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耀邦

胡耀邦第一站调硏是世界屋脊--西藏

发布时间:2014-05-13 21:04 作者: 浏览:54次

时间 1980年5月22日--1980年5月31日
地点 西藏拉萨,青海格尔木县
陪同人  万 里 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 国务院副总理
        阿沛·阿旺晋美  时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杨静仁  时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
        赵振清  时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陈唯仁 时任中央党校副校长 陈唯仁系胡耀邦在中央党校工作时的秘书
         ......

1980年5月22日,胡耀邦、万里受中央委托,率领一个800人的代表团去西藏。落实和征求对中央〈关于西藏工作座谈纪要〉[1980年3月14 日、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西藏区党委书记任荣、副书记天宝、副书记郭锡兰、副书记巴桑等人参加。会议制定了《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4月7日,中共中央批转了《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即中发(80)31号文件)]的意见。1980年5月31日《人民日报》报道了胡耀邦第一次西藏之行.

六个字   六件事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陈唯仁写过文章《西藏考察侧记》(首次发表在1980年7月15日的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第217期),读来颇有收获。选辑其中几个段落如下:

    为“历史钩沉”。因为像耀邦同志这样杰出人物,历史是不应忘记他们的。我深信,西藏人民也是绝对不会忘记胡耀邦的。

鉴于西藏的特殊历史和现实情况,中央决定对这个地区实行特殊灵活的政策,以修养生息,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国民经济,提高西藏人民生活水平。


五月二十一日上午,我们离开首都机场飞往成都,准备次日上午直飞拉萨,就这样开始了西藏之行。起飞不久,耀邦同志就兴致勃勃地来到前舱,对随行的新华社记者谈了去西藏考察,不是去参观,而是去工作,要去解决点问题,主要是同那里的藏族、汉族干部共同商量如何尽快提高西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计。这就是我们此行的主题。你们要做报导,这也就是标题了。

耀邦同志说,关于西藏的工作,中央已经发了一个“三十一号文件”。我们这次去也就是要实际看一看,同那里的同志研究一下,这个文件有没有不够完满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补充。发文件和考察,都是为了发展西藏的经济,使西藏人民的生活尽快得到改善。耀邦同志说,西藏人民是勤劳的、勇敢的、智慧的人民,但是他们现在还很穷,生活还很困难。我们党中央的政策,就是要治一个“穷”字,建设一个富裕的、文明的、团结的新西藏。

耀邦同志对记者们说,要治“穷”,首先是两条:第一要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第二就是要团结,加强民族团结。团结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没有团结还能有什么发展!他特别指出,我们所说的民族团结,在西藏,与在别的民族地区不同,与内蒙、新疆以及青海等省区不同。西藏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地区,基本上是藏族。所以,团结问题在这里主要是我们进藏的汉族同志(包括军队和家属)同广大藏族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我们的某些汉族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问题。

接着,耀邦同志讲了中央为发展西藏经济,准备采取一些非常措施,也可以说是几项大政策。讲到为什么要采取这些大政策的理由,他说,西藏是个什么概念呢?第一,它拥有全国八分之一的面积;第二,人口不到二百万,只相当于全国的五百分之一,而且现在还很穷。二十九年来,中央和全国人民给了西藏很大帮助,总投资达四十五个亿。可是国家从西藏人民中征的税收、公粮总值不过五千九百万。二十多年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广大干部工作也是努力的。之所以没有把经济发展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和提高,根本的问题是,多年以来,一条极左路线对我们党的民族政策的破坏很大,在工作上硬搬内地的一套,搞“一刀切”。因此,我们在民族地区的政策,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考虑一个根本的方针,就是充分尊重西藏人民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自主权。这是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

