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耀邦

钱江:胡耀邦和华北战场名将陈正湘 (下)

发布时间:2024-04-10 16:46 作者:钱江 浏览:224次

正文:谨以此文纪念35年前辞世的改革开放前驱者胡耀邦

胡耀邦和陈正湘在寨西店为战前部署的争论停息下来。

话是怎么说,毕竟是自己的意见被否决了,胡耀邦有些闷闷不乐,会议结束后就坐到炕头一角看书去了。被司令员陈正湘看在眼里。(2003年6月27日在北京访问陈正湘秘书石同欣的记录,他转述了陈正湘的回忆)

1.陈正湘的部署大获全胜   

陈正湘布下口袋阵,只等了一两天。(1947年)1月22日下午,国民党军从新乐县方向出来一个团千余人,冒死奔寨西店而来。

这支敌军兵力不足,孤军深入,哪里是陈正湘的对手。1月27日上午,援敌进入四纵设伏地域,只4小时即被全歼。

打援成功,陈正湘即命配属的冀晋独立旅进占新乐,四纵主力掉头包围定县,1月28日晨开始攻城,到中午将守城之敌3400人全歼。以胡耀邦为主任、王昭、方国华为副主任的“城市接管清理领导小组”进入定县接管政权。    

定县战斗,陈正湘、胡耀邦纵队登城进攻。 

此次“保南战役”历时9天,四纵和配属部队共歼敌8000余人,攻占望都、新乐、定县 3 座县城,使冀中、冀西解放区连成一片,为日后晋察冀野战军实施大规模机动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役后,四纵得到扩充,全军下辖3个旅,每旅7000余人,作战能力明显增强。

2.胡耀邦坦诚自己的不足

 四纵攻占定县以后,开了一个2000多人的庆功大会。政委胡耀邦上台讲话,坦率地告诉指战员们,这次战斗的胜利是陈司令员正确指挥的结果。司令员的判断和决心,经过战场实践,表明是正确的。

胡耀邦的讲话诚心诚意、发自内心。曾有过的心中不快,早已随着战斗胜利烟消云散了。

胡耀邦的真诚与坦率,深深感动了陈正湘。战役后他和胡耀邦有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

陈正湘对胡耀邦说,你是总部下来的,热情很高,很愿意打仗,但是过去实战经验少,现在到战场上来,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我是从一个士兵打上来的,实战经验多一些。这些经验,都是在战争中战友和战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在一起工作,希望你得到更多的实战经验。现在你已经担当重要的任务了,也许你今后还会担当更加重要的工作。所以,我们要相互支持,每打一仗,前进一步。(2003年5月23日在北京访问陈正湘之子陈炜,2003年6月27日访问陈正湘秘书石同欣的记录)

陈正湘和胡耀邦,并没有因为战役前作战意见分歧而闹起矛盾。相反,通过争论和实战,这对司令员和政委的关系更加融洽。

久经战场厮杀的将军,通常喜欢回顾自己的胜利战绩,亦属人之常情。陈正湘的可贵,在于他临战之际,并不强调自己的决心和谋略的正确性,而是多方分析战局,甚至委曲求全,结果还是力排众议,使战局向全胜发展。    

胡耀邦呢?他有勇气在此后的许多场合承认自己在指挥上的不足,说到要向陈正湘学习,使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

“文化大革命”后期的1975年7月,赋闲多年的胡耀邦到中国科学院主持工作,大力推行“整顿”政策。

上任伊始,他在科学院的会议上讲话,当众例举他和陈正湘在保南战役寨西店的分歧,以此说明陈正湘指挥作战比自己高明,说明为人做事,不要自以为是,要遵循规律办事。

头一次是在1975年8月26日,胡耀邦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全体人员会议上讲话,回顾自己的经历说,我是1946年5月回到张家口的,养了两个月的病,7月到四纵队,当时司令员是陈正湘。

“保南战役”打下寨西店之后:“我就发表意见,打定县去。定县有多少敌人?定县这个城很大,全国最大的一个县城,城墙42华里,7000多敌人。别的同志赞成我的意见,司令员就不赞成。”

