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平:农村改革的惊险一幕:胡耀邦为什么急如风火去宁夏
——谨以此文缅怀心中的耀邦
45年的历史大解密!1980年8月18日,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邓小平在会上作《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三中全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讲话。但是,作为2月底刚刚当选中央总书记、邓小平最重要的同事胡耀邦,原本应该在中南海主持这次会议,却没有参加这次重要的会议,8月17日、18日、19日连续三天在宁夏活动,这是为什么?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封闭了45年的历史内幕!
这里埋藏着一件事关农村包产到户成败的大秘密。
1980年8月15日,胡耀邦看到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登的《包产到户呼声急》一文,极为重视,与邓小平研究后,决定3天后赴宁夏六盘山地区处理当地农民“罢工”拒收麦子事件。 5月,胡耀邦曾批示农业部部长霍士廉致电宁夏区党委,要求区党委积极支持宁夏固原县张易公社包产到户的做法。宁夏区党委不予置理。1979年春,宁夏区党委书记给中央写信,要求继续学大寨,继续把大寨的宣传报道放在适当地位。
8月1日,新华社总编穆青安排的陕甘宁西行调研记者抵达六盘山下的古城固原,开始在六盘山区调查。记者两天走了七八个村庄,看了几十户人家,固原的状况比延安、榆林还要“惨”得多。粗粗统计,有一半农家的全部财产价值不到100元。许多人家炕上无被子,孩子无衣穿,连吃饭的碗都没有,只在睡觉的炕边挖几个小坑,充当吃饭的饭碗。8月9日,记者听闻固原县什字公社有十几个生产队的社员“罢工”,小麦正黄熟待割,不意却有一个公社农民集体罢工,拒绝开镰收麦。农民说,今天哪怕干部请吃羊肉泡馍也不顶用,除非答应他们包产到户。此事公社报告县委,县委再向上报,地委和自治区党委都坚决不准包产到户,干部和农民间形成僵局。麦子成熟也不去收割。记者立即赶去调查,原因是农民强烈要求包产到户,但县里坚决不同意。县里不同意,是因为地委反对。地委反对,是因为自治区党委有明确而且强硬的指示。一级级压下来,农民坚决不买账,干脆罢工,他们说,干了也是白干,不如不干。胆子大一点的队干部则不管三七二十一,领头搞了包产到户,说“我宁要‘资本主义的苗’,也不要‘社会主义的草’,先把肚子吃饱再说”。固原县委正召开全县各公社党委书记会议。县委书记王一宁向记者反映说,会议已开了十来天,议程已结束,可就是散不了会,原因是春小麦已经黄熟,正待收割,而农民们要求把庄稼地分包到户,不然就不下地收麦,公社党委书记们在等待上级“放宽政策”,允许农民“包产到户”。县委内心早就同意,但作不了主,固原地委和宁夏自治区党委的意见是一致的:坚决不准把耕地分包到农户!上级不准包,基层要求包,会议僵持着。
记者感觉到此事的严重程度和超重的分量。1978年安徽省小岗农民包产到户只是瞒上不瞒下,集体发誓,秘密实行。现在事隔多日,宁夏固原的农民竟采用罢工的形式公开“要挟”领导,地下的流火已上升到地面,如火山爆发。包产到户,不管是动用行政权力还是政策说教,已是万万压不下去了。记者访问地委,主管农业的地委副书记大讲“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以及不能放任农民包产到户的原因,记者进一步感受到“农民要吃饭,干部要路线”这一深层次的矛盾。山区的农民最老实,上级不让搞就不搞,即使是那些搞了包产到户的地方,也几乎都是瞒着上面偷偷干的。现在,六盘山区农民公开干了,为争得包产到户而“罢工”,农民们已经忍无可忍。“火山”就要爆发,记者心急火燎,决定立即向总社报告。当时山区通讯条件极其落后,记者赶回固原,在邮电局用手摇老式电话好不容易接通新华社国内部主任杜导正的电话。杜导正听到记者的报告,立即说,这事情太重要了,不必慢吞吞写稿子了,你们口授,我叫杨克现来记录。迅即,国内部农村组副组长杨克现接电话,固原这边一位记者捏着电话筒,一句一句说,另两位记者在一旁帮着顺成文字。记了两页500多字,杨克现叫起来:这些已足够说明问题,我马上编清样发出,详细情况你们随后写好再报。
