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胡耀邦和华野名将陈正湘(上)
今年4月15日,是胡耀邦辞世35周年。
时间过得真快,然而耀邦的形象依然在历史长河中闪亮,而且越发光明。谨以此文纪念胡耀邦。
胡耀邦真正的战场纵横生涯,是1947年7月他进入华北野战军序列,担任第四纵队政委开始的。与他同为四纵首长的是司令员陈正湘。
陈正湘中将(1911—1993),湖南新化人,农民出身,1930年参加中央红军,由机枪手而排长、连长、营长,成长为红一军团中善打硬仗的指挥员。
长征中,陈正湘担任杨得志团的副团长,一路抢关夺隘,鏖战吴起镇和直罗镇。抗日战争中,陈正湘在晋察冀边区作战,任团长,与日寇厮杀在太行山。
陈正湘是著名的黄土岭战斗的战场指挥员,在这次战斗中,八路军炮手将侵华日军的“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击毙——他是死在华北战场上的日军最高指挥员。
陈正湘中将 1911-1993
解放战争中,陈正湘、胡耀邦纵队驰骋华北战场,战满城、攻定县。清风店战役,四纵北线阻击,将数倍于己之敌死死挡住,保证了战役全胜。华北战局至此翻盘大变。
然而胡耀邦和陈正湘相识和交往,却是在延安抗大就开始的。
1. 抗大同学, 救子恩人成搭档
抗日战争中,黄土岭战斗之后,陈正湘到平西军分区司令员。1944年3月,陈正湘染病不愈,晋察冀首长聂荣臻批准他到延安治疗。这年5月7日,陈正湘带着怀孕的妻子康捷抵达延安,到军委政治部组织部报到。
组织部长胡耀邦接待了陈正湘,他们早在长征到达陕北后就认识了,都是抗大二期同学。胡耀邦马上安排陈正湘治疗养病。
年底,陈正湘的长子陈新民(陈炜)在延安出生,因为食品不足,母亲康捷体弱无奶,眼看小生命岌岌可危。陈正湘只好向胡耀邦告急。胡耀邦从手头有限的资源中特批了一点羊奶给陈正湘夫妇,将小婴儿陈炜救出困境。(2003年5月在北京访问陈炜的记录)
胡耀邦和陈正湘都是1945年中共“七大”代表。这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投降。9月8日,陈正湘随聂荣臻、肖克、刘澜涛、罗瑞卿乘美军飞机回到晋察冀。
10月14日,胡耀邦率领一支数百人的“东干队”(即前去东北的干部分队)离开延安,向东北进发,这批干部都是要去东北解放区工作的。
这时,国民党军在美军协助下调运东北,速度很快。11月下旬,胡耀邦带队来到河北平泉县八沟时,正好和南方调来的国民党军遭遇,发生激烈战斗。
由于前进受阻,这支东干队退回承德重新安排。胡耀邦担任新组建的冀热辽军区政治部代主任,从此留在了华北部队。
1945年底,胡耀邦在承德患病,久治不愈,于1946年年初来到北平,住在翠明庄饭店军调处中共代表团驻地,到协和医院治疗后转到张家口,住进白求恩医科大学,由著名的日本医生稗田宪太郎治疗得到痊愈。
1946年7月,在张家口病愈的胡耀邦调任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政委。司令员正是陈正湘,老战友相逢在战场上了。
2. 合作首战保定一亩泉
1946年12月16日,国民党军刘化南部出保定,攻占满城,以迫使晋察冀野战军退出平原。聂荣臻抓住对手处于运动中的有利时机,发起满城东部战役。陈正湘、胡耀邦部设伏,于12月21日将纵队指挥部设在一亩泉村。
1947年8月,晋察冀野战军4纵指挥员合影。左起:副政委王昭、政委胡耀邦、司令员陈正湘、政治部主任李昌、参谋长唐子安、副司令员曾思玉。
天亮时战斗打响,四纵11旅的32团向敌困守的道口村攻击。为保证战斗胜利,陈正湘、胡耀邦一起来到32团2营指挥所督战。纵队司令员和政委都到了营指挥所,这是很少见的。
战至上午10时许,四纵歼灭刘化南部两个团。同时,杨成武指挥三纵亦歼灭敌一个团。刘化南部遭此打击,迅即撤回保定。
满城东部战役总计歼敌 3000多人,在解放战争中属一般规模,但对晋察冀战局的影响很大,陈正湘后来回忆指出:“满城东部战役,是我晋察冀野战军撤出张家口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这次战役的四纵胜利,打破了拥有美式装备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我广大军民的斗争情绪,对以后扭转晋察冀战局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正湘《回忆录》,见石同欣编著《光辉的足迹——华夏名将陈正湘》,华艺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172页)
由于满城东部战役(又称“南齐战斗”)的重大意义,40年后的1986年,一亩泉村建成“一亩泉烈士纪念碑”,胡耀邦题写了碑名。
陈正湘应邀出席纪念碑落成典礼并讲话。
胡耀邦题写碑名的“一亩泉”烈士纪念碑
一亩泉战斗是陈正湘和胡耀邦共同指挥的,陈正湘拟好讲话稿后吩咐秘书给中央办公厅送去了一份,提出要求:如方便请总书记胡耀邦看一看。
在“一亩泉烈士纪念碑”揭幕仪式上,陈正湘讲了话。他做事严谨,按预先准备的稿子讲了。谁知到场的记者将一句话弄错,写入消息,次日见报了。
读到报上消息,急坏了陈正湘将军,由秘书打电话要求报纸更正,还发去了信件。但是若干天后,更正稿登不出来,他给胡耀邦写了一封信:
胡总书记:您好!
