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邓小平说得清楚,派去陈伯达,人民日报就要改变了——进入大劫难的人民日报(4)
(这是一场敌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吗?陈伯达和吴冷西,谁是“走资派”?11届6中全会历史决议说得清楚,这是一场空前的民族大劫难)
邓小平说得很清楚,派陈伯达到人民日报“夺权”,是一场“改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难以言述的浩大“运动”的坐标。此前半年多时间里,他和刘少奇、彭真等人,总是期望将这场运动收纳在可控范围内,现在看来是很难了,挡不住了。“潘多拉盒子”已经打开了。
1.邓小平讲话时承受很大压力
邓小平本人承受巨大压力。《邓小平年谱》第3卷记载,1966年5月25日,他刚刚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长篇发言,就毛泽东批评中央书记处是“独立王国”,以及自己对这场大运动“很不理解,很不认真,很不得力”做自我批评。
这样看来,在1966年5月31日的中南海怀仁堂,邓小平讲话中对人民日报总编辑、副总编辑的工作提出批评,倒是尽可能温和的。
邓小平说:
“(现在人民日报)一天出6大版,抄别人的,自己的东西有一点,主要是别人的。中央党报,国际事务这么多,昨天的国际版面比《光明日报》还少。送往迎来的东西登了不少,其实这些倒可以少登些。现在这样版面,不能反映党中央机关报应有的状态。国内经济建设,也很少反映了。”
邓小平说:“至少应说,被攻,挨打,是自己招来的。怎么办?主席早说了,5月12日在电话上告诉的:‘内攻外帮’。”(1966年5月12日,毛泽东获悉北京钓鱼台“反修文件”起草小组开会批评吴冷西的情况,对吴冷西问题作的指示。见人民日报文革小组1966年11月3日编辑的“运动大事记”第1页)
邓小平正式宣布对人民日报前些日子的“错误”予以缓颊,不再追究。他说:“主席考虑,人民日报不宜在报上作公开的自我批评,因为世界人民不易理解。要(改为)帮人民日报改变现状。”
邓小平的这段话是指,《人民日报》5月5日转载军报5月4日社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时,有两段删节。见报后康生严厉批评,要求编辑部书面检查,将检查公开刊登在报纸上。此事成为批评吴冷西的重要依据。为此,主持编务的副总编辑陈浚和李庄都有呈递康生的解释和检讨,康生有很长的文字批示(见作者推文——吴冷西在人民日报之20)。
1972年,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在江西新建县望城岗留影。
2.邓小平问大家或是自问:“现在怎么办”
从这件事引申下来,邓小平说:
(现在报社或吴冷西)难以为继了。早先两次机会失去了,这次还来得及。如果人民日报的同志这时转变过来,也比较好。可是,又半个多月了,还是转变不过来。看到群众来信批评,上边批评,大字报批评,就不行了;初步认识了错误、责任,可是不能挺起腰杆来。
不了解,这不是几个人的问题,是中央机关报!还有机会,也没有好好转,拖下来,人民日报变成这个状况,人民看不顺眼,国际上也有反映。北京日报出了问题,根子在哪里?好回答。可以告诉读者,是北京市委的责任,写个“过去的市委”,就交代了。人民日报呢?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这样子,是不是中央出了问题?
人民日报同志未觉悟到这一点,未觉悟到处在什么地位,自己惶惶无主,考虑个人得失,感到某些刺激,就不顾工作了。新华社、广播台,也是一样。
过去几个关,能争取主动,未争取主动。自己不认识自己报纸的性质不同于其他各报,是代表中央发言的。要意识到这个,出了问题,反映出国家政策、中央领导有了问题。现在,好像处于瘫痪状态了。要意识到是党和国家的喉舌,做得更好,更兢兢业业。现在怎么办?
3:很长铺垫之后引向主题
邓小平在讲话中作了这样很长一段铺垫,终于一步步引向主题——陈伯达,还有他带领的工作组将立即前往人民日报,他说:
这样拖下去不行了。党的事业,人民事业会受更多损失,影响更坏。常委决定,还是帮。由伯达同志为首的工作组到人民日报去,帮助改变现状。工作组还有总政三位同志,光明日报的一位同志,红旗杂志的一位同志,上海的两位同志,去帮一帮。不然,这样下去,中央未尽到自己的责任,人民群众也要到人民日报门口请愿了。那个局面,更不好了吧?工作组去领导人民日报,改变现状,改变版面,使它真成为中央机关报,指导和宣传文化革命、国际国内政治生活、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方面。改变群众观感,在于改变版面、内容。
北京、上海各报,都要帮人民日报,这也是党性问题。不要抢东西,好东西让人民日报先登,自己转载;红旗杂志也是中央的,也要让人民日报。再写些有分量的文章,用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名义一起发表。
能力,人民日报是有的。在文化革命、学习毛主席著作方面,宣传不力国际、国内经济生活,有原班人马可以搞好。主要是领导的人精神恍惚,瘫痪。挺起腰杆来,有错就改嘛!几个机会失去了,不能主动,只好帮。派工作组去,这又是一个机会,改正错误的又一个机会。
此时陈伯达插话:工作组去了,不能包办代替。
邓小平接着说:
要领导。人民日报的同志要争取更大的很好的主动,把工作做好。中央告诉其他报刊和工作组一起来帮人民日报。工作组去了,不是更没主动,而是更要争取主动。常委指出:第一,改变报纸面貌,第二,检查错误。瘫痪,半瘫痪,四分之一瘫痪,都不好。新华社一样。广播台一样。
对你们三个中央机关交代清楚:第一,做好工作。工作组也领导通讯社、广播电台。被动挨打局面要改变过来。靠三个机关的同志自己努力,又是个机会,改正错误的机会。也会有人不安心,大字报要贴,让他贴;但不要到处贴,乱轰轰的,可以贴在一个小房子里。多数同志第一抓业务;业务转过来后,检查思想,来得及的。各有各的账。错误性质不同于北京日报。
人民日报同志不要自己解除武装,精神瘫痪。自己能写的东西也不写了,怎么能行?笔杆子一大堆,主要看编委会抱如何态度对待工作组的领导,如何争取主动。批评自我批评,也可以做;实在不行,放一放也可以。
再接下来,邓小平该说收尾的话了。
(未完待续)
来源:钱江说当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