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胡德平:答紫虬先生长篇新作(之一)

发布时间:2023-09-05 14:50 作者:胡德平 浏览:298次

紫虬先生,你《为了在中国更好坚持马克思主义——答胡德平先生十问》的长篇新作,我已读完。我想对你回答的十个问题,一一作一简明的辩驳,可能会更好些。因为这样更有利于直奔问题的核心,也更有利于紧扣争论的焦点,还更有利于读者的阅读。有句不太“厚道”的话,“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好在有言在先,彼此的争论,不是打擂台立下的生死状,请你见谅。

我的第七问是:“你能保证马克思就没有对私有制有过'扬弃'的说明和论述吗?”你的回答却是“第一,您的问题前半部分,我在上面已经回答了。这里不再复。”

我仔细寻找你前面的文字,只见你旁征博引,恣意汪洋,忽而说到1957年的反右斗争,中央领导人的一、二线工作;转而又谈及1958年的“共产风”,人民公社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实在寻找不出你的所爱所指在哪里。你以上说的问题,不是不可以讨论,只是放在“扬弃”和“消灭”的话题中可以暂不枝蔓。其实我的第“七问”并不难回答,你只需回答“有”或“没有”,“是”或“不是”即可,何必那样“风牛马”纵情捭阖呢?

我之所以向你提问,完全顾及你可能是一位学者,给你点颜面,请你先把马恩对“扬弃”的理论论述指出来,然你千呼万唤不出来,我就直奔主题,把马恩的原话转述一下吧。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讲到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时曾明确指出:

这是(指股份公司——我的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因而是一个自行扬弃的矛盾,这个矛盾首先表现为通向一种新的生产形式的单纯过渡点。(《资本论》第三卷495--496页)

把股份制度——它是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私人产业的扬弃;它越是扩大,越是侵入新的生产部门;它就越会消灭私人产业……

(同上496页)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后一次见面,当马克思在家中要做短暂休息之时,恩格斯走出了他的书房。当恩格斯再次走进他的书房时,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的心脏已停止了跳动。恩格斯继续了他的工作。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私人产业是一个长期的扬弃过程太熟悉了,在修改《资本论》第三卷书稿时,他对马克思以上扬弃的思想作了如下补充:

自马克思写了上面这些话以来,大家知道,一些新的工业企业的形式发展起来了。这些形式代表着股份公司的二次方和三次方。……在英国,在这个构成整个化学工业的基础的部门,竞争已经为垄断所代替,并且已经最令人鼓舞地将来由整个社会即全民族来实行剥夺做好了准备。(《资本论》第三卷495页)

恩格斯以上的分析,表明他以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他认为这时的资本主义已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恩格斯最新的学说不但鼓舞了下世纪俄国的革命,也预测了那时欧洲大陆,将爆发一场大规模空前的战争,不少尊贵的王冠将被打落在地。垄断公司卡特尔、托拉斯固然对集中的大企业有利,但对市场经济的危害,也大大震惊了欧美国家的当权者。同时,马恩的思想不影响这些当权者是不可能的。1890年美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并由美国西奥多·罗斯福积极推动。美国的反垄断法并非只有此一个法案,而是由一套法案组成的。这是国家机器对市场强力的调整。至今此法还在欧美国家奉行,因此遽然得出资本主义已进入腐朽、垂死阶段,得出丧钟已经敲起的结论还为时过早。当然美国此法现在又面临新时代一些重要的科学技术的新课题。这些新课题如此紧迫,对我国尤为重要,我国的理论界一定要有新视野,为祖国四个现代化服务。紫虬先生,你起码要对中央31条文件有个积极态度嘛!

大家都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你并不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洪流中“刻舟求剑”的人,那是指教条主义而言的。不知你是在什么污泥浊水的池塘中“刻舟求剑”,虽然滚得一身污泥,找到的却是空想社会主义幽灵留下的一些历史古董。不正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幽灵才造成了往日的“共产风”,你是否同意?

2023年8月30日于合肥

来源:百年耀邦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1031182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