耀邦同志简明扼要地把中央考虑的几项非常措施概括为六个字:“免征、放开、走人”。免征,就是全部免去全自治区群众的农牧业税,时间至少两年。不但免农牧业税,还不准随便向群众无偿征用劳动力。放开,就是在所有的经济活动领域,都要放宽政策,不要乱加限制,自留地、自留畜,群众自己能搞多少就让他们搞多少,房前屋后人家爱种什么就种什么。生产队更要有充分的自主权,群众手里的东西允许人家自由交换。生产队一般不要过大,联系产量计算报酬,包产到组,到户,到人,都可以因地制宜。总之,怎样对生产发展有利就怎样发展。走人,就是要逐步地把历年进藏的汉族干部大部分调回内地安排工作和生活,只留下少数工作上确实最必要的,并且要求他们服从组织分配,全心全意为西藏人民服务,加强同西藏人民的团结。

5月22日上午11点四十分,飞机按预定时间平稳地降落在雅鲁藏布江畔距拉萨一百多公里的贡噶机场。区党委代理第一书记阴法唐和西藏党政军负责人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郭锡兰、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巴桑、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竞波、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科·顿珠才仁、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洛桑慈诚、全国政协副主席,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帕巴拉·格列朗杰、西藏军区政委孙玉山、郎杰等到机场欢迎。在此以前,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杨静仁于五月十四日到西藏进行调查研究。

第一次来西藏的人不要活动量过大,要注意休息。还要注意随时增减衣服,千万不要感冒。由于缺氧,感冒了不但不容易好,而且还会引起别的疾病。

后来证明,主人千叮万嘱是有道理的。耀邦同志就因为没有休息,到达住地后连续开会,兴奋地同自治区的同志们谈工作,所以,第二天就真的病倒发烧了。他裹着被子坐在床上听汇报,商量问题,听取意见。

耀邦、万里同志到达拉萨以及他们当天一些重要谈话内容,第二天《西藏日报》和拉萨电台都作了醒目的报道。

我们到达第二天也就是消息公布的当天,5月23日,是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十七条协议签订二十九周年纪念日。经耀邦同志提议,要在这一天举行一个茶话会,邀请西藏各方面的人士参加庆祝,同时征询他们对西藏工作的意见,动员大家“同心同德建设新西藏”。

茶话会一片欢乐,非常热烈。充满了亲密团结的气氛。许多藏族上层人士,穿着节日的民族服装出席了这次盛会。遗憾的是,耀邦同志由于过于劳累,到晚上已发烧三十八度多。没有能够出席。万里同志在会上代表党中央和耀邦同志对参加茶话会的藏族、汉族干部和各方面人士表示亲切的慰问,表达了中央对西藏人民的关怀,并扼要地讲了中央为发展西藏经济、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将要采取的一些非常措施,受到与会同志的热烈欢迎。当年参加“十七条协议”制定和签字的当事人阿沛•阿旺晋美等同志,以及其他几位藏族上层人士和自治区的领导同志都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单摔坦率地对西藏今后的发展前景和工作提出了希望和建议,表示了要努力建设新西藏的决心。

这次中央领导同志来到西藏,正逢全自治区各地、县的主要负责同志齐集拉萨开工作会议,总结工作,座谈讨论如何贯彻中央“三十一号文件”精神的问题。这样,就使中央领导同志能够直接接触各地、县的负责人,向他们做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下边的同志也可以面对面地向中央领导同志反映问题、意见和要求。

耀邦同志生病期间,万里同志一直在不倦地工作。他分批地把参加会议的地、县委书记们请来座谈,听他们汇报情况,耐心地向他们讲中央的政策。每次座谈会都开得生动活泼,大家畅所欲言,思想也很解放。耀邦同志稍有康复,两位领导同志就一起继续在拉萨进行一系列调查、访问,同多方面的人士接触谈心。地方的同志们被中央领导同志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领导作风深深感动了。

5月25--27日万里分别与日喀则、阿里、昌都、山南,拉萨地区参加党委扩大会议的同志座谈,杨静仁(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赵振清(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区党委代理第一书记阴法唐、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郭锡兰、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张向明、曹旭等参加了座谈。
27日,胡耀邦召集藏族干部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洛桑慈诚、自治区教育厅厅长多杰才旦、出版局副局长彭哲等座谈,商讨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西藏教育事业的问题。组建西藏大学,并把任务落实在彭哲身上,到1985年西藏大学就正式开学了
 
