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坊:胡耀邦写给共青城新老建设者的一封信和三次题名
(胡耀邦写给共青城新老建设者的一封信)
亲爱的共青垦殖场的同志们:
在你们为了祖国振兴而坚持垦荒整整三十个春秋的时候,我高兴地向你们和你们的亲人们表示热烈、诚挚的祝贺!
三十年前,你们中间的老一代人响应党的号召,高举向困难进军的旗帜,发扬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垦荒精神,勇敢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三十年来,你们在鄱阳湖畔的荒滩野岭上安家落户,生根开花,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建了生机勃勃、繁荣富裕的共青城。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青年的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创举。
今天,在我们党领导十亿人民进行改变自己命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仍然需要大力发扬你们这种极可宝贵的垦荒精神。一切有理想、有抱负、有出息的当代中国青年,都应该从你们的奋斗历程中悟出一个不朽的真理:中国青年的光明前途要靠自己用双手去开辟,中国人民的光明前途要靠自己用双手去开辟。让我们继往开来,再展宏图,一往无前地为共产主义壮丽事业英勇奋斗!
祝共青城的创业者们继续奋发进取,建功立业!
胡耀邦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五日
这是1985年10月,在共青垦荒30周年纪念日前夕,胡耀邦同志写给共青城新老建设者的一封充满激情的信。
胡耀邦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的十多年时间里始终把握住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组织这一根本,带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富有青年特色的青年工作。
(20世纪50年代,胡耀邦看望满腔热血开垦荒原的知识青年们)
1955年11月,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耀邦来到鄱阳湖畔的九仙岭,专程看望当地的垦荒队员们,队员们请他为垦荒队创办的合作社起名字,没有毛笔,胡耀邦就用竹片夹着棉花为这里题名“共青社”,从此,胡耀邦便与江西“共青社”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8年9月26日,时任中组部部长的胡耀邦第二次应共青人题名的请求,为他们题写了“共青垦殖场”5个大字。
1984年,已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再次来到这里,当年的湖畔荒滩此时已具备城市面貌,他对这里的改变感到万分欣喜,挥笔题名为“共青城”,激励共青人不懈奋斗,再创佳绩。
三次题名,共青城三次发展;三次题名,共青城三上台阶。如今,经过几代共青人近半个世纪的努力,胡耀邦当年的期望已经成为现实,共青城现在已成为一个山清水秀、欣欣向荣的城市。
来源:苍坊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