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随义:我亲历胡耀邦三赴柴达木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素有中国“聚宝盆”的美誉,是中国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地区。1954 年,我国第一批石油地质勘探队“一卷行李一口锅,牵着骆驼走沙漠”,走进荒无人烟的柴达木,拉开了油气勘探的帷幕。
1965 年我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满怀激情地来到青海大柴旦的石油管理局勘探处。由基层到机关,我先后担任青海石油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青海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省委秘书长等职。在长期从事秘书工作的日子里,我有幸三次具体参与、组织了胡耀邦同志到柴达木油田视察的接待工作,胡耀邦同志高瞻远瞩的战略家风采、朴素扎实的工作作风、平易近人的崇高品德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一)
1980 年 5 月,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耀邦从拉萨来到了高原小城格尔木,青海省委通知石油管理局党委,要求派一名局领导向耀邦同志汇报工作。时任甘青藏石油会战指挥部副总指挥、青海石油管理局局长的尹克升带领时任局办公室主任的我前往。
在耀邦同志这次来青海前不久,新华社记者谢建琼写了一篇内参,反映了柴达木石油勘探的现状和前景,当时的党中央副主席李先念在这篇内参上作了重要批示,使柴达木石油勘探开采工作引起了上上下下的强烈关注。
在耀邦同志谈话精神指引下,石油工业部和青海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甘青藏石油会战和青海油田的关心和支持。技术性能先进的大型钻机、地球物理勘探仪器、精良的成套筑路装备和快捷的运输车辆等陆续进入油田并投入使用,有力推动了柴达木石油勘探的快速发展。
(二)
1983 年 7 月,已经担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第二次到青海。在结束了西宁地区、海南州、龙羊峡水电站等地区和单位的考察后,耀邦同志于
大柴旦是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的一个小镇。镇的南面是终年积雪的达肯达坂山,北面是富含硼砂等多种矿物质的伊克柴达木湖。小镇距管理局机关所在地——冷湖 270 多公里,青海石油管理局勘探处就座落在这个小镇,担负着用地球物理的方法勘探石油的重任。
在大柴旦镇会议室,当耀邦同志得知当地还有一个青海油田的二级单位——勘探处时,马上让镇上的同志通知勘探处,叫处里的领导同志来。当时处里其他领导都在冷湖开会,只剩在家主持工作的副处长龚德明。龚德明接到通知气喘吁吁地赶去,见到耀邦同志,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耀邦同志望着龚德明黑红的面孔,握住他的手,关切地说:“石油勘探很辛苦,向同志们问好!”
接着又向龚德明询问勘探队伍有多少人,生活怎么样,工区在哪里以及与美国地质队合作的情况。耀邦同志接见龚德明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石油管理局,使全体职工备受鼓舞。
(三)
1986 年 8 月,耀邦同志第三次到青海,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整整考察了 12 天。期间,就有5 天先后 6 次讲石油、考察石油。第一次是
第二次是 8月 25日上午,在西宁胜利公园招待所耀邦同志的住处,专门听取青海石油管理局的汇报。当局党委书记张德国、总地质师顾树松等5位同志来到耀邦同志住处时,耀邦同志已站在门口,并热情地和大家一一握手。张德国首先汇报说:“总书记为石油战线题词‘一部艰难创业史,百万覆地翻天人’,为柴达木油田题词‘立下愚公志,开发柴达木’,是对青海石油职工的极大鼓励。广大职工正以争做覆地翻天人的精神,为开创新局面而努力奋战着。”耀邦同志说:“向大家问好!”接着,张德国同志就柴达木石油勘探情况、三项工程、对外开放三方面工作作了汇报。汇报中,耀邦同志不时插话询问。对重点汇报的三项工程建设规划,耀邦同志风趣地说:“你们给国家计委的报告里,要加进去我的话,把‘我赞成’改为‘我支持’。”大家热烈鼓掌。汇报结束后,时任青海省委书记的尹克升同志说:“油田的同志走了一千多公里来向您汇报,照个相吧!”“好!”耀邦同志笑着回答并起身与大家合影。
第三次是8 月27 日下午,青海省委召开全省厅局以上干部会议,请耀邦同志作指示。耀邦同志在讲到青海的资源开发时说:“要瞄准青海特有的优势,有计划地搞些骨干工程,这是我支持的。有什么优势呢?第一有油,第二有天然气,第三有盐,第四是水电资源,还有有色金属。要引进一些外资,上一些骨干工程。第一步先搞油,第二步搞天然气。”耀邦同志非常有远见地把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列在了青海资源开发的首位。
第四次是8 月29 日下午,在格尔木青海钾肥厂招待所,耀邦同志和周永康同志谈石油工作时强调了三点:“第一,要警惕某些居心叵测的人搞阴谋,不要受个别外国公司舆论的左右,埋头干我们自己的事情;第二,‘七五’计划搞到一亿五、一亿六千万吨石油,‘八五’搞到两个亿,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第三,要下决心上气,这个见效快,天然气要搞深加工。”
第五次是8 月29 日下午,视察格尔木市区。视察过程中,耀邦同志一直坐在车上。在市内绕行 20 多分钟后,汽车沿着沙石路朝格尔木的东南方向驶去,沿途是茫茫戈壁。车行不久,见到迎候的张德国等同志,汽车停了下来,耀邦同志随即下了车。张德国、顾树松展开一张蓝图,向前指着那一大片戈壁汇报说:“这里是炼厂生产区,那里是 1500名炼厂职工生活区。等 4 年后我们把炼厂建起来,再请总书记来视察。”耀邦同志凝神眺望着一望无际的戈壁,点头微笑。
第六次是 8 月 30 日,在耀邦同志离开格尔木之前的座谈会上,耀邦同志说:“张德国同志,你是搞三项工程的。‘七五’期间能完成吗?”张德国回答:“我们一定完成!”耀邦同志讲:“三项工程能够完成,我赞成,我支持。你们叫我题词,我想,就题‘一定要开发柴达木油田’吧。”
真没想到,三年后,其实不到三年,1989 年 4 月 15 日,耀邦同志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此次青海之行,竟真的成了耀邦同志最后一次到青海。每当
重温耀邦同志对中国石油、对青海石油发展的关注和指导,都让我感动和鼓舞,由此带来无尽的惆怅和思念。
(作者系青海省委原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