抵达拉萨后,耀邦同志把在途中的这些谈话内容,和万里同志一起,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地同当地的领导同志讲,并且根据考察的情况,他们又作了许多具体的补充。最后集中形成了五月二十九日耀邦同志在拉萨五千人的干部大会上作报告

    胡耀邦说,二十九年来西藏的成绩是主要的,已经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近三年半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中央的文件理解得不深刻,跟得不及时,有没有这个缺点,请你们想一想。不去算细账,现在大家要团结起来向前看,同心同德为四化,首先从区党委做起。西藏现在的情况并不十分美妙,人民群众的生活没有多大提高。他第一次提出“为建设一个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而奋斗”的战略目标。他指示西藏在一个时期内要办好六件大事。
(一)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行使民族区域自治权利。凡不符合西藏情况的可以不执行或者变通执行,不利于民族团结、不利于发展生产的,可以不执行。要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行使自治区的自主权利,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法规和条例,保护民族的自治权和民族的特殊利益。

(二)根据当前西藏自治区相当困难的情况,要坚决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大大减轻群众的负担。要确定在几年之内免除西藏人民的征购任务。征,肯定要免去;购,也不分配任务。取消一切形式的摊派任务。免去一切额外的、无偿的摊派任务。对农牧民的产品可以实行议购、换购,互相调剂,免除分配任务。这个政策可以促进农牧业的发展。



(三)要在所有的经济战线上,包括农、牧、林、财政、商业、手工业、交通等所有的经济战线上,实行特殊的、适合西藏的灵活政策,目的是为了较快地促进西藏经济的发展。西藏没有什么纯农业区,一个是农牧区,一个是林牧区,一个是纯牧区,单单搞农业没有出路。要搞多种经营,搞农牧结合、林牧结合,搞手工业。政策要放宽,不要老想粮食,就是冬小麦、青稞。要根据当地群众的需要和自然条件,充分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要搞好各种形式的责任制,认真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政策,充分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农民愿意种什么就种什么,不要干涉。搞灵活政策,按实际办事,把干部和群众的手脚放开,屋前屋后种点瓜果、树木等,都是自己所有。生产队过大,不好管理,影响生产发展的,要适当缩小。自留地、自留畜要多发展一点,一户养几十只羊、几条牛。要发展副业、手工业,困难的,国家可贷款。不要怕富,农民富了,国家才能富。政策要放宽,放宽,再放宽。

(四)要把国家支援的大量经费,用到促进和发展农牧业生产,用到藏族人民日常生活的迫切需要上来。国家给西藏的经费,比给其它省、区都要多。中央还将进一步增加给西藏的经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西藏是最优厚的了。过去由于经验不足,钱用得不得当,有的浪费很大。要总结经验教训。从今年开始,钱怎么用,对国家支援的大批经费、物资、设备,自治区党委要认真讨论,不许一个人作主,要精打细算,统筹兼顾,要用得恰当,主要是要用在“一个发展,两个提高”上,也就是首先要用于搞好生产,发展西藏的经济,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西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要真正为西藏人民办几件好事。脑子里要有为藏族人民服务的观念,真正为人民办点好事。每年一定要为藏族人民办几件好事。

(五)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大力恢复和发展西藏的文化、教育、科学事业。西藏有世界闻名的藏族古文化,有很好的佛教经学,优美的音乐、舞蹈,还有藏医、藏戏等,这些都值得认真研究和发展。对西藏的文化要好好继承和发扬。现在西藏的教育事业发展不好。要考虑西藏的特点,办大学、中学和小学教育。现在寺庙里的一些文物经典搞坏了,要认真保护、整理和研究。在西藏工作的汉族干部必须学习藏语、藏文。要把藏语藏文当成必修课,否则就脱离群众。热爱少数民族不是一句空话,要尊重藏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尊重藏族人民的历史文化。


