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耀邦

丁邢:胡耀邦批示朱正的一封信

发布时间:2025-10-11 14:01 作者:丁邢 浏览:44次

朱正先生是湖南长沙人,生于1931年,今年将迎来90大寿。

他著作等身,不但在鲁迅研究界是当之无愧的泰斗,在中国当代史、中苏关系史等领域,著述也为学界刮目相看。如今他仍然笔耕不辍。一些新作,让我们深受启发,感受到洞察历史玄机的思想活力。

我们和朱正先生相识,已有四分之一个世纪。最初是小群进行系列采访,结识了朱正先生。和他熟悉以后,他又先后介绍我们认识了李锐、萧乾等大家,提升了我们的思想境界。1990年代中期,小群一度从山西大学借调到北京一家杂志社工作,处于漂泊状态。朱正介绍小群认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陈琼芝老师,成为后来调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书的一个机缘,稳定了我们全家的生活。

朱正的学术成就如此之高,从青年到中年却屡遭磨难。他十几岁就投身学生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却因为思想活跃,性格正直,在三反、肃反、反右、文革等政治运动频频挨整,劳教、劳改,九死一生。但他在逆境中仍然坚持鲁迅研究,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著作《鲁迅传略》。在社会底层艰难谋生的年代,完成了第二部著作《鲁迅回忆录正误》。1979年,他的冤案昭雪,很快在鲁迅研究和出版方面大放光彩。

对于个人遭遇的不幸,他从制度上作了深刻的反思。当时,一些人的演讲,还有流行的电影,宣扬“母亲打错了儿子,儿子不能责怪母亲”的论调。朱正则坚持独立思考。他给当时在中组部工作的老领导李锐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这三十年的经历,不论经历怎样坎坷曲折,总算过来了,总算没有消沉下去。我这人还有一点阿Q精神,并不认为自己吃了多少亏,因为这对我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锻炼,它加深了我对生活的理解,提高了我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东西。我想,在这一代知识分子中,我并不能算是怎样不幸的。我知道还有若干人,也遭受了或多或少的不公正的待遇,可是还欲告无门。向您汇报这些,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即研究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是您的业务范围之内的事。是不是可以解剖几只麻雀,也从我的遭遇中总结出若干带规律性的东西来?我希望,一切不公正,一切灾难,都到我为止。我受到了的,把牙关一咬也就算了。我希望,在我们的国土上,今后不要再有人有权把批评他的人开除团籍(或党籍),不要再有人有权可以把无辜的人列为斗争对象而加以处分。在涉及任何一个干部乃至任何一个公民的命运的问题上,我希望任何一个个人不要享有太大的权威。逆境是可以锻炼人的,有人确实经受了这种锻炼而更加成熟、坚强;但同时,逆境也可以斫丧人。更多的人确实经受不了这种斫丧而颓丧、虚弱,甚至死亡。我们应该希望在人处于逆境时尽量坚强,但是我更加希望不要无端地把一个人置于逆境之中。”

李锐读了朱正的信,深有感触,推荐《组工通讯》刊登。

胡耀邦看到了朱正这封信,作了批示,强调党组织应当主动去做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记者戴晴了解到这个线索,对朱正进行专访,写成报道,在《光明日报》刊出,在全国知识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不久,湖南省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朱正当时借调在北京参加《瞿秋白文集》的编辑工作。在他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被湖南省人代会选举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敢说真话,说出了许多公民想说而说不出的心里话,因而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为1980年代的中兴,留下了一段佳话。

1985年,朱正出任湖南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本来,他可以在这个岗位上大显身手。他策划出版的《骆驼丛书》文化品味很高,一纸风行。但因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出版风波,他只干了一年多,就被拿掉了总编辑职务。当时,湖南省委副书记刘正要朱正写个检查,说“这样主动一些”。朱正认为,判断一本书是好是坏,不能只看其中的少量片段,应当统观全文。这本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早有定论。他当即回答:这个检查我不能写,我写了,人家就会说我是外行。不久国家出版局办了一个小型内部展览,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作为淫秽读物展出。胡乔木前来参观,他知道这样会弄出笑话。于是说明了这本书在文学史上地位,展览会便把这本书撤下来。胡乔木的意见上了内部简报。有人把简报复印了四份,分送湖南省委几位领导。当时,对朱正的处分决定不说出版了坏书,而是说他“违纪”。若干年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朱正去职后,专心著述,以后数年,《1957年的夏季》、《周氏三兄弟》等力作接连问世,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但对出版社来说,辉煌刚刚开始,却无奈地终结了。

来源:丁东小群

推荐 推荐0



  • 京ICP备202513806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933  EMAIL:hybsl@126.com
版权所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免责声明
关注公众号