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侠:<火>——往事只能回味
今天是耀邦伯伯逝世35周年纪念日,作为被他平反的千千万万蒙冤者之一,谨以短诗一首表达我永生的怀念……
<悼耀邦伯伯>
三十五载弹指间
一缕英魂上九天
神州顿掀千重浪
风雨滔滔万古冤
李舟生 2024.4.15
唯一一次见到耀邦伯伯是在1979年初的诗刋座谈会听他的激情报告……
1979年2月2日 胡耀邦在最近举行的全国诗歌创作座谈会上讲话 :为四个现代化的伟大进军谱写雄壮的进行曲。
由《诗刊》社召集的这次诗歌创作座谈会,是近三十年来新中国诗歌界一次空前的盛会。出席座谈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诗人和民间、民族歌手共一百多人。中共中央宣传部长胡耀邦在会上讲了话。勉励大家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出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在座谈会上讲话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中国文联副主席周扬。在大会上发言和书面发言的诗人和业余诗歌作者、收集者,有冯至、臧克家、徐迟、李先辉、贺敬之、赵朴初、艾青、白桦、姜秀珍、雁翼、晓雪、韦丘、景晓东、韩瀚、刘章、孙友田、徐刚、孙静轩、金近、李舟生、朱子奇、克里木•霍加、巴•布林贝赫、鲁歌、苗得雨、田间、公刘、叶文福、梁上泉、丁力、李瑛、张志民、公木、芦芒、宁宇、肖岗、李季、张光年等同志。《诗刊》主编严辰,副主编邹荻帆、柯岩主持座谈会。
《人民日报》1979年2月3日)
我是作为<天安门诗抄>的代表应邀参会的,<诗刊>的邵燕祥在1978年11月我开完平反大会的第2天就电话通知我并约我写首反映4.5运动的诗准备登在1979年<诗刋>第1期,我问他我写5号的火你敢登吗?邵毫不犹豫的说:当然敢登!不过你得快点,这第1期是配合全国诗歌大会的……
我把题材选在5号的火本以为<诗刋>不敢用:因为当时4.5虽已平反但舆论上5号翻警车、烧小楼仍被视为打砸抢……推脱的借口不成只好硬着头皮提笔,在狱中看破红尘决心激流勇退的我此时早已没有了写作激情,这首<火>我觉得纯属是憋出来的应景之作,所以当邵燕祥告诉我大会代表看了普遍反映这首诗写的很好时我也认为他说的可能是宽慰之词……
参加大会的诗人很多都是各刊物的诗歌主编,他们都热情的对我说今后刊物的大门已为我敞开,欢迎我多投诗稿……谁都没想到我在大会发言时的第一句话竟是:我今后绝不用笔再写一个字!因为我不是什么诗人,我只是4.5时想用诗唤起民众去反对四人帮!现在四人帮完了,我的使命也完成了!我今后将在生活中去谱写最美的诗篇……
最后这句胡言乱语我当时不知怎么就脱口而出了!……
<火>
李舟生 《诗刊》1979年第一期
莫非是岁月的流沙埋没了你的记忆?难道是斗争的风雪吹迷了你的双眼?为什么一说起“四五运动”
你只赞美诗词和花圈
却始终不敢向人们说起
四月五日升腾的烈焰?!
不错, 那无数花圈确是我们挚情的火山
它始终象无数钢盾一样把我们的总理护卫在中间
不错,那无数诗词确如火海里的万丈狂澜
它呼啸着...奔腾着...
冲击着“四人帮”的最后防线
当火山的岩浆、火海的狂澜
燃起那反暴的烈火时
你为何不认为这是历史的必然?
想一想吧:尸魔喷了十年毒火
烧伤了整整三代人的心灵
烧毁了无数的生命财产
可有谁说过 这是反革命
是在践踏共和国的尊严?
今天人民点起这熊熊烈火
要烧断专制的锁链!
看:那花圈里的挚情岩浆
诗歌中的愤怒狂澜
血书上的斑斑血痕
都是冲天烈火的引线
它吞噬着警察的汽车
焚烧着“女皇”的神殿
这是人民心灵的怒火呵
这是何等壮伟的场面!
如果你不曾见过捣毁巴士底的壮景
如果你不曾看到赵家楼被焚的黑烟
那你就看一看76年的天安门广场吧 这火--胜过千首诗词 万重花圈
这是正义之火 真理之火
人民用它冶炼着民主法制的宝剑
要剁碎“女皇”的宝座
要砍断专制的锁链!......
政治上的长期动乱
经济上的濒于破产
我们多么希望安定团结呵
希望四个现代化早日实现
这是人民的理想
这是周总理的遗愿
正是为了这个目标
人民才发出民主与法制的呐喊!
因为血的教训使我们懂得:
没有法制民主仍会被专制强奸!
没有民主实现“四化”只是句空谈!
我们要安定团结
我们要实现“四化”,
只有发扬“四五”精神
让革命的烈火永放光焰......
