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六中全会都说了啥?

发布时间:2016-07-28 21:13 作者:孙易恒 浏览:238次

【编者按】

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改革开放以来,六中全会作为每一届中央委员会召开的倒数第二次会议,讨论过许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人民论坛网小编带大家一起回顾历届六中全会的主要议题。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 年6月27~29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的议程是:一、审议和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二、改选和增选中央主要领导成员。

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对建国三十二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决议》肯定了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全会认为,《决议》的通过和发表,对于统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认识,同心同德地为实现新的历史任务而奋斗,必将产生伟大的深远的影响。

 

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1986 年9月2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全会认为,这个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全会相信,这个决议,对于推动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1990 年3月9日至12日,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决定》强调: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首要的问题是必须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的利益;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扎实实做好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全会提出: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广大党员用整风精神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的决定。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细则,认真执行。当前特别要注意切实解决群众最为关心而又有条件解决的问题,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关系。

 

十四届六中全会: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1996 年10月7~10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根据全面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鉴于教育和科学的发展中央已有全面部署,这次会议主要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全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它关系到我国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

 

十五届六中全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001年9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决定》强调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阐述了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全会指出,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并坚持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立足国情、面向世界,锐意改革、致力发展,发扬民主、依法办事,给作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广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忘我奋斗和无私奉献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十六届六中全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006 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的重要文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为中国描绘了一幅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线图。

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一致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六中全会,既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关乎党和国家未来的重大决议、决定,又包含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对于10月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大家心中是否也充满期待呢?

 

本文综合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报道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