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润生:耀邦曾约我两年之内走访所有地委
耀邦同志,为人胸襟坦率、真诚,能与同志交心。“我作为团中央书记,理应跟党走,批刘批彭,也不能逆潮流而拥护真理!”他曾多次作类似的自我检讨。
耀邦同志在上任总书记会上说,职务变了,我胡耀邦还是原来的胡耀邦,要靠集体领导。他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比如在“大跃进”时高唱“以粮为纲”,但粮食却濒临危机。耀邦主持工作以后,明确提出自己的看法,“什么是农业,单打一抓粮食,不顾农民家计是不对的。应当坚持的做法是:绝不放弃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农林牧渔副,哪一项都不可忽略,那么多劳力,闲置起来是难以估量的损失”。
他力主发扬民主。他说:鸦雀无声,是走向灭亡的前奏曲,七嘴八舌人气旺,民族复兴有望。
他心脏不好,但还是不辞劳累深入农村。他曾约我在两年之内走访所有地委。我们确实基本上做到了(在地图上作了标志)。实际上他比我多走了青海和西藏两个省区。那时候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是很好了。
耀邦同志是一个革命的乐观主义者。在听取地方同志汇报工作时,当听到他们过多的诉说,耀邦往往即席给予善意的批评:我们干革命,就得知难而上,战略上藐视困难,战术上重视困难,不可知难而退。
耀邦政治上勇敢,看准的事,勇往直前。在中国历史的转折时期,他与赵紫阳合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功绩卓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是耀邦提倡平反一切冤假错案,坚持了实事求是路线,受到党内外赞许。他还组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大讨论。这两件大事,使千千万万的人洗却了政治沉冤,挣脱了思想桎梏,为进入新时期作了准备。
他离开总书记职位,和他与陆铿谈话有关。但陆的报导是否如实,值得重新审视。即使报导属实,也无损于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形象。当然,像一切历史人物一样,耀邦也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他天真,他宽厚,有时承诺过多,有时失于严谨,但瑕不掩瑜,无损于他的光辉。
耀邦离开我们已经16年了,斯人已去,风范永存!
(文章来源:《杜润生文集》下册,山西出版集团2008年7月第一版第1411页,原题为“对耀邦同志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