《诗刊》注:李舟生同志在丙辰清明写了《墓志铭》《但愿…但愿…》《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今日向何方》四首诗,在天安门广场张贴或朗诵,悼念敬爱的周总理,反对万恶的“四人帮”,因此被捕。粉碎“四人帮”后在1977年9月出狱,1978年9月彻底平反。
编者注:1.巴士底是巴黎一座有名的堡垒监狱,1789年7月14日被法国革命者攻占,随即被捣毁,法国人至今仍以7月14日作为他们的国庆日。2.1919年5 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当天,北京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集会后游行示威,来到东城赵家楼,包围并焚烧了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痛打了藏在曹宅的另一卖国贼章宗祥。
我给自己定的写诗标准:1、雅俗共赏,2、朗朗上口。3、有画面感。我认为这4首长诗均达到了这个标准:
雅~<墓志铭>的序诗乃古诗中极难的排律,赵朴初先生看后在第二三行、第五行和第九行(两句为一行)后写下了'好'字!且对三首长诗评价八个字:'构思巧妙,感情真挚'!
<墓志铭>~序
霹雳长鸣落巨星, 寒风声咽传凶音。泪洒江天五岳泣, 浪击乱云四海惊。千年古国叹千古, 万里环球痛于今:唁电飘飘似飞雪, 天河顿凝百丈冰。悲歌一曲震寰宇, 绕梁三载有余音。丰碑翠柏花无数, 哀恸神州蓬雀惊!朵朵乌云蔽残月, 漫漫寒夜泣声轻。窗外啸啸狂飙舞, 灯前喃喃独自吟:英雄自应垂青史, 粪土岂能掩黄金!满腔热血权做墨 奋笔疾书墓志铭。
俗~<今日在何方>在英雄碑念了十三遍,听者几十万,每当念完:剁碎它的狗肉让大家尝一尝…皆万众叫好,可见人人均可听懂……当然,诗刊及童怀周一致认为这4首为代表作的最重要原因是:我在诗的最后留下了真实单位和姓名,这在天安门诗词中即便不是独一无二起码也是凤毛麟角……
不知有耐心读完这4首诗的朋友,眼前是否能浮现出1976年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
<我不是'小平头',我是'广场诗人'>
平反40多年了,虽然我从未承认过并一再跟人解释我不是'小平头',但仍有朋友给别人介绍我时图省事:他是4.5天安门事件的'小平头'…
了解4.5的人都知道:人民日报所写:几个留着小平头的坏家伙…是泛指5号因对四人帮收花圈不滿翻警车、围指挥部小楼的所谓'暴徒'~一群热血青年,平反后又特指带头唱<国际歌>的刘迪(他被公安局定为打砸抢的首犯),因刘迪当时跑到外地两个多月后才被捕,公安局就先把4月8号在家坐等被抓的我作为'小平头'对外散风:两名监视我的刑事犯悄悄告诉我:看守所长布置任务时说我就是'小平头'!他俩只要监视到五一不出事就可立功减刑。我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便于4月13日写了<告亲人绝笔~23岁生日有感>……
我当年虽也留着小平头,但贴诗、念诗均在4号(平反文件为证),所以公安局在好似专为我准备的批斗大会给我定的罪名:'大造反革命舆论首犯'、'反革命复辟急先锋'我认!(当然得去掉反字)'小平头'我从不承认~和我熟悉的亲友应可作证:40多年来我从未跟任何人说过我是'小平头',对误以为我是的朋友也从来都是一句实话解释:我不是'小平头',我是因为写诗悼念总理被抓的……没想到效果不太理想,不少同学朋友对我说:传你是小平头是公安局说的!我们以政府发布的信息为准……
虽然在1979年初的<诗刊>座谈会我当众立誓:今后绝不用笔再写一个字!对官方所称'最年轻的诗人'亦不屑一顾!但对童怀周赠与我'广场诗人'的称号却十分中意!因为童怀周的解释是:只有当你在广场念的诗像导火索一样直接点燃革命怒火者才配称'广场诗人'!就像1848年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当众朗诵<民族之歌>点燃'佩斯三月起义'烈火一样,你的<今日在何方>就是中国的<民族之歌>……
死里逃生早已看破红尘的我当然不会为这句过誉之词飘飘然!但平反40多年后仍有很多朋友不知其中隐情屡屡疑问,我不得不在此澄清一下,如果还有哪位朋友再想介绍李舟生是4.5首犯之一,最好称我是'广场诗人'~我自认为我的诗歌和勇气配得上这个称号!……
好友刘迪去世后,时有朋友发来介绍“小平头”刘迪的文章,却又不好意思说出心中疑问:不知我今天说的实情可否解答友人们的疑惑~当年是谁散风硬把这个我从未承认过的“小平头”扣到我头上的……
请不要用今天的眼光质疑当年歌颂周的诗文:因为所有诗文的中心意思都是:结束文革浩劫!打倒四人帮!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什么英雄!无论用今天或当年的眼光看:1976年想学谭嗣同的我都是一个政治上很不成熟的傻帽青年!所以我在平反大会上说的是真心话:我不是什么英雄!我只不过在1976年时良心没有让狗给吃了!……所以我断然拒绝了团中央组织的<四五英雄报告团>……也以'我的性格不适合官场'为由断然拒绝了给部长当秘书的机会……自断'诗途''仕途'后在企业兢兢业业干了几十年发现退休金真对不起我的付出后仍能以习惯的京城贫民心态淡然处之……回顾此生我聊以自慰的是:我的良心至今仍然没有被狗啃过!所以我始终能保持对更弱者的怜悯和不公的愤怒!所以我的电话号码28年来从没变过!……
我的亲友也都是多年来从未变过电话号码之人!……
一晃四十八载,从未后悔落泪!
人生之路自选,往事只能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