(六)正确执行党的民族干部政策,要极大地加强藏、汉族干部的亲密团结。进藏的汉族干部对西藏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是有贡献的,他们艰苦奋斗、勤勤恳恳,是有成绩的。但是,也有少数同志,有点不正之风。
这些不正之风是:一,违反民族政策,损害民族团结;二,利用职权,安插私人;三,闹派性,搞小圈子;四,不负责任,浪费国家和集体财产;五,搞特殊化,请客送礼。
二十九年来,培养和成长了一大批优秀的、能干的、能联系群众的藏族干部。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最大胜利之一,也是汉族干部对藏族的帮助和贡献之一。汉族干部要为他们的成长表示高兴。党中央号召我们解放思想,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新情况,就是大批藏族干部已经成长起来了;新问题,就是让他们多挑担子。在两三年内最好两年,把国家的脱产干部(不脱产的要全部是藏族),的藏族干部占三分之二以上。医生、教师、科研人员不受此限制,越多越好。地方上的汉族干部留下百分之十五不走,其余的调回内地。走的办法自下而上报名,组织决定。最好两三年内使国家脱产干部中在西藏工作的汉族干部完成了历史任务,走是光荣的。共产党员要执行命令,回去时,组织上要绝对负责安排。在西藏工作的汉族干部为西藏建设事业出了力,有些同志没有家,组织上不能不管。走的同志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要有计划地回内地安排工作。这样做三方面都满意:党中央满意,汉族干部满意,藏族干部和人民满意。
同时还宣布:西藏在3至5年内实行免征、免购政策;以l980年中央给西藏的财政补助为基数,从1981年起每年递增10%。耀邦同志说,办好这六件事,认真实行这六条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希望两年到三年内,扭转西藏人民贫困的局面,两三年、五六年要超过三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十年就要大幅度地富裕起来。

5月30日上午,胡耀邦来到拉萨东郊十五里处的纳金水电站。纳金山下河水奔流,电站的机轮在飞转。他走进厂房,察看了发电机组,向工人仔细地询问了生产和生活情况。他对工人们说:修这样的电站,就是为西藏人民做了好事。可惜我们还做得太少了。他希望大家多做这样的好事,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干部都要时刻想着为人民做好事。为了解决西藏人民的用电问题,在这之前,他曾经同水电厅的负责同志和工程枝术人员交谈。他了解到,西藏缺煤,发展火力发电有困难,但水力资源很丰富,可以搞水力发电,就和大家研究如何发展水电事业。他建议,多搞小型水电站,这样投资少,又省工。
胡耀邦同志看了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等处名胜,对西藏的文化很感兴趣。接着,他又同熟悉西藏文化教育情况的专家进行座谈,具体研究并一起讨论了发展西藏教育事业的方案。

他在拉萨还接见了恰巴,原来,胡耀邦五十年代初担任团中央书记时带领中国青年代表团,出访莫斯科、布加勒斯特,恰巴是团里的藏族青年代表。此时,恰巴已经是人民银行西藏分行的副行长,听说总书记找他,恰巴兴奋地说:“真想不到,总书记还记得我!”此事在拉萨很快就传遍了。这次是党中央总书记亲自到拉萨来和藏族干部汉族干共同商量的对西藏工作特殊灵活的方针和政策,受到西藏人民和干部的热烈欢迎。躺在病床上的班禅后来听传达后很高兴地用藏语讲:“中央现在这么好的政策,对我们藏族这么关怀,就是拿着棍子赶,我们西藏人也不会走的。”学了汉语的藏胞不断和汉族同志同亨黄遵宪的诗:“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我们就要回北京了。离开拉萨的头天晚上,耀邦同志在同自治区的同志研究完工作后嘱咐说,中央的方针定了,你们就大胆工作。杨静仁同志、赵振清同志都还要留下来同你们工作一段时间,有什么问题随时同他们商量。中央拨给的钱,你们要好好用,每年都要为西藏人民扎扎实实地办成几件好事。明天我们走,你们开你们的会,办你们的事,不要送我们。同志们只能同意了。

