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子荣:天下为公新境界
——浅评胡耀邦二改旧联
据2008年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人民的心声——纪念胡耀邦诗词集》一书所载,河南省南阳诸葛亮祠大门上有这样一副对联:“心在朝野,原不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1959年,胡耀邦来到河南检查工作,看到这副对联后,对陪同人员讲:“我来改一改,看好不好?”于是,他指着对联高声吟道:
“心在人民,原不论大事小事;
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明朝顾宪成在东林书苑有这样一副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981年,北京有人针对一些问题有情绪,便模仿这副对联写成:“风声雨声不吱声,了此一生;国事大事不问事,平安无事。”胡耀邦知道后,认为此联太消极,又将它改为:
“风声雷声悲叹声,枉此一生;
险事难事天下事,争当勇士。”
胡耀邦所改之对联,就对联艺术来讲,皆属宽对。但都高屋建瓴,不失大手笔、大气魄,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天下乃万万人之天下,而非一人之天下。胡耀邦所改的第一联,“心在人民,原不论大事小事”,要比原联“心在朝野,原不论先主后主”,视野何其开阔,更见有海纳百川之胸襟。一个“原”字,在胡耀邦这里,还可以看出民大于天,群众之事无小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俯首为牛,甘当公仆之思想,溢于言表。而“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比“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就其无我精神来讲,更凸显高尚,表现出了一位身居要职的共产党人大公为怀的共产主义情操,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
胡耀邦所改的第二联,是真对北京当时遇到问题产生情绪的人所言的。联言:“险事难事天下事,争当勇士”而不该“风声雷声悲叹声,枉此一生。”人生豪迈,当以叱诧风雷;沧海横流,更显英雄本色。应该说,此联富有这种坚韧不拔,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战斗精神,以萎靡者心灵之振奋,一扫沉沉郁郁之胸怀。从而,勇敢的面对现实的挑战,在有限的生命中,为祖国和人民多做些有益的事情。纵观胡耀邦的一生,敢于叱诧风雷和“争当勇士”的这种战斗精神,他从少年时代一直相伴到晚年岁月。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他不顾“丟刀”,“砍旗”之政治风险,毅然地组织和发动了真理标准大讨论,亲手奠基了中国改革开放大业,使中国革命走向了新的历史转折,挥写了他人生乃至中国历史最辉煌的一页。另外,敢于“争当勇士”,较初联只是“事事关心”,更富有一种富于实践和牺牲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凡是有它的局限性,历史亦如此。因此,笔者并无意贬低二副原联乃至北京某君所改之顾联,只是赞扬胡耀邦以其崇高的共产主义情操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赋予了其崭新的思想境界,也是他伟大,光辉一生最好的写照。联云:
二改旧联,富于实践,天下为公新境界。
九州豪杰,无畏牺牲,笔端见勇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