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酝酿与前奏
在胡耀邦的主持下,中央党校在学习和讨论这个文件的过程中,实行“四不主义”,即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装袋子。
学员讨论得非常认真,思想特别活跃,他们提出许多问题,有些问题还很尖锐。特别是有些学员已经注意到了实践标准,并接受了实践标准。部分学员还能以实践为标准,去思考“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他们提出质疑的问题主要有:
对“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如何评价?
对武汉“七二○事件”如何评价?
怎么把林彪写入了党章?
对“一月风暴”,多数同志持否定态度。
对九大、十大的政治报告如何看?
三次大会对三次路线斗争的总结是否还是正确的?
这么大的党,被林彪、“四人帮”几个人搞到崩溃的边缘,是什么原因?我们的路线上有没有问题?
在群众中组织战斗队,画线,对不对?
有的学员提出,什么叫损害旗帜,应画几条杠杠。
有的学员对文件提出意见,说稿子本身回避了一系列问题,如海瑞罢官、二月提纲、“五·一六”通知、红卫兵大串连,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文革”中的重大事件和问题,提得很尖锐。对这些事件和问题的肯定或否定,涉及对“文化大革命”的总体评价。
在讨论中,也有相反的意见。好几个小组尖锐提出,为什么讲第九次路线斗争时,没有写“叛徒、内奸、工贼”,为什么摘掉三顶帽子?这是原则问题。
有的人提出,要以九大、十大、十一大的文件为依据。有的人认为,文件中有些提法过分,如说党的优良传统彻底破坏了。还有的人说,中央不讲话,我们没法讲。在讨论中,反映出两种倾向,即实践标准与“两个凡是”思潮的对立。
在学习讨论过程中,胡耀邦几次到支部会和各学习小组会上,鼓励大家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畅所欲言,要求把讨论的问题更集中些,更深入些。
这次中央党校的学员大讨论,意义非同一般。可以说,这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酝酿和前奏。
由于这些学员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和全国各地,他们又都是党内的高中级干部和理论宣传工作的骨干,他们通过学习和讨论“实践标准”,初步理解和掌握了“实践标准”。
他们大部分于1978年4月毕业,分赴全国各地,成为随后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骨干,思想解放运动的积极分子。高级班学员杨西光,在中央党校学习结业以后,到《光明日报》任总编辑,他能把胡福明论实践标准的文稿作特殊处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如果说,随着拨乱反正形势的发展,到了1978年,明确提出真理标准问题,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那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点燃真理标准大讨论之火,有些偶然性。
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发动和开展,1998年5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胡锦涛在纪念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作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