记者在固原相继发回两条调查见闻,真实反映农民群众与干部、下级干部与上级领导之间在“包产到户”问题上尖锐激烈冲突的“内参”调查报告。记者在固原等了一天,得不到北京的指示,第三天一早就沿着西(安)兰(州)公路,越过六盘山,到了甘肃的平凉。一路上,往日冷清的公路上,站满了警察。记者们猜测:这是一级警卫,一定有中央主要领导同志要过此地。记者回忆:我们的猜测没有错,是胡耀邦同志来到六盘山。但我们没有想到,他是看到我们口授、杨克现记录的那五百多字内参而来的。看到清样的当天,他就决定亲赴六盘山,直接来做宁夏干部的思想工作。他并且要中央办公厅通过新华社总社寻找我们。可是,我们身处深山,哪里找得着!不过,我们也无遗憾,我们已经尽到了责任。一篇500多字的报告能够引起中央如此重视,促成包产到户在宁夏全面推开,这是我们最大的快慰。
西行记者准备去“苦脊甲天下”的定西地区采访时,接到华池县委转来的总社电话通知:立即返回固原。记者连夜走上回固原的返程,一路上只见一辆又一辆挂着军牌的小车,驶向固原方向,记者猜测可能有什么重要采访任务,但猜不出到底是什么任务。驱车十几个小时,在20日下午回到固原,住进固原县委招待所。一见到王一宁书记,才知道胡耀邦一行刚刚离开固原。胡耀邦是看到记者在离固原前所发的那篇500字“内参”稿后决定来固原的。
固原县委书记王一宁告诉记者:8月19日,胡耀邦总书记来到固原。耀邦同志一下飞机,手上举着记者们写的那篇《内参》稿说:是几位新华社记者把我调来的,我到你们这个贫困的尖端地区来看看!王一宁详尽地叙述了胡耀邦在固原如何深入基层调查,如何同领导、同农民座谈,如何深入浅出地向领导阐述包产到户必要性的道理。记者们激动得谈到深夜,他们感到,这次陕甘宁之行没有白跑。尽管农村还很穷,但有这样好的领导,这样好的政策,希望就在前头!
在要不要和能不能把广大农村的包产到户改革进行下去的千钧一发之际,胡耀邦如同紧急驰援的消防队长,匆匆飞到宁夏进行“灭火”来了。落地伊始便马不停蹄的在银川、固原、六盘山等地,同当地干部和农民召开一系列的座谈会,直接听取意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8月18日晚上,同宁夏自治区负责同志的座谈会上,胡耀邦说:今天下午,中央召开二百多人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为召开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准备,征求意见。为了处理宁夏六盘山地区农民燃起的抗争野火,他不得不离开重要会议的现场,飞行数千里,千里救火。在这个会上,邓小平正在做《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报告。
在银川,当自治区同志汇报到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问题时,胡耀邦说:现在中央正在起草文件,各省的情况不同,应根据你们自己的情况。原则是我们赞成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专业队、专业组、专业户,专业人,允许包产到户,9月份中央可以发个文件。当谈到六盘山固原县张易公社的包产到户问题时,胡耀邦动情地说,农民干了几十年,饿肚子饿怕了,允许试验,要注意引导,各地情况不同,千差万别,不能搞“一刀切”。
8月19日,胡耀邦到宁夏固原地区视察。上午,乘飞机察看银川、石嘴山市、银南、固原地区的山川河流、农村、城镇,听取固原地委的工作汇报。胡耀邦一下飞机,手上举着新华社刊载《包产到户呼声急》一文的《国内动态清样》说:“是几位新华社记者把我调来的,我到你们这个贫困的尖端地区来看看!”他说:我来看望宁夏回汉各族同胞并帮助宁夏解决农村改革开放的问题。毛主席长征时翻越过六盘山,当年回汉各族同胞冒着生命危险大力支援红军,六盘山区群众送粮、送甜水给红军吃。长征时我在六盘山村吃过老乡家的荞麦面,很好吃,喝过你们的甜水,至今没有忘记掉。群众热爱红军,青年人踊跃报名参加红军,支援红军,在六盘山谱写出了民族大团结壮丽的篇章。
