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耀邦

胡耀邦同志对胡德平《谈开放》一文作出批示

发布时间:2017-01-06 22:06 作者: 浏览:912次

编者按:

31年前的今天,即198616,胡耀邦对胡德平《谈开放》一文作出批示:

“必坚:这是德平的小文章,这一篇倒有一点点可取之处。那个期刊登一登这样的东西,我也不反对。你看如何?(题目不妥)”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的基本国策。胡耀邦一九八五年夏季在研读马恩著作时,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在中国问题上的开放观,实质是在思考中国的改革事业与开放的关系、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在发展生产力上的作用,如何利用、借鉴世界先进经验、技术、资金来推动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这种关注和思考,对于中国开放政策的提出和制定,起了巨大的作用。这种深遂的思考,也引起胡德平同志的理论兴趣。作为一位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深造过的具有深厚理论素养的胡德平,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写出了《谈开放》一文。这篇充满思索的文章,可以看成是对胡耀邦一九八五年夏季读书思考的一个注释。

德平同志的《谈开放》一文,后将题目改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问题上的开放观》,作为开放政策理论座谈会的书面发言,在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一日《北京日报》发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问题上的开放观

                    胡德平

由于资产阶级社会建立了世界市场和现代生产力,马克思认为,当时的中国已具备了一种开放的必然趋势,并且把这种趋势与整个资本世界矛盾的发展联系起来。从《共产党宣言》开始,直至中日甲午战争结束,这一观点阐发得日益精确。它包含以下几层内容:

一、 最早把中国清政府和日本将军幕府,在西方炮舰政策下,被迫开口通商的形势,概括为“门户开放”的是马克思。1时间为一八五八年十月八日。这比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使用同一词语,要早四十一年。

二、马克思是把“开放”和中国的闭关自守,及亚洲自给自足的村社制度,作为一对矛盾,相提并论的。开放的最终结果,将是消灭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即“以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为基础的文明”。2

三、随着《共产党宣言》没有预见到的,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殖民地化完成,随着亚洲市场逐步打开,马克思主义认为:资产阶级建立“世界市场(至少是一个轮廓)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这个过程看来已完成了”。3从此,中国的市场便和欧美的经济产生了日益密切的整体联系。

四、马克思认为,除去欧洲以外,“由于在极为广阔的领域内资产阶级社会还在走上坡路”,4所以他并未把世界市场中的中国和日本,完全视为殖民地。历史则证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日本却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五、恩格斯认为,在中国,“同家庭工业结合在一起的过时的农业体系,是通过严格排斥一切对抗成分而人为地维持下来的”,是“全盘排外”的5,这是中国开放的最大阻力。

六、恩格斯认为,“全盘排外”是要挨打的,是要在侵略者面前打败仗的。他说:“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了;即使是为了军事防御的目的,也必须敷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这种全盘排外的状况,已由同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战争而部分地打破了;这种状况将由目前这场同亚洲人、即中国人最邻近的敌手的战争来结束”。6

七、恩格斯认为:“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7他并对“欧化”作了解释,即“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8

八、马克思主义认为,前资本主义国家在整个经济基础被迫欧化的过程中,如果“同自己的全部古代传统,同自己的全部历史,断绝了联系”,9这将是一场特殊、悲惨的灾难。随着自然经济的崩溃,宗法社会的瓦解,它的社会成员,也应从“迷信的驯服工具”、“传统规则的奴隶”、“不开化的人的利己性”、“消极的生活方式”中解放出来,10把人提升为环境的主宰,表现出伟大的历史首创精神。“亚洲的社会状况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11马克思在他两篇论印度的政论文章中,深刻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九、马克思主义认为,中国的开放,使资产阶级社会“最后一个安全阀门将被关死”。12俄国的大工业“在建立本国国内市场的过程中,同时又在破坏这一市场”,最终必将在俄国“引起彻底的土地革命……,——我指的是土地所有制的革命”。中国铁路的修建,则意味着“亿万居民将陷于无法生存的境地”。13大批廉价劳动力投入资本主义市场,就会对这个市场起到一种破坏。“资本主义征服中国的同时也就会对欧洲和美洲资本主义的崩溃起推动作用。”14

一八六一年,安徒生在一篇童话中指出,“中国的万里长城不久就要崩溃;欧洲的火车,不久就要伸到亚洲闭关自守的文化中去——这两种文化将要汇合起来”。

人不能两次涉过同一条河流,不管是安徒生的童话,还是马克思主义的著作,都是这样一条历史的河流。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48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56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348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348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出版,第28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285297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285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288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45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第148148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第149页。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456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67468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297页。

 

推荐 推荐1



  • 京ICP备2021031182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