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耀邦

钱江:胡耀邦在洞庭苎麻印染厂——他最后的岳阳行(9)

发布时间:2023-08-31 15:56 作者:钱江 浏览:673次

上文(8)记述胡耀邦来到岳阳,每天晚上都有老同事、老部下分批前来看望。他们对胡耀邦有说不完的话,共同回忆了当年在湘潭工作的情景。   

胡耀邦1988年12月7日到岳阳,日程安排只有3天。

1.苎麻资源是岳阳农业资源的亮点

12月8日的日程安排很满,去君山岛之前,胡耀邦参观亚洲最大的麻纺织厂——湖南洞庭苧麻纺织印染厂(简称“洞纺”) ,苎麻纺织品是主要产品。

胡耀邦希望看到岳阳工业的发展现状。中国的地方工业,往往和当地的资源禀赋密切相关,他要去的洞庭苧麻纺织印染厂就是在当地丰富的苎麻资源基础上创办起来的。

1988年12月8日上午,胡耀邦到当时亚洲最大的麻纺织厂——湖南洞庭苧麻纺织印染厂视察。  艾湘涛  摄

20世纪80年代末,湖南苎麻产业进入鼎盛期,中国的苎麻纤维产量在占世界总量的90%以上,湖南的苎麻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水平居于国内首位,苎麻是洞庭湖地区的主要农业经济作物。

以目前的眼光看去,胡耀邦来到岳阳走进著名的“洞纺”,正踩上这个产业快速发展的起步期。

2.车间工人认出了胡耀邦

走进车间,正在生产的工人中很多人认出了胡耀邦,兴奋不已。也有人一时没有认出来,胡耀邦走近一个年轻女工,笑着和她握手。

年轻姑娘觉得眼前的人眼熟,肯定在哪里见过,肯定是首长,要不然跟在身边的厂长怎么望着自己一个劲地笑,摄像机也总对着自己呢?

 胡耀邦问她多大了,家里还有些什么人,工厂的活累不累,工资收入有多高,每个月奖金多不多,厂长对工人好不好?

一连串的问题,年轻姑娘只顾着盯住了眼前的长者,还是没有反应出来他究竟是谁?又不好意思问别人,最后也没有答上几句话。

待到胡耀邦的身影在车间另一头消失,她突然想起来了,他是胡耀邦!

胡耀邦从一个车间走到另一个车间,每一个过道两边,都有工人们围上来。胡耀邦经过时,她们自觉让开通道,有节奏地拍着手掌。胆子大一些的工人呼喊“耀邦同志你好!”

胡耀邦不停挥手,向欢迎的工人问好,有人上前希望和他握手。

车间里温度高,很多工人穿单衣工作。胡耀邦走进车间,很快满头大汗。随行医生唐义经建议胡耀邦脱下大衣。胡耀邦忙着和走上前来的工人打招呼,顾不上脱大衣。待到他走出车间,顿时感到寒风凛然。

在“洞纺”,胡耀邦一边看一边听厂长何静怡介绍,工人们站在两旁。艾湘涛  摄      

看过了生产流程,来到会议室坐下,女厂长何静怡向胡耀邦介绍生产情况,从生产流程到技术设备,从资金到销售,从新产品研发到占路国际市场份额,各方面都讲到了。     

3.胡耀邦从自身感受谈苎麻服装

这家有将近5千名职工的外向型企业,是岳阳的岀口创汇骨干企业,是国内自行设计、自行施工,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建成的。1986年7月投产后95%产品出口。

何厂长谈成绩也谈问题,说这几年厂里从生产资金到技术设备更新遇到一些困难,扩大市场销售是最大的问题。

胡耀邦谈感想说:“苎麻纺织业的发展,本身就标志着社会的进步。”

胡耀邦说,参加革命以前,自己在浏阳老家很少看到有人穿麻纺布,只要看到谁身上穿件像样的棉麻混纺袍子,那人一定是个了不起的财主,穿麻料长袍子衣服的浏阳人还真找不出几个来。

胡耀邦一边说,一边将手中的样品衣物扬了扬说:“国外现在兴起麻纺和棉麻混纺热潮,这也是人们富有的结果。但是也要看到国内多数人的消费能力目前还是有限的,不一定买得起;有些人有钱也不一定舍得花,是不是在大众消费上还动点脑筋做点文章?要把眼光放在广大人民群众身上做好文章,还要两眼向外,要把脑子和精力用在向科技要效益、向国际市场要效益上来。”

会议室一头摆好了文房四宝和题词本,胡耀邦离开之际,厂领导恳请留下墨迹。不管厂领导怎么请求,胡耀邦就是不肯写,打趣说:“我走马观花参观了一下就题字,那不客观,总不能写‘孙悟空到此一游’吧?”说得在场的人都笑。

厂长何静怡很坚定,一再请求,不肯让步。昨天下午在岳阳楼,诸多当地领导和公园负责人恳请胡耀邦挥笔题字,胡耀邦坚辞不写。但这回来到工厂,他在女厂长面前让步了,提笔签名“胡耀邦”。

接下来,胡耀邦爽快同意了何静怡和工人代表的下一个请求,与他们合影留念。

1988年12月8日上午,胡耀邦(前排左4)听取“洞纺”厂长何静怡(前排左3)汇报后和厂领导、职工代表,还有陪同前来的老同志合影。在这张照片上,前排左1王治国,左2刘夫生,后排左1储波,右1汤志雄。其他几位是厂里的新老领导。站在胡耀邦身后的是一位工厂领导。    艾湘涛  摄       

胡耀邦来到“洞纺”,是此后将及半个世纪中国苎麻产业的高光标志。

在90年代持续了大约十年的发展期之后,进入21世纪以后的国内外服装市场急剧变化,时装节奏的变化更是极为剧烈,消费者不再像以前那样看重纺织品耐用与否,推进了时装和家用纺织品的更新换代。结果,中国的苎麻种植面积和纺织品产量急剧下降,湖南更是首当其冲。在市场变化的强烈冲击下,生产体量很大的“洞纺”未能经受住风云洗礼,渐渐失去了活力,在今天的岳阳产业排列中,似乎难以看到“洞纺”的身影了。

这可能是胡耀邦走在这个工厂车间时未及想到的。      

(上文提及左宗棠诗有误,应为杨昌浚。谨致歉)

来源:钱江说当代史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