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40、用心研究党史

发布时间:2017-05-02 14:40 作者: 浏览:73次

聂荣臻、徐向前、陈云的文章,都是对“两个凡是”的有力批评,而且,已经提出实践检验的问题,应当说是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前哨战”。这三篇文章,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很好的启发和教育。胡耀邦也从中得到了启发。

胡耀邦到中央党校后,一方面从事“文化大革命”诸多遗留问题的处理,一方面抓紧筹办秋季开学的事宜。在开学前后的教学准备活动中,胡耀邦不止一次地提到聂荣臻的《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那篇重要文章。1977年9月22日,他在有各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参加的教学会议上讲话,在讲到如何搞好教学工作、理论工作时说:我们的聂老总写的《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才是真正研究了、传播了毛主席长期培养的我们党的优良作风的一些主要问题,研究主席倡导的作风,又结合当前的实际,写了这么一篇文章,这才真正叫忠于毛泽东思想,也叫真正做理论工作,也是教学工作。这说明,胡耀邦是认真地读了这篇文章并进行了思考的,是从中得到了启发的。

1977年10月9日下午,中央党校在大礼堂隆重举行复校后的第一个开学典礼。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汪东兴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了这个开学典礼。华国锋、叶剑英、胡耀邦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叶剑英在讲话中提出:“如果理论不受实际的检验,算什么理论!”叶剑英强调要用心研究中共党史。

他说:“毛主席在世的时候,准备做一件大事,就是要把我们党几十年来的全部斗争经验加以总结,写出一部党史来。在党的九届一中全会上,毛主席指示我们说:‘要搞个党史,没有不行。’现在不知有多少党史,就是没有个正本。党校要有党史这个正式课程。但这件事没有完成,毛主席就离开我们了。”

最后,叶剑英提出:“我希望在党校工作的同志,来党校学习的同志,都来用心研究我们党的历史,特别是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的历史。”这样,中央党校研究党史的任务就明确了。历史就这样提供了一个反击“两个凡是”、讨论真理标准问题的契机。

所谓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线斗争,就是指:“文革”开始,首先打倒刘少奇和邓小平,这被称为第九次路线斗争;1970年、1971年反对陈伯达、林彪,被称为第十次路线斗争;1976年粉碎“四人帮”,被称为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由于这段历史涵盖了十年“文革”的全过程,所以说,叶帅提出研究这“三次路线斗争”的历史,实际上就是要求研究十年“文革”。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任务,需要周密思考,制订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胡耀邦对这项任务十分重视,又很慎重。他让党史教研室和党建教研室合作,先搞一个实施方案。这两个教研室的同志提出各种方案,反复研究,包括听取学员的意见,于11月搞出了一个方案。

由于当时的思想禁锢很严重,许多问题一时难以达成共识。时任研究小组组长的金春明在一篇文章中说,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搞出两个初步方案。一个是按校委要求搞的三次路线斗争研究提纲。这个提纲的指导思想,是华国锋在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政治报告,即对“文化大革命”基本上肯定的。但小组同志又感觉这样搞问题很多,例如对“文化大革命”的必要性和伟大意义讲不清楚,刘少奇的路线不好讲,林彪、“四人帮”的破坏讲多了又怕有副作用,怕影响伟大领袖的光辉形象等等。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