毛振华、艾路明、雷军等人。他就是被公认为武汉大学永远的校长”——刘道玉先生。

他是8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驱,因为他,武汉大学曾一度风头无两,成为当时全世界最耀眼的明星学府。但如今,他几乎被彻底遗忘,据说,一份《当代湖北专家大辞典》,4321人中,竟然找不到他的名字。

他最不能忍受的

是自己的学生被埋没、被戕害

从《其命维新:刘道玉口述史》一书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慧眼识才的伯乐,更是一位爱学生如子的校长:

当年,易中天即将被分配到边远地区的关键时刻,是刘道玉竭力争取,甚至找到教育部,不惜以牺牲武汉大学5个本科生的名额,换易中天留在武汉大学。

最接近诺奖的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因历史原因入狱十年,出狱后无人敢接收,是刘道玉力排众议,邀请杨小凯担任武汉大学讲师,而后又克服千难万险,帮助杨小凯前往普林斯顿大学深造。武大因此少了一位优秀的讲师,但中国却诞生了首位世界级经济学家。

从武大毕业后,踏入仕途的野夫,被人构陷、身陷囹圄,很多旧交都避之唯恐不及。是当年的老校长刘道玉,带着两位博士同学,亲赴高墙内探视。这一幕,被作家野夫多次提起。

刘道玉先生不仅识才、爱才,还是当年恢复高考的关键人物,更是与世界接轨的伟大教育家。然而,其命运却充满了悲剧和传奇色彩。

他为武汉大学而生

中国教育因他而辉煌

1979年,刘道玉辞去了教育部高教司司长的官职,回到自己的母校武汉大学,开始主持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

他废除了当时通行的大学政治辅导员制度,开创了导师制、学分制、主副修制、自由转学制、插班生制、教授定编制等新制度。

因为刘道玉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武汉大学面貌焕然一新:连走路都是跑步前进,图书馆、实验室灯火通明,教授自觉加班。武大的毕业生饱受赞誉,全球各大名校主动来联合办学。今天,蜚声海内外的武大校友会,其中最杰出的校友,几乎都绕不开刘道玉时代

他在高光时刻被突然免职

但从未停止对教育的思考

然而,1988年初,他却突然被免去武大校长职务,初见成效的改革也戛然而止了。随后,改革的风气骤然发生变化,不只是教育,属于理想主义的80年代结束了。

关于刘道玉被罢免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他的改革过于激进,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也有人认为是刘道玉性格太硬,在政治上过于单纯

刘道玉被免职后,受当时政治环境影响,就算生病住院也要被拉出来检讨,大会小会上都要点他的名,但他拒绝写一个字的检讨。

但是,刘道玉的影响实在太大了。被免职后,多次受邀出任厦大、暨南、华侨等大学的校长,甚至还有某市市长等职位,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我不是做官的料,我只会办教育

从高光时刻跌落,刘道玉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沉迷于昔日荣光。相反,他开始潜心研究教育理论,还成立了刘道玉教育基金会,将慈善注入教育。

三十多年来,刘道玉笔耕不辍,但所思所写,不是为自己辩护和立传,而是探寻何谓人才、何谓大学、何谓教育之真谛等追本溯源的大问题,以及中国教育转型的现实路径。《其命维新:刘道玉口述史》一书,正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易中天说:他不是一个圣人,他是一个战士。我们肯定刘道玉,其实是肯定改革,怀念刘道玉,其实是呼唤改革。改革是没有任期的。唯其如此,刘道玉才成为了永远的校长’”

来源: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推荐 推荐2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