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43、写出有说服力的文章

发布时间:2017-05-02 14:37 作者: 浏览:70次

12月10日,胡耀邦又召集文件起草小组的全体人员开会,讨论方案。正式确定搞一个关于研究第九、第十、第十一次路线斗争若干问题的研究提要。这个提要包括五部分内容:引言,主要研究这段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九次路线斗争;十次路线斗争;十一次路线斗争;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并对每个部分要写的主要内容和若干重要问题的看法,作了初步的结论。

在这次会上,胡耀邦进一步讲了研究方法。他说:怎么研究,抱什么态度,是方法论。方法不对头研究党史也要迷失方向。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注意思想体系,历史唯物主义地研究,采取科学的态度,严肃的严密的科学的态度,从事实出发,尊重事实。脱离实际,断章取义,都是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胡耀邦还提出:为什么在20世纪60年代,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会发生这场“文化大革命”,这个问题大家要认真研究,搞清楚,努力写出有说服力的文章。

由于起草党史教学方案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研究工作也就很快走上了正路。在吴江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到1978年1月中旬,就写出了第一稿。

1978年1月18日,吴江把这个文件稿报送给胡耀邦。

这时已经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胡耀邦仍然兼管中央党校的工作。1月20日,胡耀邦审阅了这个文件并写下批语:“路子是对头的。只是太简略了。应该意气风发的同时又严密周详地加以充实。现在大约是14000字,可扩充到30000字。”

根据胡耀邦的批示,副教育长冯文彬提出:“同一部同学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3月6日,吴江邀请一部的学员进行座谈,听取意见。一部学员都是高级干部,被邀请参加座谈会的共六人,其中就有随后就任《光明日报》总编辑的杨西光。

在此基础上,研究小组又加以修改和充实,1978年4月,形成了第二稿。这一稿的名称是《关于研究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的若干问题》。在这个稿子中,正式提出了研究中共党史应当遵循的三条原则。即:

第一,应当完整地准确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包括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论述和一系列指示)的精神实质,来进行研究。

第二,应当以实践为检验真理、辨别路线是非的标准,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毛主席提出:只有千百万人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路线的正确与否,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要由实践的结果来证明,由路线斗争的实际总结果来证明。

第三,应当以研究总结第十一次路线斗争为基础,对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线斗争进行综合研究。

4月中旬,在复校后第一期学员学习“党的学说”课程的10天中,中央党校把这个文件发给全体学员阅读、讨论,征求意见。当时中央党校的学员是807人。包括:高级干部班147人,中级干部班496人,对象是中央和国家机关中的司局级和地方的地厅级干部,以及部分优秀的县委书记。宣传干部班164人,这些学员层次高,涵盖全党全国。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