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46、第一次送胡耀邦审阅的稿

发布时间:2017-05-02 14:34 作者: 浏览:68次

杨西光说他是倾向于发表,而且要在第一版显著地位发表。但考虑到《光明日报》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有一定局限性,政治影响不如《理论动态》大,所以,如能在《理论动态》上发表,然后再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政治分量和社会效果就大不相同。另一方面,杨西光还考虑到当时《光明日报》发表社论或重要文章,都要经过主管宣传工作的党中央副主席汪东兴审批。为了避免被扣下禁发的危险,文章最好先在《理论动态》上发表,再由《光明日报》登载,这样比较安全。

杨西光希望孟凡向胡耀邦“疏通”一下,以便得到胡耀邦的支持。

孟凡同意向胡耀邦反映他的要求,同时告诉他孙长江也在写一篇同一主题的文章,还建议他直接找吴江商量。后来,孟凡向胡耀邦转达了杨西光的希望,胡耀邦说,可以吧,把稿子拿来看一看。这个问题很重要,应该支持。

杨西光通过吴江和孟凡,邀请中央党校的孙长江修改《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一文。恰好,文章作者胡福明来北京参加全国哲学讨论会。于是,4月13日晚,杨西光邀请孙长江、胡福明、马沛文和王强华,共同讨论修改这篇文章。最后,他提出了五条修改建议:

(一)宗旨是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解放思想,批评“两个凡是”,冲破禁区;

(二)从各方面充分论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一切正确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阐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辩证关系;

(三)要充分论证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导师都曾经用实践来修正自己的观点,检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

(四)更加有力地批判林彪、“四人帮”的反动理论,鲜明地批判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宗教信条的愚昧思想,批判“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的教条主义倾向;

 

(五)真正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而且马列主义要永葆青春,使理论更具有活力和指导作用。

这次讨论后,胡福明对文章作了修改,于4月15日把改写过的稿子送到了《光明日报》。

这个稿子又经过杨西光、马沛文和王强华的两次修改后,送给中央党校的孙长江和吴江,再进行修改、润色。

吴江把稿子交给孙长江一并处理,并明确提出了修改的原则要求:“尽量把两个稿子捏在一起,吸收胡文的好意见,题目还是用我们原来的。”孙长江按照吴江的要求,以《光明日报》的修改稿和他正在起草的文章为基础,根据4月13日晚的讨论意见,对稿子作了修改。这次修改,约有一半的段落是重写的,对真理和社会实践作了定义式的简明界说,使逻辑更加清楚,文字叙述更加精确流畅。

孙长江修改完后,吴江在阅读完此稿时又作了一些增改,并于4月27日在稿子的第一页的天头上注明:“孟凡同志:请即排印15份[送胡(耀邦)、杨(西光)、作者(胡福明)——航空寄出],5月10日那期用。”

这就是第一次送胡耀邦审阅的稿。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