结果按照司令员陈正湘的决心来打,围点打援,打胜了,再打定县,一举成功。

胡耀邦在讲话中说,打下定县:“开庆功大会两千多人,开庆功大会谁做报告?谁发言?当然政治委员先讲话,讲什么话?就讲这次打仗的经过,取得胜利,主要是司令员指挥的,司令员的决心是正确的,下面的同志还不懂呢。”

胡耀邦接下来说:“陈司令员这个同志打了几十年仗,(我)虚心点,向人家学习嘛!现在我同他还保持着很好的革命友谊。” (引自1975年8月26日,胡耀邦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全体人员会议上讲话记录)    

此后,胡耀邦还曾在不同场合说到这件事。 

3.胡耀邦和陈正湘的友谊

胡耀邦在科学院的讲话传到了陈正湘那里,他对儿子陈炜说:“这就是胡耀邦!好学、直率,不避讳自己的不足。这样的人实在难得。”

胡耀邦和陈正湘的友谊保持到他们生命的终点。

1971年末,胡耀邦结束五七干校生活回到北京,在家中读书学习。

长期战争磨损了陈正湘的健康。1947年11月石家庄战役后,陈正湘病情严重,不得不留在后方养病。他没有参加解放战争最后一年的战略决战,失去了指挥更大兵团驰骋更加辽阔战场获得更大战功的宝贵机会。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后来担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但是养病的时间居多。    

胡耀邦在定县作战后不久和陈正湘分手,到晋察冀野战军三纵队任政委,和司令员郑维山一起指挥作战。1948年8月,他升任徐向前兵团的政治部主任。战太原,出汉中,再进军西南,攻取成都后转业到地方,担任川北行署主任。

建国初期的陈正湘将军为伤病所苦,患神经衰弱,夜不能寐,遍访中医治疗。有一次,中医开出的药方中有“虎骨、川穹”之类的药。当时还没有珍稀动物保护一说,但“虎骨”在京城已经是稀罕的东西了。陈正湘得知胡耀邦主政川北,去信告知近况,希望战友帮助配齐药方。

胡耀邦接到陈正湘的信,马上安排秘书郎宗耀办理。胡耀邦认真嘱咐的神情,郎宗耀印象很深,很快把这件事办妥了。(笔者1999年3月访问郎宗耀的记录)

1952年夏天胡耀邦到北京,主持团中央工作。陈正湘和他有往来,但是稀疏了,因为他觉得胡耀邦工作很忙,自己养病得闲,闲人不要去打扰忙人。

“文革”大动乱,陈正湘因战功显赫免受冲击。

1971年接近年底,胡耀邦结束河南潢川“五七干校”生活回到北京,有一天去北京医院看病。这时,陈正湘的儿子陈炜在那里当医生。

陈炜走出诊室,意外发现胡耀邦正在外边的候诊椅子上坐着,赶紧上前打招呼。    

 得知眼前的医生是陈正湘的儿子,胡耀邦很高兴,请他在父亲面前代为问候。

 陈正湘听说胡耀邦回到了北京,马上吩咐备车,登门拜访胡耀邦。

这时是胡耀邦落魄之际,工作都没有着落,见到一同生死战斗的老战友前来探视,深受宽慰。这也是胡、陈两位晚年交往最为密集的时期。

几年后胡耀邦摆脱“文革”磨难复出,逐渐升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陈正湘将军又不到胡耀邦那里去了,为的是怕打扰人家工作。如有什么事情,陈正湘通常和胡耀邦书信往来,关于“一亩泉战斗纪念碑”的两封信就是这样来的。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病逝,陈正湘怅然若失,将胡耀邦的来信视作珍藏。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陈正湘倾力为家乡湖南新化县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四方奔走呼吁,颇有收获。

  1993年12月2日,陈正湘将军病逝于北京,享年82岁。

   ( 2024年4月10日)   

来源:钱江说当代史

推荐 推荐1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