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力:难以忘却的记忆——缅怀敬爱的耀邦总书记
今天,是耀邦总书记101周年诞辰纪念日,此时此刻,我不禁追忆往昔,遥想起在他老人家身边工作过的岁月。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但是他的音容笑貌时时出现在我的脑海。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严格要求的态度;对同志无微不至、温暖如春的关怀;对群众疾苦、百姓民生的体恤深深影响着我们,感染着我们,成为我人生历程中最珍贵的记忆与财富。
坚韧执着,克己奉公
1980年中央书记处成立的时候,组织上调我到中央书记处办公地一一勤政殿工作。虽然时间一晃过去了30多年,在耀邦同志身边工作时的经历,却象是发生在昨天的事情,他工作时的场景和神情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作为国家领导人,他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有时甚至都不愿让吃饭占用宝贵的工作时间;他几乎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这样的概念,总是以办公室为家,常常到了深夜还在埋头处理公务;他对工作十分专注投入,常常因为国家大事紧锁眉头,陷入沉思,以至于工作人员走到他的身后,他都毫无察觉。我在勤政殿工作的三年中,在记忆里,耀邦同志除了出席公务活动外,几乎没有在饭桌上吃过一餐饭,通常是在茶几上简单地摆上普通的两菜一汤,一顿饭常常只是随便吃几口,便又埋头开始工作。有时为了能让耀邦同志吃得多一些,我就站在一旁和他说说话,分散他的注意力,好让他多吃上几口饭菜。一次饭后我半开玩笑地问耀邦同志:“您还记得刚才吃了些什么菜吗?”他笑着摇了摇头。我们知道,他哪里记得饭菜的好坏?他心里惦记的是工作,是责任,是国家兴亡。
1981年6月,在筹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期间,由于持续不断的超量工作,耀邦同志患重感冒并发起了高烧,身体非常虚弱,但他仍然坚持自己动笔写稿、审稿。
耀邦同志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也要求家人处处以身作则。由于他工作繁忙,常年以办公室为家。家人来看望他时,耀邦同志都会特别叮嘱:如果留下吃饭,必须自付餐费。他清正廉洁的形象始终影响着他身边所有的人。
亲切细致,平易近人
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尽管耀邦同志忙于治国理政的大事,但仍然没有忘记关心我们这些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员。有一段时间,他留意到我的情绪有些低落,便主动向其他工作人员了解我当时的情况。在得知我因个人情感问题与父母产生矛盾与分岐时,耀邦同志放下手头的工作,走到值班室门口对我说:“走,小张,我们到外面散散步、聊一聊。”我跟随耀邦同志一起走到中南海赢台,他仔细询问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谈了他对子女恋爱婚姻的看法,最后以长辈对待晚辈的姿态给了我许多真诚的建议。耀邦同志工作繁忙,时间宝贵,但那次的谈话耽误了他近40分钟的时间,这让我既感动、又内疚。这件事让我和我的父母都非常感动,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能在百忙中对身边的普通工作人员做到细致入微的关怀,实在难能可贵。我曾多次听到耀邦同志对身边的领导同志提出要求,“思想工作要深入细致,尤其是我们身边同志的思想工作,只有做好身边的工作,才能做好更广大的工作。”
1984年年初,我已调回湖北工作,但耀邦同志来湖北考察时还不忘曾经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当我带着新婚的喜糖喜烟来到耀邦同志下榻的东湖宾馆看望他时,他非常高兴地将这些喜糖喜烟分发给现场陪同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并笑着对大家说:“请大家吃我们小张同志的喜糖。”之后,又关切地询问我回到湖北后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这份关怀如春风一般温暖,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也是激励我一直努力做好工作的动力和源泉。
心系民生,体恤民情
耀邦书记心系百姓生活,平时特别注重与群众交流,总是想方设法了解人民生活的真实情况。有一次放假,我们去王府井购物。回来后,耀邦同志问:“小张,放假去哪里了呀?路上交通方便吗?”我回答说:“去了一趟王府井,人很多,刚进去还没买到东西就被挤出来了。”耀邦同志听后,马上陷入了沉思,他由此联想到由于商业网点少,给老百姓购物带来的诸多不便,并进一步论证了扩大商业网点规模的必要性,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人民群众购物难的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每年我们回乡探亲返京时,耀邦同志都会仔细的询问和了解我们家乡生活的情况。他希望了解到最基层的情况,倾听老百姓最真实的想法。因此也让我们自己养成了习惯,就是每次探亲都带着“任务”去听、去看,去关注家乡的经济建设,关切家乡百姓的生活状况。耀邦同志还会利用散步的时间,抓住机会询问遇到的一些小战士的家庭情况。战士们大多来自于农村,耀邦同志通过他们更多地了解到中国农村的现实状况。基于这些调研,耀邦同志为百姓民生做了许多实事。
如今,耀邦同志已经离开我们27年了,但他在我心中刻下的一切难以磨灭!我的耳边常常响起他那熟悉的声音,我的脑海常常浮现着他那慈祥的笑容。历史永远铭记他,人民永远怀念他,他对党忠心耿耿、对祖国尽职尽责、对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前行的动力。
2016. 11. 20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