5月31日,胡耀邦在西藏自治区考察工作后返回北京途中,在青海格尔木县[1980年6月14日改县复设格尔木市,为副地级市。1992年设立省计划单列市]作了短时间的停留,对青海省各方面的工作作了重要指示。胡耀邦详细询问了青海省工农牧业生产、人民群众的生活、牧区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民族关系等各方面的情况,说,我在西藏自治区干部大会上讲的六条,基本上符合你们青海的情况,可以参照研究执行。他们强调要把政策再放宽些;要搞好民族团结,要充分行使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权利。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中央下决心对西藏自治区实行特殊灵活的政策,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目的在使西藏人民尽快富裕起来。我们在西藏各地亲自听到干部、群众的反映,都一致认为,中央的决策不仅非常及时,而且抓住了要害。好几位县委书记亲口对我们说,他们听到耀邦同志的讲话特别受鼓舞。而对他们鼓舞最大的是指出西藏人民还很穷这个最基本的事实。过去,谁说西藏“穷”,人民生活不好,就说你这是“否定成绩”了。有的藏族干部也不敢反映藏族群众的意见,比如你要反映说,藏民不喜欢吃小麦,要吃青稞,有人就问:“旧社会你们吃什么?现在有小麦吃还嫌不好!”等等。现在好了,中央指出了“穷”这个基本事实,并且决心要治“穷”,这就有奔头了。有的同志说,实行免征农牧业税,休养生息,原来我们连想也不敢想,群众听到了一定会从心眼里高呼“共产党万岁”的。一些书记同志们说,只要照中央确定的政策办,保管一两年、两三年,西藏的经济就会有个明显的发展,人民生活很快会得到改善。个别别有用心的人想利用中央调整政策的时机,故意制造混乱,搞挑拨、分裂、破坏活动是根本违背西藏人民利益的。

总之,从我们接触到的干部、群众对这次以耀邦同志为首的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到西藏解决问题的反映来看,由于中央的政策符合实际,大得人心,西藏地区的发展一定会是相当快的。西藏的未来是大有希望的。

《侧记》是二十年前我随胡耀邦总书记一行去西藏考察回京后写的一篇“通讯”,如实记录了考察过程中的一个“侧面”。能有此行,笔者终生难忘。所见所闻感受之深,促使我情不自禁非把这段经历记下来不可:一来留给历史,二来及时传给未能获此“殊遇”的同志和朋友们共享,以广见闻。

先说几句关于“殊遇”的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耀邦同志当了党的总书记,仍继续兼着中央党校复校之初就担任的副校长。我作为他在党校的秘书。在办公室(后改办公厅)任个副主任,负责同他经常联系。耀邦同志等中央领导准备去西藏考察的信息党校知道后,有同志建议我请示一下耀邦,希望他顺便带点党校的人随行去做调查研究。党校有个“西藏民族干部班”,开办不久。还是耀邦副校长倡议的,教学上也有需要。另外,西藏自治区领导热地同志正在党校学习,也向我表示,他想请几天假跟耀邦回去当个向导。

我反映后,耀邦同志处传他的话说:“中央这次去西藏,主要是同当地领导和群众共商‘治穷’‘致富’大计的,时间不长,走的地方也不会多;而且随行人员已定不准备多带人。热地同志来学习就不要去了,党校同志就让维仁同志一个人跟我们去吧!”

时间已过很久,已很难描述当时我获此“殊遇”的激动和喜悦心情!长久以来,在我的心目中,要想去一次西藏比出国还要难呢!无意之中获此良机,怎么能不感奋异常。时间很紧,我几乎连行装都来不及置备,提个包,背了架旧相机就跟上“考察组”登程西去。


没想到,这次我竟然有机会随耀邦同志等中央领导西藏一行。我与耀邦同志有五年的工作关系,去西藏是仅有的一次跟他外访。当时我的身份当然不是“记者”。随同采访的饿记者是新华社专派的。我是没有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的“随员”。平时,我们在耀邦身边工作,他是很鼓励我们写东西的。如果你主动写了稿子愿意送给他看,他会很高兴认真帮你修改,连错别字都会帮着改过来。特别是针对一些现实问题写出了有点独到见解的稿子,他还会批上几句勉励和赞扬你的话,并指出优缺点帮你提高。

我写《侧记》不属于这类文稿,象是新闻记者写的“报道”。内容主要又涉及他的活动。由于当时我没有想过公开发表,也就不必事先向他打招呼了。后来真要公开登出时,我心里多少也有些顾虑。