7月6日,受保定地、市委邀请,我参加了“一亩泉烈士纪念碑”落成典礼。在典礼仪式上,他们请我讲话。7日,《河北日报》头版发了一条消息, 消息中摘发了我讲话的内容。两天后(即9日)我看到报纸, 发现其中有一个地方搞错了,不知您看到没有?
消息的倒数第二段中讲:“抗日战争初期,我同耀邦等同志活动于保定南北广大地区……”, 这显然是把两个历史时期搞错了。我讲稿的原文是“抗日战争初期, 我曾率队活动于紫荆关、狼牙山以东及以南地区。解放战争时期我同耀邦同志和李志民同志曾率领第四、第二纵队活动于保定南、北广大地区。”讲稿当时即被河北的同志要去了。
发现这一差错后, (我)立即让秘书石同欣同志给《河北日报》社总编室挂了电话,说明了情况,要求他们尽快予以更正。
前几天, 我同罗元发等同志去易县参加“重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碑落成典礼”,在那里翻《河北日报》,看他们更正了没有, 结果未查到更正的字样。我准备再写封挂号信,请他们予以更正,以免以讹传讹,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陈正湘
1986年9月29日
陈正湘的信表明了对历史的尊重,不愿有攀附之嫌。胡耀邦理解老战友心情,很快亲笔回信:
胡耀邦致陈正湘信第1页
胡耀邦致陈正湘信第2页
正湘同志:
您好!
我没有订各省市的报刊,也没有时间看。我们有些记者对自己要求不严,不十分珍爱新闻必须绝对真实这条职业道德, 常常闯乱子。河北日报一位记者把你和我一同工作的一段历史弄错了。这件事,河北日报更正一下,当然好。如果不更正, 责任也不在你。因为你没有讲错, 而且留有底稿。
朱遵斌同志的历史我记不清楚了。他的历史遗留问题我可以遵嘱转告总政纪委郭林祥同志一声,请他们根据历史的本来面貌,实事求是地处理好。
新华社石家庄分社记者约你谈我们一起工作期间你所知道的有关我的一些情况,是否谈, 谈什么, 请你自己作主定。如果谈,最重要的当然是要实事求是。我相信你会把握住对人对事都严格遵守这条最重要的原则的。我的缺点、毛病,不但过去很多,现在也不少啦!
听李昭说, 你的身体还很不错, 甚感欣慰。嫂子和各侄儿和孙子们都好吧!
祝你们全家都幸福!
胡耀邦
(1986年)10月7日
胡耀邦致陈正湘信第3页
胡耀邦致陈正湘信第4页 (陈炜提供)
因为有胡耀邦的回信,一亩泉纪念碑讲话的事情也就过去了。
3. 当年鏖战时,胡耀邦和陈正湘一番争论
回溯当年,满城东部战役后,司令员陈正湘和政委胡耀邦有一场激烈的争论。
满城东部战役后,国民党军在保定以南,从望都至正定100余公里的铁路沿线处于守势,漏洞百出。聂荣臻、肖克决心以四纵为主力,发起“保南战役”,寻歼这条线路上的弱势之敌。
这时,四纵首长配备齐全,曾思玉任副司令员、王昭是副政委,方国华任政治部副主任。陈正湘决心,将主力向定线以北展开,决心首先歼灭望都、王京两地之敌,切断保定至定县的联系,再相机打援或向南发展,视可能夺取定县。
1947年1月19日,陈正湘、胡耀邦指挥部队从集结地域完县、唐县出发,在雪夜中各以一个旅分别包围了望都和王京,于20日(农历年三十)发起突然攻击,将两地一举攻克,歼敌约1100余人。
王京战斗,华北野战军陈正湘、胡耀邦纵队突人敌人阵地,准备投掷手榴弹。
两战初胜,四纵兵不解甲,克城当夜悄悄南下,包围定县以南的寨西店镇,准备乘势打下,集结主力准备打援。
指挥部设在一个农家小屋里,纵队指挥员们发生了一场争论。
由于连胜两仗,士气高昂,政委胡耀邦提出,歼灭寨西店为数不多之敌,接下来立即打定县。那是华北的著名县城,有守敌7000余人,城池高耸。打下定县,必然撼动敌军军心。
有指挥员支持胡耀邦的意见。
司令员陈正湘看法不同,认为胡耀邦的方案不妥。他说,我军连胜,威胁定县,估计新乐县的敌人会来增援。最好是在寨西店布下一个口袋阵,待敌人来援装进口袋,可以将敌全歼,定县战局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胡耀邦盼望立即打定县,马上反对说,不行不行,敌人不会来的。
胡耀邦这话脱口而出,没留多少余地。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因为他判断敌军驻新乐的兵力并不多,怎么会有余力增援定县呢?
陈正湘坚持自己的判断准确。两种意见争执了一两个小时。
陈正湘从红军时期起就是常胜之将,料敌很准确,而且善于协调指挥员意志。争论到最后,陈正湘这样说,我求求你们,我们布下口袋阵,等两三天为什么不行?到时候如果敌人不来,我们再打定县不迟。
胡耀邦后来回忆,他在最后一刻妥协了,“我的自以为是没有继续下去,还能回一下头。”他同意司令员的意见,那就布阵等敌人两三天吧。(引自1975年8月26日胡耀邦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全体人员会议上的讲话记录稿)
结果怎么样呢?
(未完待续)
来源:钱江说当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