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9、魂不守舍谈恋爱

发布时间:2017-05-02 15:12 作者: 浏览:85次

一到瓦窑堡,胡耀邦就决定创办一个校刊,他将这项工作交给了宣传干事牛克伦。交代完了任务,胡耀邦把编辑校刊的经验向牛克伦细细传授,比如在一张蜡纸上报头该怎么画,占多大位置,一张蜡纸大约要刻2500字左右,大约要有7至8篇稿子,要生动活泼,版面上还要有一句鼓励的话,这样一个版面就可以说得过去了。牛克伦走马上任,向“抗大”学员广泛约稿,认真编辑。大家积极性很高,供稿踊跃。他编辑的每期校刊都由胡耀邦审稿,还送毛泽东阅。毛泽东看了很满意,为此还表扬过胡耀邦。

对这一时期的胡耀邦,牛克伦回忆说,当时我几乎每天到胡耀邦的宿舍去。胡耀邦住在毛泽东曾经住过的窑洞里,有床,有桌子,也有书架。胡耀邦平易近人,有什么想法直话直说。每次我到他那里去,经常是他先开口说话。有一回,我刚刚进屋,他就说:“牛克伦,你看我又考虑错了。”弄得我摸不着头脑,因为我不知道他正在考虑什么。我觉得,抗大时期的胡耀邦有三大特点:爱读书,爱思考,还爱作自我批评。这最后一点最不容易做到,但是他把这三个特点都保持了一生。

1939年1月,经毛泽东亲自提议,胡耀邦出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1942年起任部长。当时军委总政治部的领导成员有:主任王稼祥,副主任谭政、傅钟,秘书长陶铸,组织部长胡耀邦,宣传部长肖向荣。

胡耀邦后来在自述中写道:“毛泽东亲自提议我任组织部长,那时我仅23岁。组织部的负责人就得同高级干部谈话,那时我谈话的有陈赓将军、肖克将军、徐海东将军、王树声将军等。”

胡耀邦此时已经位居军队组织部门的核心地位,在他担任军委组织部长的五年时间里,为加强军队的组织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这一时期,胡耀邦还参加了中共华北华中委员会的工作。这个委员会是中共中央处理在华北、华中地区党建、军事、统战、宣传、情报等事务的领导机构,主任是王稼祥,秘书长为王若飞。胡耀邦被任命为这个委员会的委员,其他委员还有罗瑞卿、肖劲光、杨松、柯庆施等。委员会每两周开会一次,听取各根据地来延安的干部的汇报,并为中央准备指示意见。从这时起,胡耀邦参与了对地方的综合性事务的领导工作。

1941年11月,胡耀邦同延安中国女子大学高级研究班的毕业生李昭恋爱并结了婚。虽然这时胡耀邦只有27岁,但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经受过许多艰难困苦,同李昭的结合给他带来了莫大的欢乐和幸福。李昭是一位贤妻良母,她养育孩子,给胡耀邦做可口的湖南菜,使他无牵无挂,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多年后,胡耀邦回忆起那段青春往事还真情地说:“当时有一阵子总是魂不守舍,连书也看不下去了,因为我谈恋爱了,并下决心要和她相伴一生。”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胡耀邦作为七大的547名代表之一,参加了党的七大。这是胡耀邦第一次直接、集中地聆听党的最高层领导人纵论建党大计、建国大计和建军大计。从这里,他接触了许多过去不曾接触过的领域,学到了许多过去不曾学到的知识。10月,他率部离开延安,前往热河。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