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耀邦

孙志强:好大一棵树

——服务人员心中的耀邦同志
发布时间:2016-11-22 21:22 作者:孙志强 浏览:357次
 

尊敬的各位老首长、老同事、老战友:

 

大家上午好!

 

 我是孙志强,1984年至1987年曾在勤政殿做服务工作,主要负责书记处书记和中办主任日常办公、会议的服务保障。我们工作平凡琐碎,但岗位使命光荣。我们有三名战士24小时轮流值班,晚上秘书们下班后,只有我们和警卫室同志与耀邦同吃同住。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几件亲身经历的事情。耀邦同志为总书记为党和国家呕心沥血,常年吃住在办公室。有一次,好像是因某地知青返城上访,耀邦同志连夜召集中办、北京市及有关部门领导开会讨论。熬到11点多,大家劝先他回房休息,但不到半小时,他又想起了重要意见,竟光着脚,穿着睡衣,跑出来告知添加几句关键内容。总书记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时时感动着大家。

 

第二件事。 1986年我回家探亲一个月。回来后的一个晚上,我给他送饭时,耀邦同志突然问我:“好久没见你了,怎么脸都晒黑了?”我说探家了。“你老家哪里啊!”我说河北肃宁。“噢,肃宁啊!我在晋察冀时去过,属冀中军区,县城很小,还很穷吗?”我说改革开放以来有好多万元户了,还有盖楼的。他笑着说:“要承包嘛!包得彻底一点,农民就有积极性了。”三十多年了,这次对话我仍记忆犹新。我们一般晚上11点搞公共卫生,习惯性地会看一下耀邦同志办公室,看他睡了没有。大部分时间,灯是亮着的,甚至半夜的时候,我们还常常碰到他在走廊里与李秘书散步,他还主动给我们的推水车让路。有时候我们图省事,天还没完全黑就把走廊灯打开了,耀邦和启立同志经常又把灯关掉,节省用电。

 

第三件事。1985年,耀邦同志家里公务员探亲,领导派我临时在家里照顾李昭奶奶。相对于勤政殿的工作,我感觉照顾李昭奶奶太轻松了,因为首长很少回家,奶奶平易近人,对我们几乎没有要求。记得有一次,她带我和她原单位同志坐一辆十二座面包车,一路颠簸去延庆大山调查农民养羊项目。她嘱咐我和同行的同志不要特意介绍她。我们在村里和农民一起吃围餐土菜,当地村民和干部都不知道这是总书记夫人。

 

 当年的勤政殿,就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大家没有奢望,仅凭着高度自觉各司其职。看到总书记夜以继日,为党和国家操劳,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好本职工作。在朱处长(大家都叫他勤政殿殿长)带领下,我们也把151当家,把耀邦同志当我们的家长。每次他外出考察或出访,我们都随时关注新闻联播,看他走到哪里了。得知他要回来,我们会把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很早就到大门口迎候。我还调皮地趴在地上听防弹红旗震动,以此判断还有多远。首长每次下车后,都像见到家人一样,高兴地和每个人握手!我们知识竞赛获了奖,他给我们签字勉励。朋友送给他的土特产,他让分给工作人员分享。他出访带回的双卡录音机,也放在我们值班室公用。勤政殿时常欢歌笑语,上下级间其乐融融!

 

 

对于耀邦同志的突然离世,在座各位恐怕无不以泪洗面。每逢四月十五日十一月二十日,我们就像怀念自己长辈一样怀念他老人家,他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感谢去年经朱处长请示满妹,同意我到浏阳参加湖南百年纪念活动,并和几位同事到共青城祭拜耀邦同志,朱处长特别嘱咐给耀帮同志墓前点一颗烟。

 

 

   我们给他老人家跪拜时,旁边的游人被我们的亲情感染,自发和我们一起行跪拜礼!并说现在像耀邦同志这样的领导不多了,你们曾为耀邦同志服务过,全国人民都感谢你们啊!

 

 

 在此,我建议今后每年都举办这样的追思会,最好是到浏阳故居或共青城,大家AA制,我们都愿意!

   敬爱的耀邦同志!好大一棵树,我们永远怀念您!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