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鉴

徐庆全:李新《“四清”记》所记刘少奇一次讲话笺证

发布时间:2024-01-30 17:12 作者:徐庆全 浏览:299次

《“四清”记》载《回望流年——李新回忆录续篇》;所记刘少奇一次讲话事如下:

1964年的夏天,一个闷热的晚上,忽然接到通知,第二天要到人民大会堂去听重要报告,不得缺席。第二天我按时前往,会场不大,坐满了人。台上,所有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和元帅们都到了。全场鸦雀无声。我心想,是谁作报告呢?这么严肃。一会儿, 周总理引着刘少奇走到台中央,向旁边的人问了一句话后,对大家说:今天是请少奇同志给大家讲话。

刘少奇开始讲了。虽然桌上分明有扩音器,但他并未坐下来,而是背着双手,在台上走来走去地讲。声音一时大,一时小,听起来挺费劲儿,但人们都很安静地听着。

他讲的大意是:中央不是有规定吗?中央和各部门的领导人每年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到下面去。可是你们为什么不下去呢?呆在北京,什么情况也不了解,光会在上面发空头指示,怎么不产生官僚主义呢?下面的情况千变万化,新鲜事物多得很,只有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才能想出新对策,才能领导。你们看,王光美下去了,不是就发现了许多新问题吗?她现在写出东西来了,总结了许多新经验,很有意思。我看大家还是下去吧,赶快下去吧!说到这儿,刘看了周总理一下,然后又对大家说:谁要是不下去,就把他赶下去!他的讲话到此就戛然而止。

周总理大概没有想到刘少奇的讲话如此简短,所以当刘的讲话结束时他也感到突然。但仅是略一迟疑,就马上起来圆场。他很温和地对大家说道:少奇同志今天的讲话,虽然很简短,但是很重要。我希望大家赶快下去参加“四清”,执行中央的决定。又说,王光美的报告中央即将作为正式文件发下去。并转身向刘少奇说:我看可以让光美到各单位去作报告嘛。然后对台下大家说:各单位都可以请王光美同志去作报告,口头报告比书面报告会更生动些、丰富些。随即宣布散会。

这个会议,连头带尾,总共不过一个钟头。在这么大热天把这么多高级干部集中来“训话”,人们是非常不满的。退出会场时,我就听到有人议论说:这是干什么?这不是“听训”吗?走出大会堂,在下台阶的时候,我前面有两三个军队干部在骂娘,骂得很难听,特别是骂刘少奇不该亲自出来吹捧“臭婆娘”。当我走近时,他们都回过头来看,原来都是熟人,彼此相视一笑。

【按】

一、据《刘少奇年谱》,1964年8月1日,刘在京党政军机关和群众团体负责干部大会上讲话。据《周恩来年谱》,8月1日,“出席中央机关和北京市党员干部会议。刘少奇在会上作关于社会主义教育问题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问题的报告”。看来,李新回忆中提到的就是这次会议。

二、《刘少奇传》说,“刘少奇在会上就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问题作了长篇讲话”(P953)。李新则回忆,“连头带尾,总共不过一个钟头”。那么,“长篇”讲得时间有多长?

刘的这次讲话,我看到两个版本,“文革”中收录在批判刘的材料中。一个版本27000字,有彭真多处插话,看来应该是根据录音整理的稿子(想来还应该有周恩来的插话,但刘被打倒了,周的话也就删掉了)。另一个版本,12000字,虽然标明“录音”,但少了彭真插话,应该是一个简要的整理稿。

看来,27000字的确是长篇。如果按一般语速每分钟180字算,刘讲话也要超过两个小时了。李新记忆中“总共不过一个小时”,应有误。

三、《毛传》和《刘传》都写到了刘这次讲话,但侧重点不同。《毛传》概括刘的讲话后说:刘少奇这次讲话,在各级干部中引起很大反响和震动,对“四清”工作特别是领导干部下去蹲点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讲话后不久,刘少奇便于八月五日离开北京,南下广州主持修改“后十条”。

又说:从刘少奇八月一日的讲话和毛泽东对修改“后十条”的意见中,可以隐约地感觉到毛泽东与刘少奇在“四清”问题上,乃至两人关系问题上出现一些不协调、不和谐的情况(P1352)。

四、李新回忆中的一些地方大员对刘的做派就不以为然,我想应该是他们感觉到毛、刘之间不协调、不和谐后的应激反应。

第一,当年刘是国家主席,在第一线处理政务和国务。从身份和所处位置来看,“背着双手,在台上走来走去地讲”也应该。但是,即使李新这样级别的干部,也还是不适应。这就有个“听训”看听谁的问题。听毛的可以,但听刘的,似乎还没习惯。所以,“人们是非常不满的”。

第二,刘在讲话结束时,号召大家王光美的“桃园经验”。他说:

此外,我还有一句话讲一讲,就是王光美蹲了一次点,她有个报告,几个省都讲了,妇联也做了,在天津有录音,在上海有录音,上海录音比较好一点,把那个录音拿来你们听一听好不好?因为她自己下去过,她有发言权,那有什么办法呢?她那一篇我讲不出,没有办法,你们没下去也讲不出。因为现在大家要下去,既然要下去搞“四清”、“五反”,人家有点经验,(彭真:是从头蹲到尾的。)听一听嘛。我有那么一个建议。

这一举动,被军队干部讥讽为“亲自出来吹捧‘臭婆娘’”。因为在他们看来,刘有点坏了党内的规矩。

1964年时党内规矩,夫人还是在台后的。毛夫人虽开始露面,但也只是搞搞“现代革命京剧”,毛偶尔去看一次助威而已。像总理夫人邓颖超,委员长夫人康克清等等,都甚少露面。可是,在这一年夏天,刘与夫人到处讲话,他讲指导的话,她讲具体的“桃园经验”,夫唱妇随,想来已引起党内议论。现在,刘又在北京党政军干部大会上高调宣传桃园经验,自然会引起入会者反感。

第三、反感的不仅是军方干部,还有江青。据王力回忆,江看到8月1日刘的报告后,对毛说: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才作秘密报告,现在你还没死,人家就作公开报告了。毛不满意四清由刘领导,说了些不大好听的话,如“什么都叫刘少奇干就得了”。(《王力反思录》P371)

五、常见学者探讨毛刘分歧的话题,毛与刘在四清问题的分歧,也是众所周知的,这种分歧的拐点在哪里?我以为,应该是1964年8月1日刘的这篇讲话。

来源:徐庆全与八十年代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