邓小平点将   阴法唐任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 《大地》 (2006年 第五期)


    1980年的春天,时任济南军区副政委的阴法唐因心脏早搏正在军区总医院住院,济南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和政委肖望东突然接到总政转来的中组部的电话,中央决定阴法唐进藏,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
两位军区首长颇有点为难,阴法唐已在西藏干了二十年,再让人家进藏,于情于理说不过去,有点不好意思找他谈。数天后,中组部副部长赵振清的电话打进阴法唐的病房,直截了当亮出了中央的意图。阴法唐遽然一惊,说坚决服从中央的决定,但我在住院,心脏早搏,已经住了三个月了。再说我离开西藏十年了,西藏情况也不熟啊。
“这个情况好办。”赵正清说得很干脆,“中央领导要找你谈话,病好了,你来北京一趟。”
放下电话,阴法唐就很快请医生办出院手续,上北京。”
魂牵梦萦的西藏,暌隔了12载的西藏又再度入梦来。
阳春三月天,北方的天空渐渐变暖了,中国开始沉浸于改革的春天里。阴法唐从济南登车进京。
接他的小轿车驶入西单中组部重地。车在雨檐下戛然停下,“阴书记,请!”已有人引领他往中组部部长宋任穷同志办公室走去。刚推门而入,时任党的总书记的胡耀邦和中组部部长宋任穷站了起来。“法唐同志来了!”宋任穷部长率先说话。
“宋部长好!”阴法唐与宋任穷是老相识了。
“这是耀邦同志!”宋任穷介绍说,“今天由耀邦同志与你主谈!”
个子不高的党的总书记伸出热情的大手,幽默地说:“欢迎我们的红色封疆大吏啊!”
“耀邦同志好!”阴法唐向党的总书记行了一个军礼。
“坐,坐!”胡耀邦招呼阴法唐坐下说,“法唐同志,我们可是第一次见面啊!”
“是!”阴法唐点了点头,“当年你在川北,我们在川西。随后十八军就进藏了。”
“你在西藏呆了多少年?”胡耀邦问道。
“20年多一天!”
“不短了,真的不短啊。不过,这回又得让你进去了。”胡耀邦话峰一转说,“中央决定将任荣同志从西藏自治区第一书记位置上调出来,考虑接任人选时,一位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也点了你的将。”[1980年初春,中央准备对西藏自治区第一书记换将时,刚从广东省委书记任上调中央管民族统战工作的习仲勋,向小平同志推荐一个人选:周仁山。小平说已经有了。习仲勋说是谁。小平说了三个字:阴法唐]
阴法唐要下问。
“天机不可泄露。”胡耀邦感慨地说,“对派你进藏,有何想法?”
“坚决服从中央的决定。”阴法唐回答得特别干脆。
“西藏的领导班子,都是当年十八军的老人。”胡耀邦对班子建设提出了要求,“过去你在经武、国华同志麾下工作多年,对他们经营西藏的韬略、传统和作风都非常了解。我只送你一句话,西藏无小事,民族宗教问题如履薄冰,要按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团结党委一班人,大刀阔斧地搞好改革开放,平反冤假错案,把西藏的经济搞上去。”
阴法唐点头承诺说:“我会按总书记的指示办。”
“听说你前段时间住了院,身体零件有问题吗?”胡耀邦关切地问道。
“有点早搏,并无大碍。”
“这就好,在西藏工作,关键是一个作风深入的问题。”胡耀邦说,“法唐同志这次进去,要做好准备,至少要干个三四年。”
宋任穷插话道:“法唐同志我了解,工作作风很深入,还可以干长一点,不局限三四年。”
“这可是宋部长说的啊。”胡耀邦仰天笑了,“你先参加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会议。你先进去,会议一结束,我与万里同志马上进来。”

    1980年3月16日,中央关于任荣、阴法唐职务的任免通知 一、免去任荣西藏自治区、西藏军区的职务,调回内地,由总政治部另行分配工作。二、调济南军区副政委阴法唐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委员、常委、代理第一书记,西藏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2月23日,中央通知阴法唐任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