固原同志汇报张易公社是宁夏第一个包产到户的公社,该公社人均占有粮食只有100多斤,人均收入只有22元,群众生产没有劲头,无法生活下去。全社已有400多人外流要饭,群众穷得没有衣穿,没被盖。炕上无席、灶内无柴、锅里无米,有的家里七八口人,只有一条破被,生活很是困难。村里说:“咱乡里有本事的跑新疆,没本事的下平凉,无劳无力的在家躺”,这就是当年宁夏第一个包产到户的张易公社的情景。他说:农民干了几十年,饿肚子饿怕了,允许他们试验,允许包产到户。只要能让群众吃饱肚子,就应该支持。要允许张易乡包产到户,你们要支持和领导群众包产到户。农民生活已很困难,逼得农民不得不搞“包产到户”。胡耀邦说:单干不都是资本主义,有些活要伙干,有些活要单干。伙干也要有责任制,联产承包,重在发展生产力。
胡耀邦说:固原是全国有名气的地区,你们几年可以翻个身?当个翻身模范。固原是贫困落后地区,全国有两个贫困落后地区,你们的西海固和甘肃的定西地区,这不是你们的责任,你们不要焦急,3年不行5年,5年不行10年,总是要翻身的。3年小翻身,5年中翻身,10年大翻身。
下午3时,胡耀邦来到固原县西郊公社明家庄大队,找公社、大队书记、两个生产队长进行座谈,详细询问公社、大队和生产队的基本情况,了解畜牧业、农业的发展状况和今后打算,听取基层干部的意见和要求。胡耀邦指出:私人多养羊、养牛。明年私人养羊可以发展到多少?3年平均一个人能不能养到2只羊?5年一个人养5只羊行不行?你们生产队可搞责任制,定工定产,包工包产,超产奖励,这个办法赞成不赞成?一年能不能吃上肉?养羊积极性高,你们要搞责任制,要搞小自由。要因地制宜种植,究竟种什么好,你们队上自己决定。要提倡养毛驴,放开让社员养。它能给你磨面,拉运东西,还能当自行车用,毛驴不仅是生产资料,而且又是生活资料,吃草又少,价值很高,驴皮可以做阿胶,收入也高。整个西北、内蒙、山西都有这个问题,要大力提倡养驴。社队企业要搞责任制,不要吃大锅饭,要搞奖励。国家企业也要自负盈亏,经营管理不改革不得了。他说,你们搞责任制嘛!要走群众路线,把办法研究稳妥一点,多征求群众的意见。搞什么责任制,有几种什么形式,怎么个搞法,都要搞清楚。最后胡耀邦对公社书记说:你这个党委书记要把责任制搞起来。
下午约6时,胡耀邦回到部队驻地会议室,继续听取固原地委和县委的工作汇报。希望固原地区要大胆领导好农村包产到户,大力种草种树。胡耀邦说:我是带着邓小平副主席的问候来固原的,固原是全国有名气的地方。六盘山,天高云淡,红军长征经过这里,感谢固原同胞当年对红军的支援,现在要尽量加快发展,这是党中央的心愿。他说:固原地区在1956年粮食总产6亿斤,你们要提高人的口粮。全国只要把包产到户搞好,我国粮食可达到8000亿斤,人均就是800斤,关键是要政策落实,把责任制搞好,把多种经营搞好,把小城镇建设好,让人民生活富裕起来。我们要有这个志气。
胡耀邦说:关于责任制问题,中央不作统一规定。9月份中央开个会,统一思想认识,划几个杠杠,各地自己来定。我的意见,自治区党委也不要作硬性规定,各地情况不一样。总之,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前几年,干部多吃多占的多,现在少得多了。干部多吃多占这个问题,我们没有很多精力,也不可能下更多的力量去纠正。四清运动的教训是很深刻的,打击面那么宽。搞责任制,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责任制即使出现一些问题,总要比干部多吃多占好得多。把多吃多占的机会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是爱护干部的重要一面,办法就是搞责任制。我不主张过多地处分干部。搞责任制,不仅是为发展生产,把农业搞上去,而且是为了使干部少犯错误,堵塞漏洞,是促进安定团结的有效措施。这一点有些干部并不理解,需要有丰富的农村知识的人,才理解得了。搞责任制的方向已经定了,如何搞法,你们自己定,中央不作统一规定。我在宣传会议上讲过,包产到户不要同分田单干混为一谈。
三天,一场可能燃遍民族杂居之地的山火,在胡耀邦汗水的浇拂下,化为夏秋吹遍山野的爽人山风。胡耀邦说固原之行,有力地推动了正在艰难前行的农村改革,为二十多天后召开的省委第一书记座谈会奠定了肯定包产到户在全国实行的基础和动力。
来源:耀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